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国术】[连载]我从海外寻回的中国养生功夫:手动而已

【国术】[连载]我从海外寻回的中国养生功夫:手动而已

今年九月份,我到韩国首尔一家公司洽谈业务,韩方的老总是个女性,姓全,喜太极,整座学院,师生上下都练一种叫“5分钟养生”的功法,边练嘴里还念一句顺口溜:动动手,流感季节病自走;5分钟,精神工作有奔头。我试着随他们练,觉得很实用,也很有意思,便问全女士这套功法是从哪来的?她说从中国太极来的,一个叫陈太平的人创造的。
    陈太平是谁?回国后,我才知道,陈太平先生是武当松溪派第12代传人,当世知名太极技击家,太极养生专家,已出版《太极拳述真》《太极心语》等著作。少时习少林拳法及易筋经等秘传功法,年岁稍长,随数位太极明师习陈氏老架和实战推手,后得周国远前辈传武当太极拳法功法及丹道。机缘所致又得道家无极门李道长传先天太极,遂融会贯通,对太极拳认识升华。对陈、杨、赵堡、峨嵋、宗岳等太极有深入研究,同时还广泛涉猎各家拳种,对形意、八卦、大成、少林都有很高造诣,等等吧(是不是有些吹牛,但真是这样的,估计武术界的朋友看到就不会说我吹牛了)。
    我向陈老师提起在韩遇到“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才知道当时全女士有本书在中国出版,她到中国做营销活动,遇到了陈老师。那天正巧全女士胃不舒服,陈老师知道全女士练太极,便结合全女士自身的条件,当场为全女士编排了一套功法,全女士练了三天,胃病就好了。全女士觉得神奇,就让陈老师为她从头到脚创造了一套简易的养生功法,回韩在自己的公司推广。
    陈老师说,武术主健身,医学主疗疾,丹道主静养和修复。而陈老师这套 “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是他汇聚三家之长,专门为都市人群打造的功法。这套功法名义为“太极“,实际上汇集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和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之术。我当陈老师面练了一套在韩国学会的“5分钟眼睛养生”功法。陈老师笑了,说我练的不对。我说韩方那边就是这样练的啊。陈老师说,那是首尔,不是北京,在北京练就得加一种。陈老师当场给我加了一种,就是四指在玉枕顺时针揉18下,逆时针18下。试过以后,果然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陈老师说首尔与北京的城市气候,工作环境有分别,所以,功法也自然不一样。呵呵,各位,神奇吧。你也动动手,就知道功效了。
    陈老师后来告诉我,这套功法他已经教给一些企业老总,在北京,上海,广洲许多公司私下流行。我说陈老师这是继圣贤之学,开万民健康之法,影响深远。陈老师说不敢当,自己只是做了件比较简单的事,当场把韩方那边的顺口溜改变了一下:每天动动手,疾病自然走;每天5分钟,养生不神奇。
    在我的再三垦求下,陈老师答应把这套功法写出来,由我整理发表。全文共分三大部分:一、我的武学之路;二、我为什么公开“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功法”;三、手动病自除:武当太极传人5分钟养生功法。
    本人临屏匆匆急就,难免有不详之处。大家有疑问,直接提问,我传达给陈师,让他解决。对陈师的描述有不细之处,大家可以打开百度搜索一下“陈太平,太极”;如果碰巧了,你是陈老师的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或者你见过陈老师,没见过知道陈老师,或者或者你已经练过陈老师这套“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你也帮我补充一下。
                        
