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文化周期论(27):透支未来触动危机快门(原创首发)

文化周期论(27):透支未来触动危机快门(原创首发)

几个月来,在《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里,网闻博报小社员有关经济民生、中美关系、教育科技及影视文化等方面热点问题的解读分析,在广大读者网友们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鉴于时间精力原因,作者对大家的探讨和批评意见不能一一作答,特致歉意。现就讨论批评意见的普遍共性之处,一并继续进行如下阐释和说明。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如前文所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一国者不足谋一城”,“治大国若烹小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闪耀着人类古老智慧光芒的句句箴言,中国人几乎谁都能够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或也可以说都是些小儿科的文化常识。但在当今世界的现实生活中,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与灾难,却又往往是自己常识性的错误而致。概而言之,无非还是公与私、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劳动与享受、生存与发展、自己与他人、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有形与无形、财富与幸福、时间与空间以及精神与物质等等诸方面的关系,无非还是每个人对这些关系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权衡判断,无非还都是一些小儿科的文化常识问题。譬如美国次贷危机,譬如全球金融海啸,譬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自身的巨额财政赤字和国债隐患等等,也无非是眼前收益透支未来利益、资本寡头集团利益透支金融行业的整体利益、金融行业透支经济运行体系的利益、西方资本列强透支世界经济的整体利益、资本经济体系又透支全人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系统利益,也都不是些小儿科的文化常识性的判断失误吗?然而,这些小儿科的常识性的判断错误,对全人类带来的危机和灾难,却远甚于顽童的玩火自焚!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那么,在一般中国人眼里是文明先进发达领航者的西方世界,为何会犯下如此低级的严重错误呢?其实,文明先进的西方世界,如此低级的严重错误已经是屡有前科了,而且是周期性地发作。其中载入现代文明史册的,就有20世纪初和20世纪30年代的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与大萧条。算上这一次,就已经是第三次世界经济大危机了。按照中国人的说法,“事不过三”。但谁又能保证这就是最后一次呢?或者说,这“事已过三”的最后结果又会是什么呢?对于笃信科技创新的人来讲,不管是人力马车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子信息时代还是低碳科技时代,难道科技创新就是驱除经济危机的“魔杖”吗?不断创新的科技神力,能阻挡住这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吗?这会不会又是人类现代高科技含量的常识性低级错误呢?更不用说,中国至今还有“市场经济”的痴迷笃信者和崇拜者。也正因为此,这些小儿科的低级错误,现在也已经不是先进发达的西方人的专利了。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日前,人民日报评论员任仲平题为《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的文章,对30年来外向发展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经验教训的反思总结,确是发人深省,同时也凸显了中国当前发展方式转型的全局战略性、紧迫性和艰难性。该文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也在这场冠名“金融”的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问题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发展方式“不够注重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过程的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是一条外向发展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这是一条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这是一条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的“低端之路”。这是一条人的福利难以增长的“物本之路”。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仅仅涉及经济增长,它同时涉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消费行为、文化、人与人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看起来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实质上“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没有体制的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最好的制度安排是使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社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当今时代,百姓热切盼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盼望公平化、绿色化、国民福利最大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单纯物质增长为核心内容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民从发展中分享红利、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是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多年来,这条“风险之路”所积累的问题、矛盾和危机隐患,最集中体现在房地产、资本市场、官员腐败和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两极分化等方面上。所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的确事关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