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互动论坛's Archiver

免费法律咨询

yt8257548763 发表于 2012-12-6 16:00

天理何在?道德何在?法律何在?公理何在?

请看到的人们能站出来说说公道话,为了这个可怜的老人,辛苦一辈子了,想让他们过一过平静安生快乐的晚年,请帮一帮他们吧!!!
  

   父亲母亲有一女两儿,两所房产,一处在太白县桃川镇灵丹庙村一组56号属老宅基房,一处在太白县东大街交警大队家属楼西单西户一楼。大女1998年出嫁现在太白县桃川镇灵丹庙村四组;小儿子杨涛2006年10月成家,大儿2010年9月成家。
2006年10月小儿杨涛结婚,杨俊和向小儿媳妇家人承诺县城房产由小儿居住。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夫妇与小儿一家共同居住在太白县东大街交警队家属楼西单元一楼西户两式一厅房屋内。2009年10月3日杨俊和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口中不能言语,由其妻强冬梅照顾,直至现在,乃未康复。考虑到小儿在交警队上班,住在桃川不现实,大儿没工作,适合在农村发展,所以打算让大儿在农村娶妻生子,全家合力为其建房。2010年5月经人介绍,大儿与现在的媳妇法会丽认识,但法会丽要求要住到县城的房屋才同意与杨三宝结婚,小儿杨涛为了能让其兄早日娶妻,让出住房,让其居住,但三方协议:小儿一家在县城房屋也有住处,直至小儿有自己的住房,日后小儿要买房时,父母及其兄长都要资助,前提是大儿要孝敬父母,照顾父母,赡养父母。
杨俊和发病后在宝鸡看病三个多月,其间由和小儿子杨涛照顾,在2009年11月中旬由于小儿不能在继续耽误工作,回单位上班,由被告从深圳回来和照顾,由于强冬梅不会办理一些医院手续和在银行取钱业务,蒋杨俊和的工资存折交于被告给其杨俊和看病所用,直至2012年6月21日无耐之下去银行办理了挂失。2010年01月初出院回家,这其间向被告多次要存折,都被被告以无情和不讲理拒绝归还,其中还发生过口角吵架。被告夫妇婚后和生活在同一所住房内,由于生活习性不同,经常闹别扭合不来。大儿夫妻心胸狭窄,自私自立,虐待老人,违背道德,不仁不义,做出一些非常人能做出来的事情让彻底伤心绝忘。重点事项如下:、
一、 小儿夫妇都在鹦鸽上班,一直在单位宿舍居住没有与哥嫂相处,2011年春节,小儿媳刘梅放假,让其三十与家人团年,年三十下午,刘梅回家后不久,被告夫妇不知去向。家里没有置办年货,街道商铺都已关门,就随便做了些饭菜,吃饭时打电话才知被告夫妇去了亲戚家吃饭。晚上九点多时,被告回到家。半夜,被告杨三宝在刘梅与的房间莫名其妙大声叱喝让其天一亮回鹦鸽去,没车走都要走下去。第二天上午,小儿叫单位的车蒋刘梅接回鹦鸽。大儿的此举动让和小儿夫妻感到非常震惊伤心和不解。
二、2011年正月十五日,被告和在县上的房里发生争执,要蒋赶到桃川去,被告蒋母亲从房间托出去,一直托到东大街邮政超市门口,被告此举动太忤逆,太没有天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做儿子的怎能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三、2011年刚过完年时间不长,被告和在晚上在家里发生争吵,被告在的房间里情绪激动的对着父亲说“你怎么不早点死呀,你死了咱家里的啥事都就解决了”。这是做为儿子对躺在床上的父亲说的话,对一个不能动不能说的病人也不是这样说话呀,被告行为虐待老人,违背社会道德。
  
