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书香】一代妖姬-----苏妲己 精华
【一枕书香】一代妖姬-----苏妲己[img]//image.bbs.tom.com/data1/pic/773/143/143950_n.jpg[/img]生平简介:
苏妲己,为中国殷商王朝最后一位君王商纣王的宠妃,也是中国历史上“红颜祸水”的典范人物,人称:一代妖姬。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但根据[史记]记载,妲己是苏氏一个诸候的女儿,貌美如花,善歌善舞。公元前1147年,苏部落发生政变,商王朝的皇帝子辛率领大军出战苏部,由于商朝军队势力强大,苏部无力抵挡,只好向商纣王求和并献上自己的女儿苏妲己,商纣王一见到美如天仙的苏妲己,便一口答应求和之事。随后,商纣王便将妲己带入宫中,尊为贵妃,从此不顾百姓的死活。为了一讨美人的欢心,商纣王发明了许多酷刑,天下人民怒不可遏。当时有一个小部落西岐为了推翻他的残暴政权便发起了政变,招贤纳士任用贤良,并尊姜子牙为丞相,势力慢慢强大起来,西岐成功地夺取了商王朝的政权,推翻了商纣王,商纣王在鹿台自焚,妲己被杀,一代美人最终香消玉殒。
无双容颜,悲惨下场:
在中国历代君王宠妃中,面若桃花,但心如蛇蝎、手段恶毒残忍,“登峰造极”者非苏妲己莫属。在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她被写成一个有千年功力狐狸精的化身,奉女娲娘娘之命去商朝蛊惑纣王,让他纵情女色,茺淫误国,最终让商朝灭亡。但是在她完成任务后,并没有受到女娲娘娘的“论功行赏”,反而被杀。那是因为她在迷惑纣王期间,做下了许多和灭商无关的错事,如剖骨验髓、剖妇验胎等,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最终成了刀下鬼魂。只是,历史上的妲己又是怎样的女子?
娇媚绝伦,温柔如水:
苏妲己本姓“己”,名为妲,并非姓苏,她的父亲是苏部酋长,所以她跟着姓苏。苏妲己这个名字口袋是后人对她的称呼。妲,在古语里是艳丽之意。苏妲己生得乌云秀发,杏眼桃腮,眉如春黛,眼若秋波,美丽得不可方物。根据民间的传说,在苏妲己出生的那一天曾有一个法师来到苏家,说这个女孩与众不同,将来必有作为,要苏家好生抚养。她的父亲苏护从接生婆手中接过女儿一看,果然生得与众不同,特别是那一双大眼睛就像黑夜里的夜明珠一样。苏家的人看着自己的女儿再回想法师的话,更是乐得像喝了蜜似的,合不拢嘴,都视她为掌上明珠,苏护还特别为女儿建造了一所芙蓉园。
据说每年六月,在芙蓉园里的一池芙蓉花都特别引人注目,芙蓉花争相开放,红花翠叶、百家争艳,和皇宫内那些千姿百态的仕女比起来还要多上几分姿色,但花美人更美。随着年岁的增长,苏妲己的美貌越发地声名远播,人们都传言,苏护有一个无价之宝,单是看上一眼便会勾去了三魂,再看一眼就没了七魄,尽管言辞过于夸张,可也说明了苏妲己的美艳。
在苏妲己十五岁那年,许多王孙公子、名臣将相争相来求亲,但苏妲己并不感兴趣,她依然在自己的芙蓉完里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她唯一的爱好就是在芙蓉花盛开时与满池的芙蓉花相比美,那是她一生最大的骄傲。但是,好景不长,苏护叛变受到了商纣王的大军讨伐,难以抵抗其强势的苏部兵败,苏护无奈之下将自己的女儿苏妲己献给商纣王求和。苏妲己的美貌令好色贪婪的商纣王彻底被征服了,便一口答应了求和的事。随后,他将苏妲己带回宫中封为贵妃。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受[封神榜]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个残暴无度、茺淫无耻的君王,其实真正的历史不是如此的。至少早期的他不是那样的,他从小习练武,颇有一番雄才伟略,他还曾多次亲自带兵攻伐东夷,俘虏了大量奴隶,还冲向东南,使中原文化传播到淮河、长江流域,对中国统一的规模奠定了一定的作用。但,终究,商朝还是败在他的手中,商朝的败与苏妲己脱不开关系。
[img]//image.bbs.tom.com/data1/pic/773/143/143948_n.jpg[/img]茺淫残暴的纣王与妲己:
苏妲己进宫时,正是商王朝国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纷纷向商朝国都朝歌集中,形成了空前的热闹与繁荣,苏妲己进宫后,商纣王经常通宵达旦地和她在宫中饮酒作乐,过着茺淫无度、挥金如土的生活,再也不过问朝政,而且对苏妲己言听计从,据说为了方便他们享乐,商纣王命人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为她凿了一个池子,池底和池壁都以 卵石铺彻,池内灌满了酒,称为酒池,又命人在池四周的树枝上缠上锦贴帛,在上面挂上一串串的烤肉,称为肉林,每次宴会多至三千人,还命令男女仆人裸体追逐其间,简直不堪入目。
