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互动论坛's Archiver

免费法律咨询

~花溪~ 发表于 2010-12-15 09:33

记者寻墓笔记:专家用洛阳铲打洞看土探穴(图)

[table][tr][td][table][tr][td][img]//photocdn.sohu.com/20101215/Img278305835.jpg[/img][/td][/tr][/table][/td][/tr][tr][td]考古人员使用洛阳铲寻墓[/td][/tr][/table]
  青岛建制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今年7月,位于李沧区的古城顶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一个商周古城址的大致轮廓已经呈现出来。
  对墓穴勘探 、挖掘,是对文物保护的第一步骤。一把洛阳铲,怎么就能够发掘出青岛90%以上的古代墓穴?考古人员又是怎
  样练就了能够看透地下的“红外线”眼?记者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平度市古岘镇为一个大项目勘探 ,随后记者赶往平度现场体验寻找墓穴的过程。与考古人员一同拿起洛阳铲,探测深藏地下不为人知的古老秘密。
  [b]1 确定勘探地点,打探洞[/b]
  老杜,全名杜义新,山东蒙阴人,是目前岛城考古界资历最老的考古专家之一。这次平度的勘探就是由他带队展开的。12月12日,老杜带上洛阳铲,领着记者来到国家级保护单位——康王墓最近的一个勘探点。指着一片空无一人、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老杜说目的地到了。
  “从哪下手啊?”记者看着眼前的农田,总觉得离老杜所说勘探点至少还要走相当一段距离。“你看,这就是一个探洞。”没走出五步,老杜就指着地面一个微小的土堆说。走近一看,地面果然有一个老鼠洞大小的深洞,十分隐蔽,如果不在一米之内是极难发现的。老杜回身指着不远处的山头:“这是第14号勘探点,距康王墓500米。”老杜告诉记者 ,根据土层深浅不同,探洞深浅各异,浅的可能30厘米,深得可能要3米多。
  当然,这探洞也不是随便拿起洛阳铲就挖地。“一般确定勘探地点之后,我们先打一个探洞,随后,根据第一个探洞,隔两米再打另一个探洞,形成一个边长两米的正方形。如果这四个探洞土层都发现不了东西,再在中心打探洞。有时候还要在每个边长中心打探洞。一般算下来,900平米面积最少要打256个探洞。”
  老杜开玩笑说,这打探洞的架势,还真有点地毯式搜索的意味。记者前后望去,看到周围布满探洞,每个间距都为两米,有地方更加密集。“这次的项目十分零散,光勘探点就有26个之多,很多靠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康王墓,所以考古人员就必须提前勘探。”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201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山东省内工程面积在两万平米以上的项目,动工之前都要由考古人员先行勘探,起到文物保护的目的。
  [b]2 下面有什么,泥土会告诉我们[/b]
  这时,老杜把手中洛阳铲一端装上延长木棍送入探洞中,“这个探洞很深,你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洞口。”老杜指着探洞旁一堆掏上来的泥土说,通过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可以分析出土里物质成分,在大家眼中只是普通的黄土就像会开口讲话一样,能告诉老杜地下是否有墓穴。
  让泥土开口讲话,首先是辨识颜色。“第一层是耕土层,一般都是黄河沙土,颜色发黄,参考价值最低。”根据老杜介绍,黄河沙土下面就是红土了,第二层是文化层,也是考古的目的地,因为上面堆积着人类活动的痕迹,能看出人类在上面耕种、畜牧等生活印记。第三层则是生土层,很可能就到达石灰岩层,再挖不动就基本结束了。“如果土层有改变,红土到了黄河沙土之上,或者两种土混合痕迹明显,都是曾经深挖的痕迹 ,也就代表地下有墓穴存在。”这种土层,外表像“五花肉”,被考古勘探工作人员亲切地称为“花土”。只要是发现了类似“五花肉”的“花土”,就能说明下面有墓穴存在的可能。
  老杜说,也存在将另一地方土层整体搬迁而来,导致土层不乱的情况,但十分罕有。还有的情况是墓穴是开凿深层岩石形成穴坑,再放入棺椁。“这种石头中的墓穴最难发现,一般要根据史料记载来寻找。”根据土层分析,这次 26个勘探点已经否定了七八个,勘探报告马上就会送到大唐电力手中,希望他们能根据专家意见转移风机地址。
