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互动论坛's Archiver

免费法律咨询

@地瓜叶 发表于 2011-2-22 16:31

北方出现严重旱情 中央规定每亩补助10元

2011.01.31 人民日报社论:确保港澳地区生活用品的供应



核心提示

目前,我国山东、安徽等地正遭遇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这些地区降水将继续偏少。为把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中央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各地也积极开展行动,保饮水保春灌。

安徽淮北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九成;山东过半小麦播种面积受旱

1月31日上午,山东省乐陵市寨头堡乡农民尹顺利正在从尹家沟引水浇地。老尹告诉记者:“浇上这遍水,如果今冬没有倒伏、冻害等灾害,一亩麦田还能产1000斤。”

尹顺利说,过去引水沟渠淤积严重,上游的水下不来,有了水大家一哄而上,没了水只能干着急。

“自从小农水建设实施后,情况大不相同。”尹顺利手指不远处的沟渠:“清淤已基本完成,一段段节水管道铺在地下,电气化提水设备也快安装完了。”

乐陵市水务局局长李玉堂说,乐陵市2009年启动兴水强农惠民工程,先后投入资金2亿多元,对全市所有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修建治理。

山东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目前该省气象干旱已达特大干旱等级,有2899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3%,其中重旱483万亩。

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振东介绍,2010年9月23日以来,山东省平均降水量仅12毫米,比常年偏少85%。缺乏水浇条件的地块以及山岭薄地等局部地块,旱象十分严重。

“我种的小麦已经浇过两次水,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不过在那些没有水源的地方,小麦受旱就比较严重。”1月31日,安徽省阜阳市种粮大户葛浩新告诉记者。

2010年9月下旬以来,安徽省淮北小麦主产区降水异常偏少,比常年同期偏少九成,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旱情,全省受旱面积一度达3000万亩以上。

入冬以来,北京一直没有出现全市性的降雪。1984年1月29日创下的60年来初雪最晚纪录已经被打破。据了解,从北京60年的观测记录上来看,还没有出现一冬都没有降水的情况。

中央加大抗旱资金投入,8亿元直补抗旱浇地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1月28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7740万亩,257万人、279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应对当前严峻抗旱形势,中央加大抗旱资金投入:

第一项政策是发展改革委先期安排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粮食生产投资40亿元,并根据旱情发展,进一步安排部分抗旱水源建设等应急工程投资。

第二项政策是鉴于当前抗旱浇地用电用油的成本比较高,中央财政拿出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8000万亩受旱面积的抗旱浇地直补,每亩地补10元钱。

第三项政策是中央财政拿出12亿元用于6个省的600支抗旱服务队伍购置抗旱浇灌设备和器材,每个县补助200万元。

第四项政策是中央财政拿出2亿元用于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的抗旱物资储备。

据悉,国家防总、水利部先后派出17个工作组深入旱区指导抗旱工作。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制定了全国抗旱工作方案,9个受旱省市也分别制定了本省市的抗旱工作方案。

为确保抗旱田管措施落到实处,安徽全省万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为期3个月的技术服务,50名农业专家将深入50个种麦大户及所在县开展帮扶。

1月30日,河北省政府决定,在国家对小麦抗旱浇水每亩补助10元的基础上,省市县三级再紧急筹措资金5870万元,对目前587万亩受旱麦田每亩再给予10元的补助。

降水可能继续偏少;小麦苗情好于往年,春灌用水有保障

国家防办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说,综合分析当前旱情,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气象干旱可能加剧。据气象部门预测,2—3月份华北、黄淮部分地区降雨将继续偏少,其中2月份华北大部、黄淮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左右,气象干旱仍将持续,甚至很可能进一步加剧。

抗旱春灌压力加大。今年立春早,春节过后春播春灌春管工作即将陆续展开,如旱情持续发展,势必对冬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部分地区抗旱灌溉存在困难。当前受旱耕地中还有部分望天田没有灌溉条件,部分灌区也由于水源短缺、渠道淤积、抗旱设施损毁或不配套等导致抗旱浇地能力下降。

张志彤说,伴随着气温回升,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增加,土壤失墒加剧,目前严重的气象干旱极有可能在立春后演变为较为严重的农业干旱。

张志彤分析,当前抗旱也有一些有利条件:

冬麦区大部耕地底墒较好。近期测墒显示,冬麦区大部分耕地20至50厘米深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上。

今年冬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往年。今年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合计83.7%,比近10年平均值高4.6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冬麦区大部春灌用水总体有保障。全国3.4亿亩冬小麦播种面积中,八成以上麦田具有浇灌条件,水利工程和河湖蓄水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地下水平均埋深比历年同期有所回升。

(综合本报记者赵永平、刘毅、何聪、马跃峰及彭波报道)

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

本报记者 刘 毅

气象专家指出,“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有很大区别。气象干旱主要考虑自然降水的问题,如果某个地区某个时间段的降水量明显低于常年平均水平,这个地区就遇到了气象上的干旱。与常年平均水平的差距越大,气象干旱程度越严重。

而农业干旱是根据土壤墒情判断的,是指农作物由于长期缺水导致无法正常生长而受损。如果措施得当,气象干旱不一定会导致农业干旱。

以北京为例,目前的气象干旱并没有对农业、人畜饮水造成很大影响,有媒体称北京当前进入历史第二大旱的说法,是概念不清造成的理解偏差,并不准确。

具体地说,北京当季农作物主要是冬小麦。据专家介绍,目前气象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还不是特别大。去年9、10月份,北京的降水比较多,冬小麦的底墒较好,加上入冬前都浇了水,目前虽然表墒不是特别好,干土层达3厘米,但3厘米之下的冻土层墒情还可以。这个季节蒸发量比较小,冬小麦处于休眠状态,气象干旱对冬小麦影响不大。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