苏妲己从小就很喜欢跳舞,商纣王为讨美人的欢心,就命乐师专为她创作音乐与舞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尽情享受。传说,当时九候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也应召入宫,但最后因不满苏妲己的淫荡而被杀,九候也惨遭“醢刑”,剁成肉酱分给诸候,为了讨好苏妲己,商纣王还不惜劳民伤财,巨资建造鹿台,然后命人去各地搜集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园之中。
苏妲己和商纣王的茺淫无度招致了许多人的不满,商纣王不知思过,还依照苏妲己的要求处罚了那些对他们不满之人。在那段时间内,苏妲己想出许多惨不忍睹的酷刑,最为出名的就是她发明的“炮烙之刑”:在空心铜柱上涂满油,再在柱中燃以火炭,然后将不满她的人脱光衣服吊起来,将他们放入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最后被活活烧死,那样残忍的手段令人发指,可是苏妲己每次看到那样的场面都会很高兴地叫出来。
“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商王朝时期有一个忠臣叫比干,是商纣王的王叔,此人忠心耿耿,看不惯苏妲己的残暴,曾多次劝谏纣王不可沉溺于美色,说:“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比干的这席话让纣王一时陷于难堪,他认为比干是“妖言”惑众,苏妲己为了除掉变个眼中钉、肉中刺,便对纣王说:“传说圣人都有七窍玲珑心,比干丞相就是一个圣人,何不将他的心挖出来印证一下是否属实?”昏庸无道的商纣王竟信“妖言”,残忍的将比干剖腹挖心,手段残暴得令人毛骨悚然。
商纣王和苏妲己的残暴没有因比干的死而停止,她又把矛头指向商朝名将黄飞虎的身上,此人英勇善战,锐不可挡,为了除掉这个心头大患,苏妲己又想出一个毒计,她深知商纣王好色,于是趁每年元旦百官朝拜、各王候夫人朝见皇后之际,将黄飞虎之妻贾氏引上摘星楼,当引起纣王的注意时便悄悄走开,然而贾氏不堪忍受纣王的凌辱,当场跳楼自杀,正好被赶来看嫂子的黄飞虎之妹看到,便责骂纣王,也被摔下楼,黄飞虎惨遭变故,使原本就十分看不惯商纣王残暴行径的他更坚定了投靠西岐的决心。
有一年严冬,妲己看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和常人的不同,叫纣王命人将他双脚砍下来,研究那两只脚不怕寒冻的原因。有一回,妲己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为了好奇,不惜叫纣王命人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白白送了母子的性命。有一回妲己与纣王打赌,说自己能看清孕妇腹中胎儿的性别,于是纣王命人找来十多个快临盆的孕妇让妲己一一辨别,而后剖开每个孕妇的肚子验证,导致这十多个孕妇与胎儿死亡。
[img]//image.bbs.tom.com/data1/pic/773/143/143949_n.jpg[/img]玉碎香消令人叹:
就在商纣王和苏妲己享受着奢侈华贵、挥金如土的生活时,在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发展壮大,到姬昌时,他力推仁政,很多贤才都来投奔他,渐渐得到民众的拥护,国力日渐强大。西周这才开始沿黄河东下,把触角伸向商都朝歌,姬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文王。姬昌曾经被困朝歌两年,他的长子伯邑考前往朝歌朝见纣王,由于多看了苏妲己几眼触怒了商纣王,当场令人把他剁成肉酱,并做成肉饼给姬昌吃。经过多方的营救并向商纣王纳贿,周文王姬昌终于得以释放,伯邑考的死给姬昌种下了血海深仇。
为了享受奢侈的生活,商纣王不顾天下百姓,残暴地压榨人民,商纣王的种种暴虐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加之各诸候的反叛,使他陷于众叛亲离、民怨沸腾的孤立境地,渐渐失去了民心,周武王乘机发动诸候,商军一出战就溃不成军,连连败退,商纣王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在鹿台上举火自焚,一代君王就这样活活烧死,而他的宠妃苏妲己更惨,被人砍下脑袋,还被挂在小白旗上给天下所有的女人们看,让她们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就这样,一代美人最终香消玉殒。商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观后人对商纣王与苏妲己的评价:
