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建党伟业少了上海就少了分量

建党伟业少了上海就少了分量

建党伟业少了上海就少了分量
电影《建党伟业》中有上海:电影一开始就是陈其美在上海,上海广慈医院内的枪杀,1919年6月上海工人政治罢工,最后,“一大”在上海召开,这些都是在上海。但是不够。对于中国*诞生地的上海,作为反映中国*诞生的电影,《建党伟业》关于诞生地上海的镜头实在太少。
  请看电影《建党伟业》中:陈独秀和毛泽东在上海见面有没有?没有。陈望道翻译的《*宣言》在上海出版有没有?没有。《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在上海编辑发行有没有?没有。“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在上海举行有没有?没有。马克思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有没有?没有。维经斯基来上海会见陈独秀帮助建党有没有?没有。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组织――上海的*早期组织成立有没有?没有。1920年9月《中国*宣言》在上海发表有没有?没有。刊物《*》在上海创办发行有没有?没有。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有没有?没有……中国*建党史中这么多最重要的在上海发生的事件,《建党伟业》居然都没有涉及,没有镜头,真不免使人感叹:《建党伟业》少了上海的镜头!
  上海,“一大”选择了这座城市,绝非偶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工人运动最发展的城市;二是上海与北京一样,是当时全国思想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全国新闻出版中心,是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活动舞台;三是上海是国际性城市,当时有法租界、公共租界和华界,法租界文化氛围浓,外国人多,政府当局管不了,比在北京宽松得多,先进知识分子和第三国际代表都在此活动。“一大”在上海举行充分表明:中国*是在中国最大的沿海中心城市诞生,在中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中心孕育,在中国最善于研究和吸收外来思想文化包括十月革命新文化的国际性都市中产生。党的诞生地的这些特点与党的性质密切相关,说明中国*一开始就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电影《建党伟业》既然以党的创建为主线和主题,怎么能不浓彩重墨地反映先进分子和党的创建人在上海的活动呢?
  少了上海,电影《建党伟业》就少了分量。这样的电影看看可以,但要说准确全面地艺术反映了党的创建史的历史真实,那就过誉了。 董哲:其实没想是不是能胜任的问题,因为之前在《建国大业》中,我的工作是文学副导演,其实所做的工作几乎和在《建党伟业》中要做的一样。经过那次到这部电影,好像自然而然就开始做了,也用不着自己去想行不行。之前“文学副导演”这个职务是特别设置的,我应该是中国电影界的第一人吧(笑)。虽然这次《建党伟业》我是“第一编剧”,但我不觉得这两个称谓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具体所做的工作都差不多。
  记者:《建党伟业》所处的时代背景风云变幻,注定了剧本的难度,把握它的原则是什么?
  董哲:我们牵着两条线:一是逻辑线: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时清朝不行了,各种势力盘踞,到底谁行?为什么当时中国*会诞生?还有一条情绪线:电影展示了那个时代胸怀天下的人,现在的历史证明了他们是英雄,描写了他们的经历和思想变换的过程,以及他们最终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包括辛亥革命之后大家由希望到失望,满怀期待地参加巴黎和会,结果却被叛卖和宰割,这些人的经历推动着历史的行进。对于故事,我们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记者:为什么电影前面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董哲:因为《建党伟业》这个题材本身不是一个常规的电影故事,它不是讲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20年前有一部电影叫《开天辟地》,拍的也是这段历史,它的故事更集中,是从五四运动后期一直拍到嘉兴南湖会议。但我们的理解,《建党伟业》不仅仅是一次代表大会,更是要呈现在中国那个时代背景下,为什么会出现中国*。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