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年龄段

年龄段

买菜途中,看到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穿的甚是寒酸,只见他坐于人行道的边上,前面摆着一个大瓷缸。走近一看几个硬币,只有一张一块钱的人民币。再看苍老的老人显得是那样无可奈何,“不孝的儿女,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于心何忍?把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摆放于何种地步?”随手放了10元钱,你看老人的那种感恩,双手合一直点头。看到这一幕心里发紧,连连向老人摆手示意,示意他不需要这样。

各个年龄段的你、我、他,千万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对老人这样的年龄段万万不敢有所鄙视,要知我们都有老的这一天。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就像有年代的机器一样,某种部件已失灵,就像这位年老体衰的老人一样,慢慢走向生命的尾声,在这种时候,白发苍苍的老人已踏上了生命的最后跑道,本来该依儿靠女安度晚年,以享受含饴弄孙之乐的时候,不得不向路人乞讨赖以糊口,天理何在?世道不公啊!

在现实社会里,不知、不能负责的父母是有损于社会的,反之,子女不孝同样会被人们所唾弃的。谁都是父母所生,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年龄段,如若漠视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苦,忽略父母那颗默默付出的心,都是要遭天谴的。

在道德观察里有这样一个报道:有位姓常的夫妇在各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费办了个养老所,在不需要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住进了十几个老人,享受着老常夫妇的问寒问暖,料理着一日三餐,通管着吃喝拉撒,对老人充满了精心的呵护。老人们在生命的尾声中,尽管有着难言之隐,在死神未靠近之时也可尽享晚年。老常夫妇的这种具有良知、良情、良意的美德,诚于内涵的爱心在我们这个和谐的社会里值得颂扬之时,说句实在话:老常夫妇定会延年益寿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几个老人先后命已归西。开始的逢年过节有些儿女都来和老人聊聊天。天下最近莫过于母子,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可后来来的次数由少到无以至老人去世都不闻不问,最后由老常夫妇出面来了个善举安然为他们料理了后事。这就是现今为数不多的子女,少数人的做法。没有父母,哪儿来的你?不孝不敬,你们心安?你们理得?而你们最终也有“老”的这一天!只是时间未到而已,人的恶行终将会得到报应和惩罚的。

世上父母爱子女是天经地义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儿女孝敬父母也是义不容辞的,唯有少数儿女滋生出了邪恶,被傲慢、憎恶、贪婪而诱惑而无孝义。在道德上你有了不孝的空白,当你步入一定的年龄段和父母遇到同一状况之时,无法弥补的遗憾、忏悔会随之而来的,连续不断,缠缠绕绕,定会遗恨终生陷在内疚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有句话:“不行春风,难得秋雨”,让我们沿着道义、理性、良心、本能出发,处于各个年龄段的你、我、他拿出常人心态,仁慈之心,量力而行,即使力量是微薄的,也会使他\她们得到些暖意。“孝”就是好好侍奉父母的名称,少数人已经失去了这份责任,缺少了人性。让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暖,近呼、远呼那些失去爱心的人们能找回仁爱之心。人类不断的繁衍,尊老爱幼,养老送终是我们一贯遵循的、必不可少的义务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弘扬多少年遗留下来的传统与道德准则,以慰老人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驿站,安详、自在中度过,尽管生命从起点到终点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一样会引起临终老人的回顾——嗯,还是活着好啊!
这位朋友写的真好,看完第一段就觉得您是个心有所善的人,原你的一生能幸福,快乐,文字流畅 读来一气合成,感情真挚,饱满,在我心中这是一篇真正的佳作,
寒舞纪:谢谢你的言语。
其实执子偕老本是我们做人的一种本份,而少数人的做法却让人不解……
我知道是谁了

TOP

猜:肯定"错"

TOP

哈,楼上的两位在打哑谜那。。。

人终有一老,叹然!值得思考的一篇文章。。。: )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