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人自述:房价高不是开发商的错 是买房者太多
最近打算着再买套好点的房子,反正这两年做生意赚了一些钱,原来那套80平米的小户型也该换换了。身临其境时,发现房价确实比较疯狂,我卖陶瓷、卖石材、卖健康石材往往都会在节假日或一些比较特殊的时间打个折、促个销,而且降价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房子却完全不一样,见到打折的都很少,即使有打折优惠的,也是那种朝向差、楼层差、周边环境恶劣的地方。而且有些舆论也挺有意思,总在讲房价降多了一点,楼市就可能崩盘,就可能影响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就会出问题。看来做房地产比做陶瓷、做健康石材的境况要好得多了,我们只有全部依靠自己的产品实力和营销水平去打拼,有时候降价到几乎没有利润,也得拼下去,但似乎没有人提出说陶瓷降价会影响经济发展吧。房地产行业里的操盘手们还是幸福啊。
当然,批判高房价的声音也比较多,网友的骂声可说是一波接一波,开发商基本上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但这好像并没有影响这一整年楼市的兴旺发达,房价仍然是高歌猛进;也没影响到购房者的热情,不少位置稍微好点、价值稍微低点的楼盘一旦发售,排队的人能几百。即使从我自己店面最近销售情况看,时间都已经进入12月份了,但客户还是不少,刚从厂家天纬陶瓷进来的他山石、水韵磐石等产品都销得非常不错,其中不乏二套房、三套房或者是别墅、大宅的主顾,有些人是直接装修出来就出租,经济实力雄厚的群体还是不少,但这种财富又比较集中于一些人,资源聚敛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市场打拼经历的经营者来讲,我感到这个事情值得花点时间用文字分析一下,到底这个房价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不断上涨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开发商到底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同陶瓷、健康石材一类市场相比较时,楼市为什么显得如此特殊?
房子与任何产品都一样,肯定有成本,而企业也会从销售中获得利润,自然这个成本构成了房价的基础。那房子有哪些成本呢,主要是地价、建筑、人力等方面的成本,再加上房地产公司自身的运营成本,以及一些公关成本等。如果房子的价格就是这么直白地构成,那事情就简单多了,但事情往往就是不简单。目前的房价基本上是“溢价”,“溢”出了多少,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这里就不妄加推断。按照2005年到2009年,或者只放在2009年一年里看,溢价水平最少是翻番的,比如年初1万平米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1万8,但实际上房子各方面的成本并没有多少变化,而价格却受到周边环境及需求的变化而“噌噌”地上升了一大截,这就是明显的溢价。这比起最高档的健康石材,比起国际领先水平的第三代玻化砖,都要好,而这些房子只不过是普通的住宅而已,并没有增加什么新技术、新文化、新内涵。
那开发商是推高这个房价的“罪魁祸首”吗?很多网民都这样看待,一些评论员也这样讲。
其实这种说法也是有失公允的。开发商也是企业,经营企业要干么,自然是盈利,放在哪个行业里都一样。既然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公开化的市场,供需双方进行自由交易、买卖,双方议价,开发商自然会想着办法把房子卖得高一些,提高盈利水平,把企业做大,给员工一个好的福利和前景,同时也能投入一定的费用践行企业公民的责任,这完全没有错,很合理合情的思维。
但由于住房这个商品太过于特殊了,对人们的意义太过于重大,导致住房不仅成了生活上的需求品,而且成了投资品,而且成了很多人的投资品,比如一些专门的投资人往往出手就是几十套、几百套的购买;一些富裕家庭动辙连续买了三、四套房,加上城市化的加速,向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转移的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群越来越多,比如每年5、600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等,必然会不断地增加住房需求,尤其是自住需求。这样就形成了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两种需求的交织,最终为开发商所利用,挖掘出了无限的营销价值,即使把房价推得再高,总有那么一批怀里揣着资金的人都会加入到购房队伍中。
这种形势就会导致一批工作时间不是太长,或者发展得不是很好的人群承担起购房的巨大压力,往往这个人群又是占大多数的,自然会引发不满情绪。这个也很合情合理。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毕竟社会中只会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发展得比较好,赚到比较多的钱,大部分人都是收入少一些的工薪阶层,不能因为发展得不好就失去享受幸福快乐生活的权利。我们得从其他方面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增加限价房、采取办法抑制住房的投资品属性等。
大家可以不用高档的陶瓷或者仿石材装修,但却少不了一个安居的地方;大家能够承受陶瓷的价格涨跌,因为价格也就数千、数万,但却不能接受房价再上涨几个、几十个百分点,因为那动辙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负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