                            第一部分:我的武学之路
  
  我练武与别人不一样,我是没办法才去练武。小时候,我是小儿麻痹,不能走路,是一个老中医帮我治疗的。治好后,家父让我到处学武,强身健体,生怕我再出些什么问题。14岁那年,家父让我退学,专心习武。因为自己的身体需要,我就对太极拳情有独钟。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打造这套“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功法”的原因了。
  我练了4年,18岁时开始参加工作,正常上班,25岁辞职,专门在江湖上闯荡,到处拜师访友。练武这种事,是成瘾的,如果当年我上班后,不再与“江湖”接触,也就断了练武的念头。可是,断不了啊,只能练下去。打啊。怎么不打?只练不打,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分真功夫啊。当年我们练拳不像现在的人,花钱雇人陪打,我们是到大街上去,看看谁是这一片的小混混,上去就打他一记耳光。很快,他就喊来一大帮子人,开打。虽然过瘾,也会输的,常言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输了就跑呗,这也不丢人。
  与同道那不叫打,应该是交流。我有十多位叩头拜过的师傅,另外还有一百多位老师。怎么这么多?你想想呀,我从14岁就开始习武了,25岁专吃武学这口饭,练的拳有陈氏太极拳,武当太极拳,无极门先天太极拳,无极拳,形意拳,道家八卦掌,少林拳,心意把,大成拳等,认识多少人?学了多少艺?我自己也不清楚。现在还活着的师傅有3个,两个道长,在四川,进山修练去了,我也有十几年没有见他们了。还有一个师傅姓王,不能说名字的,师傅不让说。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不让说:常年呆在江湖中,谁身上还没有点事儿?我在武术界好几个朋友,连名都改了,隐了。这是常有的事。
  我在陈发科前辈的弟子邓杰门下学陈式太极时,基本每天练到晚上十二点,凌晨三四点就又起来接着练。有一次,正在外边练着,被同行看到,叽讽说我练一辈子也练不成。我不服,伸拳就打。什么招式?没有招式啊,开打就是了,谁还顾得想招式啊。像武侠小说中那种说法是不成立的,你自己想想,你在打一个人、或者被一个人打时,有没有时间想招式呢?招式是用来练的,不是用来打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不能说,说出来不好,为什么不好?也不能说。反正是我输了,他赢了。他说:“你练的方法不对,太极拳能技击吗?民国时期国术大会,前20名中有练太极拳的吗?有些故事纯粹是吹出来的。”呵呵,是呀,他看不起太极,认为太极不能打。肯定能打啊,陈长兴、陈发科、杨露禅、杨班侯等世人皆知的太极搏击高手,都是全凭打出来的。太极拳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实战紧密相关,直接服务于实战。完整的太极拳修炼应包含自我训练及实战训练两个部分,自我训练包括站桩、盘架、推手(包括程序化的单推、双推、大捋及沾手和接手)、功力(包括静态与动态训练)、发力、抗击打训练等。在自我训练有一定基础后,便可进行技击实战训练。不过,自我训练与技击实战训练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训练,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自我训练是实战技击训练的基础,而实战技击训练是在对方不断变化的情形下,自己随机应变,逐步培养充分发挥个人拳学素养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与对方的距离感、时间差、角度、速度、步法的灵活变化、灵敏性与本能、击打发放的力度等,是在动态当中针对于实战状态的综合训练,如缺少此过程,就很难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威力了。
  我也与人打过,很多次。谁输谁赢?我不能说,让对方自己说最好。你不相信,那这样,你站好,站牢实了,别动,你个子也挺大,我要打你,试试能不能打动你。我只用一个手指轻触你的手臂,你随意用力。对,就这样。哎呀,行了,这就行了,还真让你飞出去不可吗?这叫“何处沾点何处击”。打打闹闹是没有用的,但是,不打,不能证明你功夫如何。讲多少也没有用。我上学少,不会写,也不会讲。但因为打,认识了好多朋友。互相交流,互相授技,也是件好事。现在,我主要想把太极的养生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问我师承呀?能够数出来的,应该是武当松溪派与龙门先天太极。我现在也在极力推广这两套功夫。还有一套“易筋经”,是三个不同的师傅传授给我的,分为“内养经”“内经”“外经”。周老师说我们的“松溪派”武功是从王宗岳这一支传下来的,到我为止是第十二代传人。怎么传的,我也说不清楚。有弟子说他考证过了,并拉了“传承表”,上面确实有我的名字。但我自己也不能证明,比如说,周国远师傅授技于我,他是家传,祖父周继兴教他的,周继兴在咸丰年间就练武,说是从武当道士那里学来的。再往上,就不知道了。我认为武学的师承,真的只能推三至五代,再往远说,谁也说不清楚了。尤其是太极拳,养生功能特强,几乎每个太极高手都长寿。比如说周国远师傅是94岁去世的,其祖父周继兴是96岁辞世的,加上我现在的年龄,你看看,从咸丰到共和国了,怎么说得清楚?除非这中间有个文化人整理过,传下来。我小时候,总看到村子里有一些不认识字的人会相面,会给人打卦,觉得很神。后来,自己看《周易》这些书,还觉得神得很,再后来,看了《断易天机》,才明白,这些打卦的人,都是老师教得,如果得出这个卦就这么说,至于为什么这样说,他们也不知道。于是我就想:我们练武人的师承也是这样的吧?
  有些人认为,辈分越高的人武功也就越好,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我武当太极拳的师伯,他的徒孙比我大六十余岁,难道我这样的小师叔功夫一定比师侄好么?肯定不是的了。你非要让我说这方面的事,我只能说一些我认识的人、经历过的事,肯定是真实的,但再往上、往远的事,我真的不知道。
谢谢楼上的支持,马上发图啦
我今天先来帖个治疗头痛病的功法:
  
