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又到元宵节

又到元宵节

又到元宵节

文/人生无泪



我的家乡在北方的一个农村,我们那里的元宵节却从来都不吃元宵呢,当然了,挂灯猜灯谜,舞狮子踩高跷估计跟大多数地方是一样的。可是现在已经很少有屋狮子踩高跷的了,大家都忙着出去打工挣钱,没人弄这些玩意了。可是我却真的喜欢看呢,主要是图个热闹,有节日的气氛啊。

我们那里的风俗是做面灯,就是用面挖一个坑,上笼屉证,然后在坑里放上油,用稻草的杆缠上棉花做灯心,就可以点了,一般要做30多个,十二个月每月做一个,就是在沿上捏一个角为一个月,12月就捏12个角了,再做几个什么都没有的,叫做滑条,还要做鸡,鸭,牛,狗什么的放到鸡社呀,猪圈呀上面点。蒸出来以后呢看代表哪个月的面灯里的水多就表示今年哪个月的雨水多,有的还要做一个龙灯放到水缸里以求来年风调雨顺。有一年就每个灯里面都没水,奶奶就说不得了了,今年肯定大旱。嘻嘻!那年也没大旱,看来都是迷信,要这么灵就不用天气预报了。只是大家都这么说,是个风俗而已。后来也就没人认真了。

十五的下午就把面灯做好了,到傍晚的时候就点燃了,面灯的灯芯是用稻草杆裹了棉花做成的,油用的是花生油,以后是要吃的,所以不能用别的东西。我的记忆里每年都是奶奶做面灯,派我和弟弟去掐稻草的杆去,我们就像得了圣旨一样掐好多回来,最盼着点灯的时候了,就和弟弟争着去点,点的时候也是用稻草杆做成个大的灯芯来点,不能用火柴直接点的。然后还要在各个房门口烧纸,拿面灯到各个屋照一下,米缸面缸里照一下来年不生虫子的。猪圈牛圈里照照牛羊兴旺。

有手巧的人家做了灯笼给孩子提着,一般的就给孩子拿一个面灯手里拿着各家去串门,据说串的越多越好。到了家里就一般给几颗糖拿着,所以那时候小伙伴们是非常乐意去转的,要转半个村子了。

后来我也学着做,其实看着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如果面没压实,是要漏油的,我做了好几次都漏油,练了很长时间呢。后来做的不错了,可惜没有学会龙灯的做法。

十五过后呢面灯就成了食品,放到稀饭里一煮味道很不错,还带有油烟的味道呢。我记得我还拿着到学校里去吃,直接就啃了,其实就是死面的东西,不是很好吃,但是大家都带一个去吃,新鲜罢了。

今年打电话给妈妈的时候妈妈说现在早都没人做面灯了,都是用买的小蜡烛代替了,而且大家也都吃汤圆了。也许这是进步的表现呢,但是还是怀念儿时的面灯,怀念那串门的热闹,更怀念面灯的味道呢。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