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Windows 7会不会遭遇滑铁卢?
Wi n d o w s 7 问世了。《e W e e k 》列出W i n d o w s 7有望成为微软最成功操作系统的10大理由,包括:W i n d o w s 7有望受到企业用户认可,苹苹果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增速放缓,微软可利用在线服务优势,对谷歌C h r o m e O S操作系统先发制人,Wi n d o w s 7将获得PC厂商的大力支持,Wi n d ows X P将正式退役,用户将忘记V i s t a,Wi n d ows Mobile 7将旗开得胜,微软通过市场推广手段压制苹果,微软整体企业形象有所提高。这些都是可能的。但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我们有必要平衡舆论,从另一面考虑可能性:Wi n d ows 7会不会遭遇滑铁卢?
说实在的,我们看不出这些令W i n d o w s 7“成为微软最成功操作系统”的理由,与令它遭遇滑铁卢的理由之间有什么冲突。也就是说,即使这些理由都成立,也不能保证Windows 7遭遇滑铁卢这件事不发生。《eWeek》列举的10大理由,漏算了一件事:安全。
《eWeek》的理由也许对个人和企业用户管用,但对政府来说,很可能是不起作用的。想一想吧,对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以及韩国政府,会因为《e W e e k》列举的那些理由,而使政府转向支持Windows 7成功吗?欧盟为什么坚持向微软讨要Windows源代码?甚至美国国会的200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提案中,都呼吁军事机构考虑在有人或无人操作的航空设备中使用开源软软件。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报告称,“委员会关注费用的上升和减少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安全相关问题”……说到底,还是对微软不放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Wi n d o ws更新换代,在历史上曾被作为告别微软的契机。例如法国国家宪兵总队在2006年微软发布Windows Vista之后,借机开始逐步淘汰Windows系统,预计在2015年之前,对整个警察系统的9万个工作站全部部署U b u n t u。德国外交部将它的11000台电电脑全部换成G N U/L i n u x和其它开源软件。微软在自己的体系内,自己告别自己,作技术和市场上的种种创新,是他自己的事;而如果是别人告别微软,就不会是基于技术和市场这个层面的原因,而在于不认同微软的体系本身。
如果说,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韩国等新兴国家对微软有戒心,存在文化因素;那么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官方部门对微软的戒心,则更加说明问题。“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安全相关问题”,从根子上来说,是由微软坚持封闭体系,拒绝开放路线,拒绝将源代码全部开放带来的问题。各国政府爱开源,就象企鹅爱大海。这是由开放与安全的先天内在的联系决定的。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系统中不可知、不可控的部分,哪怕那里确实没有藏着什么,掖着什么,诸如“后门”之类。开放源代码可能在技术和市场上有种种不完善,但在完全透明这一点上,是让人有根子上的安全感的。对于微软来说,一切皆可变,如技术、市场,但坚持不完全开放源代码这一点,涉及信念和路线,是不可变的。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微软的核心利益,也可能伤害微软的核心利益。站在第三方立场上看,确实为微软捏着一把汗。这不是企业认账、个人用户认账就可以掩盖的问题。
在互联网开放浪浪潮的冲击下,微软靠什么挽回颓势?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是微软本色所在;但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相对来说只是战术上的变化。与谷歌、IBM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来比,顶多是个平手。决定长远胜负的战略意义上的问题在于:微软是固守I T封闭路线,还是转向互联网开放路线?世界正在变化,微软坚持自己的信仰不会改变。无论盖茨在与不在。
《eWeek》说“对谷歌Chrome OS操作系统先发制人”是很可笑的,因为开放与封闭之争,争在基本面,并不在一日之短长。《eWeek》从头到尾不提Linux,是一种选择性遗忘。就好比对股民只说了一只股票上升的理由,而隐瞒了下跌的因素。
我们不否认从战术层面看,Wi n d ows 7有许多技术上的优点,微软的商业会取得一定的战术上的成功,但我们发现了在媒体一面倒的片面溢美之辞背后,存在着“皇帝的新装”:微软由于战略上的封闭,始终头上悬着安全这把达摩克利斯利剑,不排除哪天把自己导向滑铁卢的可能。 战略上的封闭,问题在于如何在新的方式下取得收入和盈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