四、强冬梅没钱给丈夫买药治病,向被告要杨俊和的工资存折,被告以他没有经济来原和生活困难等原因拒不归还。后来,又向杨俊和的弟弟杨俊平说了一下要存折的事,可没想到被告的叔父却说你把存折要来了,你叫你儿子和娃吃啥呀喝啥呀,这是做为长辈又是杨俊和的弟弟给他嫂子说的话,太没良心的话,经多次提出归还存折,但被告乃不归还。
五、小儿杨涛夫妇生活相当拮据都是临时工,两人工资加起来才一千多,还带着孩子。考虑到工作随时会调动,和家人又没法共同居住,又没有自己的住所,决定买一个小点的二手房。2011年9月小儿杨涛看好了一套二手房,向岳父母借了几万,又东拼西凑了一些,还是不够,加之名下有贷款,不能再贷钱,向诉说,蒋住房公积金取了六千,但还是差三万多,实在没办法,就向被告求助,看能不能想点办法,或是蒋父亲的工资卡拿去贷点款,结果当兄嫂的竟然这样对兄弟说:‘‘你杨涛是杨三宝的儿还是孙子,让我给你帮忙出钱!”当兄嫂的是这样对待自己的亲弟弟吗?就算是不想给钱,没钱,也不至于出此不近人情之语呀!当弟弟的腾出住房让你住,你住着父母的房,花着父母的钱,吃住不愁了,不能为弟弟考虑一下吗?何况当初还信誓担担的说,要出钱给弟弟买房呢。
六、2012年5月29日早上被告强冬梅和法会丽发生口角以至动手打架,被告法会丽要蒋电视机从房间搬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搬电视,问被告,被告却抱着电视机推了一下婆婆,这下两人动手厮打在一块,当时杨俊和趟在床上动不得,又喊不出,泪水不停的流,没有人管,法会丽用手生生的蒋婆婆强冬梅的头发拔下了一大撮,还用铁盆打强冬梅的身体……做为儿媳,这样对待婆婆,让人发指!
七、6月23日在得知与被告发生抠打之后小儿夫妇与的女儿杨宝琴和女婿蒋志科商议由女儿杨宝琴夫妇去县上劝说让母亲消消气让被告夫妇认错,并保证不在对父母不孝,以后好好的对待父母,好好在一起过日子。6月24日女儿杨宝琴夫妇与小儿媳妇上县去劝说。进门后杨宝琴先去看望父母后就去客厅问被告杨三宝:“你在家闹成这样怎么办呀?”谁知被告法会丽却大声叱喝:“你妈的屁,滚出去,马上给我滚出去,把你爸拉到你家去!”就这样两人吵在一起,这让心里很伤心,也让女儿和女婿伤了心。后来女婿蒋志科把被告夫妇叫到一边苦口婆心的劝了好长时间,但还是没有任何作用。2012年6月27日这天,被告早上叫来他的亲属他奶奶,他爸,二爸,姑夫,姑姑等人来家里质问问这套房是谁的?让谁住?被告的家人还动手打了,逼着要把房产证拿出来把上面的名字改成被告的,其中被告姑夫还用恐吓的方式对说“我认识省上有人,市上有人,叫你小儿子工作都干不成”。让被告叫来的人在家里吓的不成,下午就离家出走了。在27日下午到28日下午这段时间里情绪很不稳定,27日晚8点多被住在家属楼上的人在太白县黄凤山村种香菇的地方发现,又哭又闹但叫不回来就给小儿杨涛打电话,母亲的电话也打不通,28日早上小儿子从鹦鸽上来在县城周围找了一中午没找到,下午去找才找到母亲,看到小儿子杨涛后情绪才稳定下来,说是27日夜间走太白县八岗加油站的后面也就是在河边冻了一晚上,母亲对小儿子说如果不是你父亲需要照顾的话,母亲27晚上在八岗加油站后面的河边跳河里了。出走后,身心受到很大的刺激,再也不愿意和被告住在一起,被告不赡养还不想叫住在自己的房,做儿子儿媳的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八、父亲2009年10月份得脑溢血后一直瘫痪在床,由小儿子和母亲2009年10月到2009年11月15日在宝鸡三医院照顾,2009年11月8号左右转入宝鸡人民医院,11月15日后由照顾着在11月下旬大儿子杨三宝回来和母亲一块照顾父亲,到2010年1月初出院。从2010年9月被告结婚至2012年6月被告用的工资存折取钱,没有给给过钱,也没有在医院给看过病。2012年6月需要住院治疗但钱不够用,在问大儿要存折无果的情况下在信用联社办理了挂失,12年6月21日看到被告用的工资存折取钱记录上每月工资打到账上后不超过两天被告就蒋钱整数取完留下零数在存折上,每月取钱后没有给给钱,没有给在医院看病,这期间的钱要归还给。
   大儿儿媳的种种行为已经丧失了人性道德,拿着工资存折,住着买的房子,还不想让和其住在一起,对父母实行种种恶行,对不孝不敬,大打出手,对兄弟不仁不义。
请看到的人们能站出来说说公道话,为了这个可怜的老人,辛苦一辈子了,想让他们过一过平静安生快乐的晚年,请帮一帮他们吧!!!
 我爸有个亲弟弟,我爸在20岁结婚,那时小叔才10岁,一直都是我父母从10岁把他带大考上学,工作后给他成家,小叔现在工作很体面,是公务员,还是县政协委员,县书法主席,我爸在农业局下设的农机站工作,后来调公安系统到交警队上班,可以说弟兄,两都干的不错,可自从我爸生病在床后,我小叔就变了,变的和我母亲不和,说我爸的病是我母亲给害的,我母亲是个农村老实的妇女,拉扯三个孩子不容易,在农村就是这样男主外女主内,可是就是在上面说的那样,我小叔没有站出来说我哥杨三宝夫妇的错,反而还说我不孝,后面在我母亲和父亲上诉到法院后,还给杨三宝说要搬出去可以,叫我母亲给他3-4万块钱他才愿搬出去,可是想想父母亲病的病,老的老,那有那么多钱给他,而且就在前一段时间我给父母亲在农村把棺材做好了,在农村这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叫亲戚和木匠来家里吃饭,可是小叔来了,就在饭桌上骂我,说我和我母亲合起来搞杨三宝,当这那么多的人还说,“你们就是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不会给你们处理好这事。”我心里很气愤,当时我母亲听见了,就和小叔吵在一起,我当时心里也很难过,看着我父亲的样子,就想把小叔拉过来给我父亲跪下。吃饭也没吃好,就这样散了,可是我母亲去法院问问情况的路上在街道碰见熟人说我小叔和杨三宝在找关系,在活动关系,而且还叫人写了证词,我也知道我小叔在县里是有名的人,人际关系也不一般,我母亲气的给我说,我现在心里也很乱,不知道这事怎么办,找了我父亲一前的好同事好同僚可他们也很为难的样子不愿说。
    这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在播《我的父亲母亲》节目,看了很感人很感动,可天下那有像我们家这样的事呀,百善孝为先,可在我们家我很伤心,难过看着父母一天一天的老去,大儿子却这样对待父母亲,天理何在?道德何在?法律何在?公理何在?让人还可以去相信谁呀???
    请看到的朋友,帮帮我们这个家庭吧,也为了这对老人晚年的幸福,求求大家了!我会记住你们的帮助,谢 谢你们,祝你们天天快乐,工作顺心,合家幸福,老人健康,开心。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