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红楼——林黛玉与芙蓉 推荐
常见花与红楼人物的众说纷纭,在此小议林黛玉与芙蓉。书中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黛玉伸手掣出一枝芙蓉,上题“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当时众人也都说好,这除黛玉无人可比芙蓉。黛玉也以笑回意。假若黛玉不愿意想必以她的性格,肯定回去后会暗自伤神,可曹老却无此笔。“风露清愁”,黛玉亦是如此呀. “莫怨东风当自嗟”这或许是曹老亦或是后人对黛玉怜惜、劝慰。
且宝玉在芙蓉池畔给晴雯撰《芙蓉女儿诔》,其芙蓉表面指晴雯,实际上是指林黛玉,小说中写到宝玉斟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这暗示了晴雯实则是黛玉的影子,且黛玉听后也猜想这也许是她和宝玉未来的结果,结果又如何呢?这不会是巧合吧!再想曹老的暗笔生花之妙,这恐怕就有所依据了.
况且古人咏荷之诗文也不少,记得有一句是‘此花真合在瑶池’想想黛玉的娇艳欲滴,妩媚柔情,难免会让人想起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如此这般难道谁敢说黛玉的不是生于瑶池,长于瑶池?初中古文《爱莲说》中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 ,难道黛玉不是清傲、香清的吗?难道就不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吗?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想想黛玉的性格,黛玉的品行,每当宝玉‘胡思乱想’时,黛玉又是怎样的呢?想必我也不必多说。
有人说黛玉应用水来代表,我不反对,因为自古就有以水比女的说法,似水柔情,如水刚毅,似香非香的清秀,这也都正是黛玉的性情。可按曹老的手笔这就说不过去了。况且想想芙蓉是什么?用长于何处?古人不也有‘出水芙蓉’吗?我想水芙蓉便可代表水?或许有人会从辨物角度发问:一物是一物,芙蓉怎可与水比呢?好。那我们就在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被某人或某物所影响? 难道没有吗?难道你没被红楼、贾林所感染、所感动吗?我还记得物理上有‘分子论’,其中就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此就有当你滴一滴墨水在水中时,不一会水便会变色。不管是丛主观还是客观都可见,以水生息的水芙蓉不可能没有水的特性,我想这与‘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况且自古也有‘通灵’之说法,文化底蕴丰厚的曹老,我想必定懂得。这或许就是曹老的通灵笔法。
也有以竹论黛玉的说法。这比起水更有依据,看过《红楼梦》都应该清楚,我也不必多说。可假如曹老真有此意又为何不在六十三回怡红院夜宴中让黛玉抽到竹呢?想必这是曹老的有意安排。唐人咏芙蓉诗有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这是否又是黛玉的写照?在说来黛玉的面若芙蓉之色,行如芙蓉只轻柔,谁又能不说黛玉如芙蓉呢?
如果您喜爱探讨红学问题,醉迷红楼QQ群诚邀您加盟,群号75893465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这是否又是黛玉的写照?在说来黛玉的面若芙蓉之色,行如芙蓉只轻柔,谁又能不说黛玉如芙蓉呢 把黛玉比作芙蓉,再恰当不过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