首先,“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会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脸上抹灰吧!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国王子辛,也叫“帝辛”。
妲己真有这么坏么?无论正史典籍,还是稗官野史,妲己都是一个蛇蝎美人,可谓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这样论调已经家喻户晓,深植人心,但问题是,历史的真实情况真是这样么?
先说纣王,历代已经把他符号化成一个暴君的形象了。可这个形象离他真实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春秋时期,子贡早就有点看不过去,他愤愤为纣王鸣不平,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而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时期,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汉朝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而在晋朝,皇甫谧因为职业是医生的缘故,写些文史文章的时候,也不免会犯些职业病,又演绎出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要看看胎儿形状。纣王纵是不好,也不至于如此之坏。后世书生们根据个人好恶,纷纷加工演绎,以讹传讹,其谬岂不大哉?
而关于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传说,周时的文献没有记载,春秋时也没有,可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子突然很生动地描绘起来:“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据说韩非子口吃,可文章非常雄辩,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文字便是明证。但那时诸子百家个个口才了得,为了推销个人的主张,论证自己的观点,不免只顾激扬文字,“强”词夺理了。很多论据,也多是“想当然耳”。便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司马迁,有时也会润润笔。譬如他在韩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础上,又加上“男女裸奔其间”的合理想象。当然,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在酒池面积上大做文章,说可以“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 这样的想象力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也许,在他们看来,反正纣王形容得再淫荡、再荒唐也无妨。历史的另一个目的便是警示后人嘛,于是,他们的想象和润色,便常常显得坦然而大方。譬如司马迁之后的史学大家刘向,就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升级为“大三里,高千尺”,而晋朝的皇甫谧觉得还不过瘾,一咬牙,把鹿台的建筑面积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
[img]//image.bbs.tom.com/data1/pic/773/143/143947_n.jpg[/img]同时,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级。从《尚书》里讨伐纣王的一句“听信妇言”开始,到《国语"晋语》:“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再到《吕氏春秋"先识》:“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都还是不太离谱的合理推断,再到后来,年代愈久,想象力就愈浓厚,写出来的史料也就愈生动,直到后世的《封神演义》,因为没有史家的顾虑,加上历代文人提供的诸多素材,演绎起来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恶女的罪名,也终非她莫属。
