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疯人院》 一场盛大的剧场嘉年华

《疯人院》 一场盛大的剧场嘉年华

走出剧场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这出戏我没看懂。说这话时,我却并不为自己是个学戏剧的人而感到羞耻。我现在只是一个观众,无辜地遇到了一出没有让我笑起来也没有让我心有所动的戏。也许是情感上没有太深共鸣,所以也没有去弄懂的大热诚。就算现代剧场更强调的是观众和演员的现场即时信息交流,可能是个人思维习惯或者观剧心理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关掉自己“不断追问意义”的大脑,忽视自己电影天堂的内心,然后单纯地随着剧场气氛傻笑。笑点太高,果然是原罪。我不想清高不想抵抗,只是笑是一种身心共振的效果,没振起来,总不能自己得瑟。

  什么都想表达,便什么都没有表达,或者本来就没有打算进行任何表达。有评论者说,“它更像融合时下众多时尚元素的舞台剧。”确实,声光电很炫彩,人物外形很混搭,演员穿插即兴的RAP和瑜伽舞都颇具声色效果。但我还是想问,如此繁杂耀眼而又混乱模糊的“众多元素”,是华丽的借口,还是先锋的成就?或者,只因为默认了全场都是疯子,所以即便是语焉不详、词不达意、情节零碎、情感突兀便是光荣的特色?就算一切都为了剧场,一切都可以释怀,只可惜未必在场大多数人都发自内心笑起来。也想知道,那些还算笑了不少次数的朋友们,在散戏后回家的路上,带着还没有松弛的嘴角,带着空空的几分倦意的眼神,心中是否会泛起一丝淡淡的无味或无聊。
  我喜欢这个剧的名字,“天堂的隔壁是疯人院”,让人想起“不疯魔,不成活”,字句本身挺发人深省,想让人一探究竟。可惜多少有些快播电影标题党之嫌。不过标题党不可耻,因为简短的一个标题就足见真章,一针见血,愿意琢磨的人咀嚼这剧名也可自得其乐。剧情反而有点像一种冗长零碎的夹杂不清的仿佛有些故弄玄虚的阐释。
  看这部戏的最好建议是,不要带着看话剧的心情前往。如果把它理解成一场盛大的剧场嘉年华,那么还是容易收获几分惊喜。开场前大厅外,四个剧中演员穿着COSPLAY般的服饰站在大木箱上,摆出造型供观众围观合影。大厅里几个穿着疯人院病号服的演员自然地穿梭在观众之中,暗示着观众和他们一样都是“疯子”,消解着第四堵墙,不过这种演出空间的延伸在戏正式开场之后却并没有继续得到体现,有点遗憾。导演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互动环节的设置,让观众感到他们不仅仅是来看戏的,更是全剧的一个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我们这部作品的成功与否,是要靠全场的观众一起来完成的。”我个人认为,导演的设计还远没有达到他自己期望的效果。

  从舞美和音乐上来说,可谓极尽时尚奢华,气氛烘托得很强烈很到位,布景正中的常青树颇含象征意味,各种细节看得出创作者的用心。可是观众的情感如果不能由内而外地爆发出来,外部声色的轰炸多少有点“五色令人目盲”。

  至于明星不明星,我不太关注。让明星的粉丝们去点评吧。对于一个剧的滋味,一个明星能助长几分,能拯救几何?不妨见仁见智吧。既然台上的都是疯子,那么台下的最好也都是傻子,不然在这所疯人院里,疯子和傻子们怎样各取所需、满载而归呢?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