  陈老师说的:
  
  这套功法揉按时,意守丹田,对治疗气血上浮、脑神经系统的疾病有一定的帮助。做完后,神清气爽,脑部轻松,血液充盈,一天的劳累能得以缓解,对脑神经衰弱患者、特别是脑力劳动者,恢复效果更好。但高血压患者头疼头涨,运用此法不对证,勿照此练习。高血压患者的头疼和劳累造成的头疼起因不同,但一般没有一定基础的人很难辨别,建议到专业医院就诊。头部养生功法促使头部血液循环,对脑供血不足等方面的疾病有一定效果,但高血压患者有“上”则必注重于“下”,只有上下贯通,才能够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因本文主要讲的是头部保健,不牵涉高血压的治疗,所以没有引气血下行的功法,不适合高血压患者习练。
  ----------------------------------------------------------------------------
  头痛包括:头晕、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陈老师还专为网友做了个食疗谱,也录在这下面,以后就是帖图了,大家按图练就可以了。
  
  食疗-枸杞粥
  配方:枸杞30克,大米60克。
  制法: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益精明目,润肺。特别适合那些糖尿病体虚、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病人。具有补虚、明目、降糖、延年益寿功效。
  用法:春季多食用。

上图上功法
一身体自然端坐左手放在头顶百会穴

二右手放在左手上一左一右横向相揉一至两分钟切记横向揉按切勿转圈不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按时一定要意念在下丹田(肚脐下一寸五的位置),这样可避免头晕或者气血上行之弊病

 
三放弃意守丹田的意念,揉按后脑处风池穴一至两分钟

四然后干梳头。双手的拇指放在两鬓角处两手食指向上两手小指相靠置于额头发梢根部食指置于太阳穴处中指和无名指自然排列从前向后十指微微用力


五按至于后脑玉枕穴至玉枕穴微微加力双手自然放松微微收回。如此反复做36下。每日早晚各一次。


把穴位帖上来穴位是我自己从百度找的。
  -----------------------------------------------------------------------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连线中点。主治头痛、血压、失眠等病。
  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等疾病。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玉枕穴位于人体的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等疾病。
大家可以试试,我试了挺好!

TOP

谈谈武林:

