110互动论坛's Archiver

免费法律咨询

上海老农 发表于 2011-12-1 22:12

政商勾结的末路:胡雪岩红顶之后是血红

1860年,后世为人所知的胡雪岩因为自己服务的钱庄东主没有后裔,成了那片产业的主人,开设了后来名声响彻大江南北的阜康钱庄。这是他给人做学徒、做跑街,最终取得信任之后的报酬。看上去算是一个可以进入《二刻拍案惊奇》的故事,却在中国的商业史上写了一笔最为典型的政商传奇。

    雪岩是字,他的真名叫做胡光墉,后世以胡雪岩称之,自然是因为尊敬他的为人,而现在跟随他的名号则是“红顶商人”。清代以顶戴、补服为官员官位高低的标记,顶戴能够是红色的,必然至少三品大员。胡雪岩因为协助左宗棠有功,被记名为江西候补道,原本是四品官员,实际上应该不能戴红顶的。红顶商人这个顶戴能够戴上,除了曾获赠一品顶戴之外(这是个荣誉,低品级官员戴高品级标志),大概说的就是他交通官府、黑白通吃、左右逢源之后,还能至少以公开的记录登录官场,哪怕是个候补道台,多少也是个有品级的人了。在那个商人列“士农工商”最后一级的时代,红顶商人当然是可供骄傲的事儿。

    虽然在中国古代任何时代里,商人都不是社会地位很高的阶层,但他们的生活都过得还算不错。只是承平时代总是规定商人不可从政,或者商人不可享用什么级别的东西,试图以此限定商人的势力。要说中国古代有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实际上很可能是一种意淫的结果,从各朝立国的思维来说,都不会给商人更高的政治权利。

    晚清在某种程度是个特例,在商人基本不能当官的大环境之下,有很多商人取得过不大不小的官位,虽然基本是候补的闲员。这是当年已经到了皇朝的后期,无论是太平天国的内忧,还是英法联军的外患,清廷早就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必然需要大商人通过某种渠道给帝国输血。胡雪岩输血的方式有两种:一种算是用钱买官,用以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然后更好地做生意;一种是帮着借钱打仗。左宗棠收复新疆,最大的资本不是他那个随着军队前行的棺材,更多的是因为胡雪岩替他借外债、办粮台。

    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胡雪岩的发迹史,觉得这是一个标准的、偶像级的中国特色商人典范,他不但各个门道都能通吃,还能在家里统合妻妾家人,慈善事业也是不错的,创建了至今延续的老药号“胡庆余堂”,战乱之时提供的成药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是大丈夫,胡雪岩因此就成了大丈夫。

    但很多人似乎都忘了一件事,胡雪岩最终还是在商场里倒下了,而且是输个精光的那种。胡雪岩的资金储备来自于各地官库存款、生息,最高的时候阜康钱庄有资本2000万两之多,但一次试图垄断华丝的投机交易,就使得他亏损严重,资产少去一半。也就在这个时候,官银或者官员个人的银子为了避险,马上开始从他的钱庄当中撤出,并未给他以最需要的支持,甚至有人敲诈勒索之。剩余家产在慈禧太后下令严加追究的查抄中也荡然无存,最终潦倒而死。

    胡雪岩确实是中国传统商人的典范,这种商人早就明白自己想要做大,必然要依靠官府的力量。与传说中吕不韦投资秦始皇他爹相比,胡雪岩的投资并没有这么高的回报,初始的投资不过是个捐班官员,后来投资了左宗棠,使得留下“左宗棠鸡”名菜的左公成就了自己的名声,然后在留下“李鸿章杂碎”这道名菜的李鸿章排左的政争当中成了牺牲品。

    传统的中国在利用商人之后,总是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依靠权力来赚钱,并且进入官场,还是很多商人趋之若鹜的事情。政商结合有时候只是为了得利,有时候是为了安定民心,表达朝廷对于民生的关注,装饰性往往大于实用性。而到了不能用、不堪用的时候,红顶商人也就走到头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屡试不爽的统治术。

    商人是逐利的,其实这些聪明人大多知道与权力结合未必会有好结果,但他们受不了所能带来的利益的诱惑。同时,总有人认为,既然到了这个位置,凭我本人的能力与手段,出事的不会是自己。可惜的是,这种政商结合当中,弱势的永远是商人,这种自信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正如胡雪岩,他败家之时,何尝不是他最为自信满满的时候呢?

勤快暖宝宝 发表于 2011-12-2 21:44

谢谢指教,受益不浅啊

一生眼泪 发表于 2011-12-3 00:35

辛苦啦,下载,谢谢分享!

跑跑巨猩 发表于 2011-12-3 04:43

新的东东哦,支持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