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夺子战争》一番痛饮后骨鲠在

《夺子战争》一番痛饮后骨鲠在

 多年前,导演张猛(微博)帮铁岭的姑姑家装修服装店。在钢铁市场上,他遇见了一群下岗的钢铁工人。工人们个个一身手艺,什么装修材料都能做;采购木料时,张猛又去了铁岭民间艺术团,在那里,他看到了一架表面发裂的钢琴。一问才知,这架钢琴竟然是团里的民间艺人们手工制作的。那群钢铁工人和手工钢琴一直在张猛脑海中挥之不去,沉淀多年之后,便有了这部《钢的琴》。

  起底这段前史,两个关于影片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是8000多个零部件的乐器之王,由几个产业工人手工制作,这种大胆的想象并非空穴来风;二是镜头下的主人公虽然是一群如今已然弱势的下岗工人,片子里却没有司空见惯的俗套怜悯,贯穿全片的反而是那种产业工人身上久违的集体豪情和依然澎湃的血性。

  人物塑造是《

夺子战争

》最大的亮点。国产影片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样一群真切鲜活、接着地气的当代中国人了,他们近得就像是你从前的一群邻居,多年不见再次相遇,一番痛饮后骨鲠在喉,酒入愁肠就道出了家里那本难念的经。

  “谁买钢琴女儿就跟谁”,为了不让前妻带走女儿,主人公陈桂林叫上从前的工友,决定自己造一架钢琴。因为找不到足够的木料,只能在钢厂就地取材,于是就造了一架钢的琴。

  为了帮陈桂林圆他的钢琴梦,一群失意男人——刚出狱的小偷、电工改行的屠夫、刚被学校辞退的保管员、一辈子谨小慎微的二姐夫、打一毛钱麻将还偷牌的老混混、挖厂区地下废铁倒卖的工头老大、为了一个俄罗斯姑娘终身未娶的老工程师——和他并肩组建了这支“梦之队”。所有绝地反击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卖假药的男人带走了前妻,前妻带走了女儿。孑然一身的陈桂林被一连串的耳光扇得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合上手风琴后他对身边的淑娴说,现在我可以娶你了。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