说到门派传承,也要交待一件事。在找陈老师之前 ,我专门在网上查了一下陈老师的资料,看到搜狐有一篇采访陈老师的稿件,标题是“武当名侠张松溪绝技重现 继承人陈太平文武兼修”,以为陈老师长得肯定文质彬彬,一定很有文化,看到陈老师,才知道自己想错了。陈老师很朴实,讲话生怕别人听不懂。
  当时,我又向陈老师问起松溪门的事,而且自己也查阅了关于松溪门的资料。陈老师讲得很实在。很有趣。贴上来给大家看。
  -------------------------------------------------------------------------------------------------------------------
                     武当松溪派
   张松溪到底是不是张三丰的弟子?大家还在争议,其实大可不必,看功夫嘛,只要功夫好,管他谁的弟子。我就实话实说了,搞这些争论的人,大都是文化人,有时间啊。我在乡下时,曾看到过搞扶乩的人与张三丰唱和,说得有头有尾的。那学术界又说没有张三丰这个人,搞不清楚了嘛。我小时也问过师傅这个问题,师傅说有呀,“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给的就是张三丰……”你说是真实的还是假的?我认为,大家信,就是真实的,而且信这个也没有坏处。当年刘邦与项羽争天下,项羽抓了刘邦的爸爸,扬言说要把老太爷煮了。刘邦听了,说:“我和项羽是拜把子的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他的父亲,如果他要煮他的父亲,可以分我一杯羹啊。”这不是原话,是大意,太史公写得原话比这个要好得多。不过,谁能说明白,太史公当时又不在场,怎么知道得如此清楚?
  黄宗羲先生所著的《王征南墓志铭》里有一段介绍:“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三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张松溪传叶近泉,叶近泉五个弟子:孙继槎、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单思南传王征南,王征南传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黄百家传王宗岳等人。我们这一支就是从王宗岳下来的。我怎么知道?我师傅听他祖父说的。你说说,我师爷的话,我能不相信吗?呵,这些是闲话,当然主要还是武功的传承,本门内传承的 “五字诀”跟史书上记载的完全一致,这就可以证明我师爷的话是真实的。
  我师爷周继兴是江西泰和县人,由于家境比较富裕,年轻时接触的武林界朋友甚多,并在当地颇有声名。周继兴老前辈在十九世纪五十代年(周师所讲是咸丰年间),与陕西临潼周乃斌老前辈共访武当,在武当研修了数年,后下山再访少林。周继兴老前辈一生都在不断的游历,从事武术的学习、探讨、研究,后来回江西泰和县定居,以其武技广授乡里。我师傅是隔代学的家传武功。
  武当太极拳原本十路一百零八式,拳法严紧,功法及训练方法有独到之处。我通过朋友介绍初次见周老师之时说明了来意,周老师让我把原来的所学练了一下,便答应传授我武当太极拳,但是有一个要求:教我一套武当如意桩,达到要求之后再传授。这套桩法是四平马步,要求一次站四个小时零二十分钟,非常吃工夫。我当时真有些打退堂鼓,后来咬了咬牙,坚持了两个月时间,虽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但是勉强过了关。当时有些不太理解老师的做法,周老师说:“想学拳的人很多,大多数缺乏毅力,他们根本就练不出来,何必给他们费劲。这个桩法就是试金石。”后来随着学习逐渐深入,我发现传统武当太极拳与当今流行的武当太极拳的不同之处,充分体会到“拳不打功”之说。虽然周老师也教拳法,但不是十分注重拳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跟他分别之时、也是最后一次见他时,他说的话:“不要在套路上下工夫,意义不大,功在拳外。” 拳法应该注重什么?一切应从实战和养生出发,针对训练方能有所成就。
  我师傅70多岁的时候,尚能够双臂平伸,各挂一个成年人,其身体状态远远超越常人。我们练武时,师傅先教一套武当如意桩,一套全部练下来四个小时左右。桩法达标后才开始习练太极拳,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训练太极球。我师傅让人用生铁铸造几个太极球,球体中空,但重达六七十斤,随着功夫的进展,逐渐地往里面添加东西,增加重量。然后再进行推手、武当剑和太极拳的对练,逐步进行技击的训练。你问我师傅自己怎么练呀,告诉你吧,当年他老人家用的太极球是生铁铸成。
  武当松溪派有一门奇技——字门拳法,把拳法的修为与书法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以拳行字义、以字助拳。我师傅写的字好,我不行。他送给我一幅字,每次看时,我心里都很激动。