看历史评红颜:
纵观古今,历代皇朝的兴衰,人们都习惯把王朝的灭亡与一个绝色美女联系在一起,直到现在,人们还会把商朝的灭亡归罪于苏妲己,她成了人人诅咒的对象,因为有了她,商纣王才会变得怪戾与残暴,千古恶女的罪名也终非她莫属,那样一个残暴无度、祸国殃民、滥施酷刑的恶毒女子,实在愧对那副如花的容颜,上天最终给了她应得的惩罚。
在《封神榜》中苏妲己被写成是受了女娲娘娘派遣迷惑商纣王,使商纣王江山断送的狐狸精,相当于西施那种女间谍,可惜最后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颗如花似玉的大好头颅。
中国历代的“红颜祸水”里,最恶毒的恐怕莫过殷商时代纣王的宠妃妲己了。而且两个人犯起“混”来,简直算得上“夫唱妇随”,惊人的合拍了。如果按《史记"殷本纪》里的说法,纣王可谓残暴之极,但若按民间《封神演义》里的演绎,那简直就是变态,有着严重的“施虐狂”倾向。
关于苏妲己,无论是正史典籍还是稗官野史或是民间传说,她都被描述成一个面若桃花的蛇蝎美人,可谓是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按正史上的记载,商纣王在苏妲己未进宫之前,商王朝就已开始走下坡路,苏妲己的到来只不过加快了商朝灭亡的步伐,也令周文王找到取而代之的大好良机,倘若商纣王的本性仁慈,那么一个泱泱大国也不至于毁于一旦。是非曲直谁也说不清,祸水红颜是否只是一代君主亡国的借口呢? 2、据说妲己是个狐狸精。当纣王参拜女娲时,垂涎于女娲的美貌。题淫诗猥亵女娲。所以女娲娘娘大怒,派人间的九尾狐妖和琵琶精等小妖来倾覆商纣。并帮助周武王伐纣。但没有想到妲己贪恋人间荣华,涂炭百姓,最后被处罚斩首。这只是传说,但这样为她“造谣”,也可见妲己所作所为确实是令人发指。
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不足为信。这位美女自然不是狐狸精变的。据《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这就是说妲己是纣王征战得胜的“战利品”。据说有苏氏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所以才会有《封神演义》这般附会。虽然妲己不是狐狸精变的,可照样把纣王迷得五迷三道,“妲己之言是从”。
根据正史记载,他不但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还搜括百姓钱财,修建起高大宏丽的鹿台,里面置满奇珍宝物。同时,“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闲”,彻夜长饮,欢嬉达旦。真可谓荒淫之极。
最过分的是,他耳根子特别软,最听妲己的话,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这样以来,天下就无法太平起来,老百姓埋怨,各诸侯反叛。这时,妲己又给纣王出了一个狠招,发明了一种惩治犯人的刑法,曰:“炮烙之法”。就是把一根粗大的铜柱横放,下面架起炭火炙烤,然后命“有罪者行其上”,没走几步,就纷纷掉进火红的炭火里,活活烧死。每次看到犯人在炭火里挣扎惨加,妲己“乃笑”。如何笑,是大笑,还是冷笑,就不得而知了。对于这种冷酷而变态的做法,纣王的叔叔比干实在看不下去,就向他进谏说:“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这话戳到纣王的痛处,非常生气,觉得他这是“妖言”惑众,给他难堪。这时,妲己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樱桃小口一开,吐出一句血淋淋的话来:“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纣王一听,爱妃有如此求知之心,那就打开看看吧。于是,“剖心而观之”。
史书还记载,他还将九侯﹑鄂侯两位臣公醢之、脯之,就是一个剁着肉酱,另一个做成肉干;而另一位西伯侯(即周文王姬昌)本也要“炮烙”,但他很聪明 ,马上服软,并献给纣王“美女奇物善马”,以及自己的洛西领地,纣王这才松口,把他放了。后来,有点头脑的大臣,装疯的装疯,卖傻的卖傻,投敌的投敌,流放的流放,这样以来,自然民心向背,诸侯离心,很快,西伯昌的儿子周武王就起兵造反,将他打败。他不愿投降受辱,便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好的宝物,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而他的美人妲己,结果更惨,被反绑、砍了头不算,还被挂在小白旗上,给天下人看,说要让天下的女子都引以为鉴。 史籍记载:
