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巴人的咂酒

巴人的咂酒



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气势不能说不豪壮,但他自述的“三不如人”中,就有喝酒不如人。可见诗与现实是有差别的,有些诗写得酒气冲天,实际呢,诗人是个滴酒不沾的人,即使能喝一点,也不见得能豪饮。
不过,唐代能喝几盅的诗人还是很多的,但那时候的酒,可能不是现在伏特加、老白酒之类,也不是法国的果酒,而是把黍或其他的粮食煮烂以后加入曲糵(酒母)酿制而成,类似现在的米酒。这种酒度数很低,中唐以前比较多。《艺文类聚》记载“于定国饮酒,至数石不乱,饮益精明。”想来不外乎这种米酒。李白能喝一斗(大约两斤吧)还能写诗,苏东坡可能不行,毕竟还是酒啊。
多饮不醉,饮益精明的酒,现在也还有,但在市上喝不到,市场已被各类现代化“名牌”占领了,“长安市上酒家眠”,已经是过去的事啦。要喝酒到农村去,大山冲里去,那里还保存着这类“文物酒”。
几年前,有朋自加拿大来,在四川一县城小餐馆品尝火锅,还尝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气味芬芳的酒。这是一种很有传统色彩的酒,叫咂酒。所谓咂,是一种饮法,即在盛酒的瓮(小陶罐)口插上吸管,像喝可乐一样,将酒往嘴里吸。据说咂酒本来是用很大的酒瓮盛装(大的能盛几十斤),坛子口插很多吸管,饮酒的人围着酒瓮,口衔吸管,吧嗒吧嗒吸酒,所以叫咂酒。咂酒时气氛很活跃,一边咂着,一边纵情歌舞。吸干了又加水,酒瓮里面放有高粱酒娘子,很快又把水酿成一瓮新酒,酒味始终醇香宜人。如果独咂消遣,就用小的酒瓮,一根吸管,就像我们喝的这种“小儿科”,但比可乐好喝,喝多了还醉人。
清末石达开与洪秀全闹别扭,逃亡四川,在大定县与苗胞欢聚时,就饮咂酒,他趁酒兴,写了一首诗:“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进黄河水倒流。”“明珠”,是指浮在酒水上的气泡,也叫缥蚁。“低头”,是说低头咂饮。“五岳”、“擎天柱”分别指双手和吸管。诗写得很有气势,把咂酒的风情和豪壮的气氛,都写出来了。
听说,咂酒还是张大千先生的家酒,张大千既是画家,也是烹调家,很会做菜,能巧妙地将四川菜做成各种好吃的家常菜。张学良将军去拜访他,他就亲自下厨做菜,并用家酒款待张学良。他做过的菜,都用本子记录下来,“大千菜谱”加上大千家酒,也可谓中华一绝也。
我对朋友说,我们也去苗家尝尝咂酒吧,当然是大瓮盛酒,虽然我们没有那样大的酒量,咂一口两口足矣。朋友很高兴,说“好啊”。但一打听,要等到节日,苗家欢聚时才有机会。我们感到很遗憾,只好抱着小酒瓮,吧嗒吧嗒吸着,吸干了,酒家又来添水,再吸,酒味还是那样浓烈,吸了三巡,已经酒酣耳热,不能再吸。两人跌跌撞撞,走出酒家,飘飘欲仙。心想,今日虽是小咂,其豪放之感,应与巴人抱“擎天柱”没什么区别吧,哈哈!

(转贴)
回复: 天各一方 发表于2008-08-22 02:15:38原贴:

                        

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气势不能说不豪壮,但他自述的“三不如人”中,就有喝酒不如人。可见诗与现实是有差别的,有些 ..
  老哥对酒也是情有独钟吧
回复: 天各一方 发表于2008-08-22 02:15:38原贴:

                        

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气势不能说不豪壮,但他自述的“三不如人”中,就有喝酒不如人。可见诗与现实是有差别的,有些 ..
酒好,好酒.
回复: 天各一方 发表于2008-08-22 02:15:38原贴:

                        

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气势不能说不豪壮,但他自述的“三不如人”中,就有喝酒不如人。可见诗与现实是有差别的,有些 ..
问候一方!

TOP

回复: 天各一方 发表于2008-08-22 02:15:38原贴:

                        

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气势不能说不豪壮,但他自述的“三不如人”中,就有喝酒不如人。可见诗与现实是有差别的,有些 ..

酒是好东西
造就了一代文人墨客!~

TOP

这酒是好喝。承载百年风华,再现巴人魅力.......

TOP

好久不见了

TOP

巴人咂酒在成都有卖吗?我想买

TOP

欢迎选购。成都洛带有卖。期待您的光临!

TOP

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气势不能说不豪壮,但他自述的“三不如人”中,就有喝酒不如人。可见诗与现实是有差别的,有些 ..

咂酒---很特别的饮酒方法。中国的酒文化真是深不可测哈~~~
老朋友怎么好久不见?很好吧!祝你天天快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