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互动论坛's Archiver

免费法律咨询

把杖当烟拿 发表于 2011-10-12 17:41

状元、榜眼及探花的来历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由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制度。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确立于唐,而完备于宋,又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几个阶段,而殿试通常是由皇帝钦命大臣或皇帝亲自主持。殿试分为三甲,其中一甲只有三人,赐“进士及第”,唤作进士一甲第一名、进士一甲第二名、进士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殿试“三鼎甲”。而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呼均为民间的习惯用语,并非官方用语。

状元这个称呼起源于唐朝。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了,于是改称“状元”。

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故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古代考中状元并非易事,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鸣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很是威风。

至于“榜眼”,是殿试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榜眼”之名要晚于“状元”,据《称谓录》记载:“榜眼名目,始于北宋。古者原以第二、三两名为一榜眉目;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皆为榜眼。后以第三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为榜眼。”

唐朝是并没有榜眼的称谓,却有“探花郎”一说。唐朝的新科进士放榜在每年的春季,此时正是京城长安杏花盛开的季节,新科进士为了尽情庆贺自己中第,要举行一场游园盛会,称为“杏园宴”。

挑选进士中两名年少英俊者为“探花使”,负责到各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于是这两个人便被称为“探花郎”。也就是说,唐朝的“探花”只表示一榜进士中年龄最小的两个人,与殿试取得的名次没有任何联系。到北宋晚期,第三名进士才改称为探花。

因此,据此推论,状元、榜眼、探花被称为“三鼎甲”应该始于南宋。“三鼎甲”寓意鼎之三足,在科举考试中,鼎甲是进士之首,是最具代表性的群体。“三鼎甲”是十分难得的荣誉,被称为“天子门生”,是古代成千上万举子梦寐以求的目标。

人生何意 发表于 2011-10-13 03:09

范进也真是的,考到乡士就疯了,那要考到殿试还不当场毙命啊?

易道璇玑 发表于 2011-10-13 11:26

谢楼主分享,我们学习啦。

米米少少 发表于 2011-10-13 14:42

我们学习的和楼主有的地方 不一样,我们说古代考试分为四种:童试,乡士,会士,还有殿试。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