史记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战,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
《史记》并没有提及妲己的出身及姓氏。
秦楼月 ----妲己 (满雪莹)
情丝截,不愿回忆伤心切,伤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梦魇打出同心结,心中血泪不停泻,不停泻,酒池之外,枯风残月
帝辛暮年热衷于声色之娱与酒食之乐是事实,虐杀比干也有确切的记载,然而砍掉赤脚在冰上行走的人的脚,以及剖开孕妇的肚皮就有些难以令人置信了,特别是“唯妇人之言是听“这一条罪状,根本不切实际,因为商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休咎,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能够影响的力量,实在微乎其微。
再说帝辛性情刚猛,好自用,不喜听人摆布,妲己只能算是他晚年生活的伴侣,谈不上言听计从,干涉到商朝的政治策略;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权力,何以有苏氏的一族人,始终就没有能够得势呢?妲己的恶名是周人宣传的结果。
帝辛三十余岁嗣位,当时商朝开国已经六百年了,国力雄厚。物阜民丰,帝辛血气方刚,孔武有力,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又能言善辩,还兼通音律,性好美色,更刚愎自用,于是凭丰沛的国力与自己过剩的精力,大举向东南方发展,征服了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日的淮河流域),从而拓地无算,国威远播。
他在位的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047年,他又对有苏部落发动进攻。这时他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征伐有苏部落,载回的战利品之一就是妲己,当时帝辛已经垂垂老矣,而妲己正值青春少艾,骨肉婷匀,眉宇清秀,混身充满了几近爆炸性的火热气韵,迅速地在帝辛的内心深处,重新点燃起他生命的火焰。
当时的商朝,已经从游牧社会进入农牧社会,十分迷信鬼神巫卜。为了酬神祭祀,时常载战载舞,饮酒欢唱,甚至作长夜之饮,几至醉死,宫廷如此,民间也是这样。妲己进入帝辛的生活领域时,正是商朝国力如月中天的时候,那时新的都城正在风光明媚,气候宜人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建造起来,四方的才智之士与工匠,也纷纷向朝歌集中,形成了空前的热闹与繁荣。离宫别馆,次第兴筑;狗马奇物,充盈宫宝;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丝竹管弦漫天乐音,奇兽俊鸟遍植园中,从此戎马一生的商纣王帝辛,终于在妲己这个小女人的导引下,寄情于声色之中。
就在帝辛宠爱妲己时,在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周部族原是夏朝后稷的后裔,早在古公时代,便有了东下图商的企图,《诗经》中的《鲁颂》中有这么一段;“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歧之阳,实始镇商。” 事实上对付强大的商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直传到姬昌,力行仁政,国力日盛,附近的部族都非常信眼,才开始沿黄河东下,把触角伸向商都朝歌。
姬昌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周文王,他的长子伯邑考曾因前往朝歌朝觐时,竟然感于妲己的美色,展开热烈的追求行动,因而触怒帝辛,把他剁成构酱,赐食姬昌,并把姬昌囚禁在安里两年,由于周部族的臣子们多方营救,并向帝辛纳贿,才获得释放,种下了深仇大恨。
在往后的日子里,帝辛的臣子们似乎都刻意地在经营东南一带的广大地区,而忽略了雄踞两北的周氏族,姬昌首先并吞了泾、渭平原上的密须、阮等部落;更越过黄河,征服了黎、刊等部落,黄河以南的虞、芮等部落也已望风归附,周人的势力渐渐威胁到商的中心地区。
周人的首都由歧地迁到渭南的丰邑(今陕西鄂县),一面整军经武,一面展开对帝辛的宣传攻势,重点放在污蔑妲己与丑化帝辛上。说妲己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妖孽、心肠毒辣的蛇蝎美人;说帝辛好大喜功,不恤民命、残酷昏淫的暴君,归结到“唯妇言是用”的傀儡。
