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互动论坛's Archiver

免费法律咨询

~叶子~ 发表于 2011-3-1 09:34

78岁说书人6年整理出120万字书稿 只为留住评书

张继祥老人在小区讲评书

说起四川的评书表演者,大家会立即想到说“散打评书”的李伯清,这种以调侃生活趣事为主插科打诨的艺术形式,深受百姓欢迎。

但如果把时间推回到上世纪70年代甚至解放前,传统评书则是大众休闲娱乐和接受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遗憾的是,随着电视的普及,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为保存这一传统文化遗产,成都78岁的说书人、和李伯清师出同门的张继祥花费数年时间,整理出了120万字的评书书稿。他希望能够出书,保存这一文化遗产。

讲评书曾养活一家人

张继祥儿时酷爱听评书,15岁时自学了几个段子,夏日夜晚常吸引周边邻居围坐下来听他说书。

1978年,成都金牛区招考说书评书员,他考了第一名。领到证后,他在新都马家镇摆了台子,说了3天却听者寥寥。原来他是照着书念,没有掌握说评书“眉眼生发、抑扬顿挫”的精髓。

直到拜了当时有名的说书人罗国安为师,他才真正开始靠说书谋生。跟随师傅多年,他掌握了《玲珑带》、《大明奇侠》两个共计100多万字的经典故事。这两个故事是口口相传,靠一代代说书人丰富完善的,张继祥全凭脑袋记了下来。

靠着说书的本领,他在困难的年代,养大了家里4个孩子。

6年里录200多盘磁带

上世纪90年代,听评书的人渐渐少了,张继祥也改行开始做生意。师傅和师兄先后离世后,张继祥担心等他百年之后,那靠集体智慧留存下来的评书故事会失传,于是开始了整理工作。


靠对着录音机录音,再听磁带手写,最后到打印店打印的办法,他在过去6年里录了200多盘磁带,整理出了120多万字的两部评书书稿。去年年中和今年初,两部书稿先后获得版权。目前,张继祥最大的愿望是找出版社将书稿出版。

评书要发展需创新改良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上了成都本土明星闵天浩,他直言四川的评书行当“举步维艰”,“评书这种艺术形式,早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娱乐需求。”

闵天浩认为,传统评书如果要继续发扬光大,需要真正有志于此的人来进行创新和改良。

华西都市报记者罗琴摄影报道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