  [b]3 十墓九盗,洛阳铲为盗墓贼发明[/b]
  老杜告诉记者,洛阳铲是洛阳的盗墓贼发明,因为能从地下带出土层才被考古者广泛使用。“洛阳铲构造并不复杂,有点像长条铃铛去掉了一半,边缘适度收紧。”记者看到,老杜手中的洛阳铲是焊接而成,前面铲子的部位长度近30厘米,粗细与成年人手腕相仿,整体重量应在3斤左右。老杜解释说,这样铲子铲下去,土层会慢慢堆积,而收口处又比较紧,土不会整体掉下去,会被完整带出地面。
  随后,记者拿过洛阳铲也想体验一下“挖洞”的感觉,发现并不是特别容易。因为在农田里勘探,表层土质稀松较容易用力,但往后随着土层加深土质变硬,还要用砖头、石块敲击洛阳铲上部,让铲尖往下深入,再拔出深层土层来。如果操作不熟练,很可能一个小时也打不了1米深。回想起老杜说每个勘探点至少256个探洞,不禁让人感叹工作量之大。每勘探一次,洛阳铲就要更新一回。“再买一个焊接上就行,不是特别麻烦。”
  跟随老杜看完墓穴勘探,我们便登上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康王墓”。老杜谴责盗墓者说,“民间十墓九盗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就我接触过的墓穴没有被盗过的,用手指头都能数过来。盗墓破坏性特别大,如果盗墓贼能够进入,那随葬品中具有观赏价值的东西一般都被盗走了,剩下破碎的瓦片、残损的木箱。我们最希望发现的是未曾动过的墓穴。”在接近墓穴顶端,老杜指着一个明显半圆形痕迹对记者说:“看,这就是最大的一个盗洞 。”虽然经过回填,但盗洞仍清晰可见,位于山顶正下方中间部位。书上说,康王墓周围有630座小墓穴,以彰显主人身份。登上康王墓顶端放眼望去,除了紧邻的两座小山是明显的墓穴之外,其他山头也有墓穴痕迹 。“旁边这两座墓穴,一定是与康王最亲近的人,上面也都发现了盗洞。”老杜万分无奈:“被盗墓者破坏的墓穴,减少了多少历史研究价值啊!”
  [b]◎幕后故事[/b]
[b]  北阡遗址就是用洛阳铲发现的[/b]
  说到洛阳铲应用广泛程度,像即墨宋元大型古墓群、古城顶遗址身高1.9米的山东“大汉”骨架……都是洛阳铲妙用的成果。另外,老杜还将青岛目前发掘历史最长、范围最广、最著名的北阡遗址发掘过程大概讲给了记者。
  “2007年时,北阡遗址就是我们所考古人员用洛阳铲发现的。”老杜说,当年发现北阡遗址之前并没有感觉到是如此重大的历史发现,那天铲一下就觉得一定有收获,没想到这一铲之后,范围逐渐增加,竟然将青岛历史提前到近7000年前。“当时三个月时间,发掘出土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二次合葬’墓及周代古墓葬出土的青铜鼎等陪葬品,还有大量的牡蛎壳、陶钵把、石弹丸、兽骨、鹿角和蚌器等。特别是‘二次合葬’墓的发现,在胶东北区属首次。”
  “2011年我们将对北阡遗址进行再度、大范围挖掘,为期三个月,我们都期待还有更丰富的收获。”老杜介绍说,青岛历史本来归为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一支,还掺杂有夏、商早期的岳石文化,但自从北阡文化的出现,确定了青岛“土著”为东夷人。
  最短的时候,20天挖掘一处古墓;最长的时候,曾耗时7年时间挖掘一处墓地。老杜说,像北阡遗址这种历史文化意义如此重大的,7年都是短的,要用更长的时间去揣摩、研究,这是件一辈子的事儿。
  [b]不是所有墓穴都要开挖[/b]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正式员工,并不能组成一支大规模的勘探队伍,于是平度临行之前,招聘了一批曾经做过墓穴勘探的“熟手”。“那五位都是来自河南的农民,他们之前在当地都多少做过勘探工作,比生人要强很多。”老杜说,极少有生手加入是业内不成文的规定,不过当大面积墓穴出土时,还是难免要招聘临时工到工地上作业。“像大面积浅挖工作就可以在专家指导下,由临时工来操作。但随着墓穴逐渐深入,细致活儿就要自己人来负责了。”老杜还说,并不是所有的墓穴都要开挖,像康王墓就是目前并不开挖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墓穴开挖难度大,或者面积大,需要留到汇报上级领导之后,做长时间准备工作。在开挖之前,首先要将此地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再有人前来盗墓,就可以依法处理了。”“文物保护单位”从市级开始,直到国家级,根据级别不同,保护程度也有所不同。 (文/图 记者 吴鲲)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