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姬昌驾崩,由他的次子姬发继位,他的第四个儿子姬旦(周公)有贤德,多才艺,对于政略的掌握和战略的运用都十分娴熟,争取马国、离间商朝君臣、争取民心与鼓舞士气,自封其二哥姬发为周武王,贬抑帝辛为商纣王,并宣布帝辛的十大罪状,于是联合天下诸侯,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军商朝的新都朝歌。
帝辛的哥哥微子衍率领一批东南灵人组成的军队,把周武王的联军拒于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周人望见商军整齐的阵容和精良的装备,先是为之胆怯不已,想不到这些夷人组成的军队,忽然一夜之间哗变,周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帝辛眼看大势已去,举火自焚而死。
据司马迁的说法是:纣王自焚而死,妲己为周武王所杀。另外《世说新语》中引孔融的话说,周师进入朝歌以后,妲己为周公所得,后来成为周公的侍姬,这可以从周师进入朝歌以后,再也没有贬抑妲己的话语,得到一些侧面的证实。[《后汉书》卷七十《郑(太)孔(融)荀(彧)列传第六十》: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周文王和周武王立誓要灭掉商朝,是基于政治发展与私人仇恨所产生的态度,丑化妲己只是一种政治手段。商朝的灭亡是因为大力经营东南,重心已经转往长江下游地区,使得中原一带空虚,周人才得以乘机蹈隙,硬是把商朝的亡国,推到一个女人身上,就常识的观点看,也是很难使人苟同的。顶多只是苏妲己入宫以后,由于争宠而与其他的妃嫔引起纷争,那些失宠的妃子各有氏族背景,因而加深了纣王与诸侯小国之间的冲突而已;如果硬要说苏妲己是亡国的祸水,未免太高估了她啊!妲己之所以留下如此恶名,是因为周人怀恨纣王而宣传的。理由是:据现有的甲骨文献中,未有记载妲己恶行的篇章,只有纣王恶行的记录。所以妲己只是纣王晚年的伴侣,并无任何恶行。 人物形象:
《封神演义》
妲己在小说《封神演义》中亦被描述为一个美艳无比的女子,不过她本性善良仁慈,后在入宫途中被九尾狐狸精害死,并被其附身,方有后期一连串令人发指的恶行。她怂恿纣王残害忠良,滥杀无辜,曾在情挑周文王之子伯邑考未遂后下令将他剁成肉酱,做成包子让周文王吃下。喜爱听人痛苦的惨叫声,为此纣王滥用酷刑,创出炮烙、锤击、蛇咬等可怖酷刑。大臣比干在纣王面前谏曰:“不修先生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她随即怂恿纣王,将比干剖心而死。还尝设计让大将黄飞虎的妻子贾氏被纣王逼奸,使其羞愤自尽而亡,其残酷个性由此可见一斑,结局也是在商朝灭亡后被周军所杀。后来周武王姬发来讨,纣王于鹿台自焚而死,妲己亦被以祸国妖女之罪处死。
影视形象
同名电影《妲己》 主演:林黛申荣钧 丁红 南宫远 凌波
详细剧情介绍:
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纣王率兵杀苏护,又强占苏女妲己(林黛)为妃。妲己早与西伯侯之子姬发互生情愫,因此誓要报仇。纣王迷恋妲己,无心朝政,终被叛变,最后与妲己身陷火海。纣王庆幸与妲己同死,妲己却直言委身只为报仇的心愿
电视剧历代扮演者
1989年 《封神榜》(被禁播) 梁丽饰
1990年 《封神榜》(内地版) 傅艺伟饰
1999年 《莲花童子哪吒》 罗海琼饰
2001年 《封神榜》(TVB版) 温碧霞饰
2006年 《封神榜之凤鸣岐山》 范冰冰饰
2007年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林心如饰
2009年 《天师钟馗之美丽传说》 霍思燕饰 相关歌曲:
妲己吟(纪晓兰演唱,张名河作词,刘念劬、马有道作曲)(出自傅艺伟版《封神榜》) 星儿闪闪 好一双迷人的眼
月儿灿灿 好一张女儿的脸
金簪儿插在鬓边 银链儿挂在胸前
一身光华,一身曲线 专把那帝王的魂儿牵
啊……喜众神相杀 啊……盼众生相残
恨的是情满人间 恨的是爱满人间
恨的是情满人间 恨的是爱满人间
恨的是情满人间爱满人间
眉儿弯弯 扬一副销魂的剑
指儿尖尖 拨一曲断肠的弦
朱唇儿吻在枕畔 泪珠儿洒在金銮
一派巧语,一派花言 早许了当初姐妹愿
啊……叹悲歌不断 啊……泣春梦不远
恨的是身也无援 恨的是心也无援
恨的是身也无援 恨的是心也无援
恨的是身也无援心也无援 [img]//image.bbs.tom.com/data1/pic/773/143/143947_n.jpg[/img] [img]//image.bbs.tom.com/data1/pic/773/143/143948_n.jpg[/img] [img]//image.bbs.tom.com/data1/pic/773/143/143949_n.jpg[/im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