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借枪》上演给力“间离” 靠借钱

《借枪》上演给力“间离” 靠借钱

 《借枪》一大半是“借钱”。在日本侵略者觊觎的法租界潜伏7年的地下党熊阔海,生活中缺钱、困顿、捉襟见肘,为买到有价值的情报,卖了妻子唱大鼓赚下来的房子……男主演仓惶无着的范儿,不由人不想起刚刚看完的他担纲的《你是我兄弟》中那个为谋生不得不放弃学业的长兄。   说起来,为一家三口吃饭发愁绞尽脑汁借钱甚至骗钱的地下党,为一元钱与战友在关键时刻讨价还价的革命者,在这么多年的各类阅读里,都没见过,开始很新鲜。渐渐地,就感到不太对劲。刻意的荒诞情节、刻意的黑色幽默、刻意的“反英雄”、“反传统”,太给力了,反而让人感到“间离”,无法融入、感受及审视貌似新鲜的剧情。
  但是,这里的“间离”,不是布莱希特基于西方戏剧哲学提出的“间离效果”。布莱希特倡导的“间离”观念,是戏剧中铺陈的孤立、敌对、情感的冷漠、对同伴和乐趣的摒弃。间离也就是“疏离”,意味着叙事剧演出“之外”的理智的观众静态地对立于演出“之内”的场景。通俗一点说,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一个术语“异化”。在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下,不少西方现代戏剧大量使用间离手法,表现了现代人的孤独、绝望和荒诞,讽刺了缺乏人性的时代冷漠荒芜甚至离奇的城市生活。譬如法国老牌导演贝特郎·布里耶的《冷餐》,以凌乱的故事解构、回家的诱惑全集离奇的人物做法和怪异的人物关系,给观众传递了一种莫名的荒诞、恐怖和绝望。在具有“间离效果”的戏剧里,荒诞的黑色幽默,往往透出深入骨子里的悲剧性,喜剧的演绎泛着哀伤的氛围,而悲剧却又多带有嘲弄性的夸张。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