TOP

申明一下啊,我整理的都是陈老师口述的东西。
我想按《逝去的武林》那样搞这个帖子。
  
如果帖别人写的东西,我会申明的。发一张陈老师练拳的照片


陈老师除去松溪派的功夫外,还有一门功夫叫:龙门太极门。大家都是中国人,应该是知道“先天”的意思。大所有的中医,都诞生于《易经》的“阴阳”,而《易经》又是先有“太极”后有“阴阳”,那么“先天”的意思大家就清楚了一些了吧。就是说,在太极之前。所以,“先天无极门”这个门派经常受到打击。
  下面我把陈老师讲述的在“龙门太极门”学艺的经过帖上来。如有武术同道看到,不妥之处敬请指出。
  -------------------------------------------------------------------------------------------------------------
  龙门太极门
  我是从华山派李道长那里学的“龙门太极”功夫,据说这套武功是从邱处机那里传下来的。
  龙门太极把拳法当中的某一两个动作拆开,在训练上方法上略有改变,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身体状况来达到祛病健身的作用,拳法名为太极十三式,也只有二十多个动作,外形非常简单,但是功效很大,直接改变人的身体状况。“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功法”不完全是从“龙门太极”中演化中来的,“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功法”是我针对城市的特点,综各家之长打造出来的。什么是城市的特点?比如说,城市污染、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大、没时间进行系统的锻炼等。
  李道长向我传授玄门太极时,讲解了太极拳对练的方法。他把同一式用不同的劲力打出来,叫我去体会该怎么办。比如沉劲,你应该怎么化解和击打。同样一式,他用灵劲,你又应该怎么办。这种灵劲很难捉摸,由于水平有一定差距,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就让你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惊劲,弟子又应该这么办。过去有句话,“拳打一愣神”,当时真有一种感觉是被打愣了。老师把各种劲法如一演示出来,叫弟子去体会,养成一定的本能反应和本能变化。这种方式使我受益终身。
  先天太极拳也是从李道长哪儿学来的。什么叫无极门,你没听说过吧?无极门少见于文献记载,历代传播的人数也很少,然其效果确实独领风骚,别具一格。这门拳法,没有固定的套路,更不是为了练拳而练拳,而是将拳法与丹法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拳法讲究一切顺于自然,从后天的训练来达到先天之本意,是武学修炼追求的大道之界,区区十三式,可以变化出成百上千个套路,十三式的综合演练,每一遍都不一样,都是随心所欲,随感而发,不是通过后天的大脑去考虑“拳该怎么打”,而是纯属一种本能,是在一种忘我的条件下演练出来各种不同风格的拳法。同样的拳法,与内丹相互配套,通过丹功训练激发技击的潜能,都有不同的训练风格。
  在我所学过的武功中,我对先天无极门研究得深一些,原因就是因为先天无极门有一套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武谚讲:三分炼,七分养。在本门武学修炼中,始终把养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养炼密切结合,做到养中有炼、炼中有养;针对某些炼法对身体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分别采用相应的内养之法,消除身体潜在隐患于无形之中。不仅如此,对那些由于炼功不当造成的身体外在的或内在的损伤,也有相应妙法给予有效治疗。由于本门武学修炼始终遵循这一科学原则,所以本门先辈在练就高超技艺的同时,无不是身体健康、得享高寿。
  这些说出来,你也无法一下理解透彻。我简单说一下吧:无极门对内气的修炼非常重视,并形成了独特的炼气程序贯穿始终。讲炼气要经历三个不同层次:
  首先是脏腑周天(脏腑混圆)的修炼,可通过站桩、盘架、静坐或行功并配合意念作用实现。此时炼就的“气”存在于皮肤肌肉层内、骨髓筋脉外,全身上下贯通,周身布满整体混圆之气。这种整体混圆气可以滋养全身筋肉,调节周身气血,从而达到健身目的。
