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读书偶得(60):王者归来

读书偶得(60):王者归来

读书偶得(60):王者归来
2009年岁末,在河南安阳,考古发掘了一座王陵。尽管已多次被盗,存物不多,但这一定是所有三国爱好者的重大节日,因为发现的可是曹阿瞒的坟耶!坟里还有他的头盖骨哩!诸君欣欣然以为如何?昔苏东坡《前赤壁赋》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哈哈,原来在这儿呢!当摩挲其佳头颅而问之曰:“幽冥千载,今复归来,大王意欲何为呀?”
对于曹操,争论极大,有誉的,有骂的,大致上是誉的少,骂的多。基于不同的政治立场,大致分为三派。头一派是“拥曹派”。如《魏书》记录桥玄对曹操说:“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孟德就是靖难的“大救星”!再如“三姓家奴”陈寿的《三国志》,对曹操的描写就很正面。这是因为西晋的天下是从曹魏“禅”来的,不能不以曹魏为正统。但是也不能太正面,要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何要把天下拱手相让了。(相较之下,司马懿更“正面”。)第二派是“公正客观派”。如《异同杂语》中记述:“(曹操)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你说这是捧曹操,还是毁曹操呢?但凭个人理解吧。
第三派是“反曹派”。随着儒家之思想统治逐渐建立,曹操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几乎是必然的。但如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也还不错。如《曹瞒传》就说了曹操很多坏话,但读起来并不令人反感,倒觉得很“亲切”。再后来,扣帽子,打棍子,泼脏水,造谣言,编故事,就太下作了。集此大成者,非《三国演义》莫属。《三国演义》毁曹操,有“三突出”。第一是突出曹操的野心。不但是大野心家,而且早就是野心家,“许田射猎事件”就是典型。而实际的情况是,曹操正面临袁绍的极大威胁,天天失眠,说他那时就想篡位,怎么也说不通的。第二是突出曹操的极端自私和残忍。硬造出曹操和陈宫潜逃期间,杀了吕伯奢全家的故事,还让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何其毒也。其实读过《三国志》的都知道,是陈宫对不起曹操,而不是曹操对不起陈宫,说陈宫是出于“义愤”,才离开他,明显是颠倒黑白。
第三是突出曹操的奸诈。曹操“狡猾狡猾地”,《三国演义》“创造”的事例极多,可称妙笔生花,都“薨”掉了,还编了个“七十二疑冢”的故事来冤他,真是不依不饶,追杀到死啊。不过此事,虽查无实据,却事出有因。一是曹操为筹集军费,设置“摸金校尉”,大肆挖坟掘墓,搜集财宝。以平常心度之,“老贼”既然挖别人的坟,自然要防着别人挖自己的坟。二是曹魏之后,河南河北一带,又添了许多皇族权贵的坟,等到了宋代,已不知其主,就统统算在了曹操的名下。此次高陵考古,才算为曹操“昭雪”了。因为发现曹操墓的依据,是之前出土的东晋十六国之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该墓志明确记载了鲁潜墓和高陵之间的方位关系,可见当时的曹操墓是公开的,并无“疑冢”存在。
王者归来,原来是回来伸冤的。一笑。
(此次考古,属于“抢救性发掘”,重要文物“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枕,就是“追缴”回来的。可见农民和文物贩子的积极性很高嘛,莫非都是“摸金校尉”的后裔?挖坟界的大佬遭此厄运,算是“得其所哉”吧。再一笑。)
(又得到消息:不但石枕是追缴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铭文的石牌也是收缴的,也就是说,所有的“魏武王”都是收缴的。无怪乎许多人质疑了。依“周老虎”的先例,“曹老虎”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大王!虽暴露骸骨,但冤枉未必就能洗雪,还要等一等啊!)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