  第二个层次是修炼经络混圆。经络学说是有人在医疗、养生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而形成的,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道路,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的作用。经络内联脏腑,外联关节,使人体五脏六腑与筋骨皮肉联为有机整体。经络混圆之气可通过行功及静坐修炼,并讲究自然功成,不需外加意念诱导,这与世传气功靠意念导引疏道经络有所不同。炼成后,可体验到体内十二经脉对应于十二时辰运转不息,“如环无端,转相灌溉”,人体脏腑、各组织器官以及筋骨毛发皆能得到必要营养,使之维持在正常生理功能状态。经络混圆气已不同于第一层次的脏腑混圆之气,它可循经脉自主运行,也可受自己定向支配,这样当某一脏腑出现病变时,便可有针对性地导气至相应经脉,调节气血平衡。能炼至经络混圆的层次,可以说身体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健康状态已非常人可比。
  但这并不是上乘境界,还需进行第三层次即丹道混圆的修炼。只有此步修成才可真正达到气入骨髓,实现筋、骨、髓、肌、皮、肉合一的境界,丹道混圆以静坐为主要修炼形式,具体又分为聚丹、化丹、神丹三个步骤。聚丹炼至将全身气血所蕴含的能时凝聚于一点(丹田),并对其进行提炼,使之发生质的变化。然后将聚集的能量进一步浓缩,愈练愈小,直至化于无形状态,这一步即为化丹,此时产生的无形的物质便是丹道混圆气,这是一种高质量的“气”,与前两层次的混圆气有天壤之别。最后进入神丹阶段,将丹道之气注入骨髓、筋脉,使能量还于机体,从而由后天返先天,身体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自此阴阳谐和不违自然之道,百病不侵。
可以打呀。你要记住,只要是武术,它就有技击的功能,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了。只不过是有些门派偏重于养生,有些门派偏重于技击。谁高谁低,比了才知道啊。以前经常比武,现在不比了。不对,现在比的是招式,谁的招式好看,谁就能上电视。怎么打?先天太极拳在炼就了整体混圆劲之后,便进入到发力训练阶段。此阶段即是训练各种劲力的合理发挥运用,一次发力中往往暗含多种劲道的变化(先天太极拳,通过十二单式运转,便训练了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沾、粘、随、化、开、合、松、沉、截、惊、引、拧、裹、钻、翻、伸、缩、领、虚、托、推、揉、勾、挂、弹、抖、摧等数十种劲力)。发力训练需经过空练发力、接触性发力及运动中发力三个阶段。空练发力主要体会发力时对自身整体平衡的控制及力的起落点变化。接触性发力是由空练过渡到击打实物,体会发力时的相应变化。待到运动发力阶段,则训练如何在对方不断运动变化中仍能高速度、高密度地进行适应性发力(在进行发力训练的同时,还必须配合一些辅助功法,在此就不再详谈了)。有了劲力及发力基础后,便可进入综合体现拳学素养的实战应用阶段。体会实战中各种速度的变化、肢体运物的轨迹、攻击角度及“时间差”,等等,逐步做到传统武学在实战中讲求的“得机得势”,“人背我顺”。
  先天太极拳的推手修炼分为找劲、粘手、接手、合手等步骤,并不只停留在泊劲、找劲、摸劲的初级阶段。推手实际是将实战放慢的过程,是桩功、步法、拳法综合运用的检验方式,可为日后的实战奠定坚实的基础。先天太极拳的推手没有单推、双推,不在化圈、挽花中练,而是随势走势、灵活性极强,并能很好保持自身平衡本能。它主要是在近距离通过肢体与对方相接触的一瞬间抢点、化力、控制对方,将以前所学的各种拳法、击法灵活运用,强化实战中的本能反应,做到攻防合一。
  先天太极拳的十二个单势动作虽简,却蕴含了各种击法、各种变化。初习技击时对于攻守皆有相应的要求,存在一些基本技击模式,通过这些基本模式可以有效验证以前所学内容的功效,然后在一系列辅助训练方法的配合下,逐步过渡到“打点不打势”的层次。此时主要训练在接触点上的变化,即:无论引、化、击、发,都要根椐对方力点大小及速度快慢作出本能调节,“何处粘连何处击”。呵,刚才你不是试过了吗?

TOP

今天先整这些,大家觉得好用,要顶顶哦

TOP

不错,做个记号,慢慢看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