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春季养生 食之有道

春季养生 食之有道

  饮食要补阳益气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季饮食养生,以补阳益气、滋养脾胃为主。根据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原理,要少吃过于辛辣燥热的食品,多食温补阳气类的食物,像葱、蒜、韭菜、韭黄、大枣、瘦肉、鱼肉、豆类、萝卜以及清热类的水果。

  补充热量



  增强身体抵抗力

  早春时节,气候仍然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以维持基础的体温。因此,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该以高热量食物为主。所以,春季饮食宜遵循高热量高蛋白原则。

  在春季日常饮食中,除了谷类制品以外,还应当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及时地补充能量。此外,在早春期间需要补充一些优质的蛋白质食品,比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这类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力的功能。



  多吃甜食少吃酸食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入肝、甘入脾、咸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增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多食抗病毒性食物




  春季,气候由寒转暖,气温变化比较大,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而且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因此,在饮食上务必要遵循抗病毒原则。在春季的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红枣等食物都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功效。



  饮食要注意养肝



  春季养肝以食为先。要注意全面营养,按时就餐;新鲜熟透的水果,有益于健康;鸡肝味甘而温,可补血养肝,是食补肝脏的佳品,较其他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初春时节寒气较盛,肝阳难以开发,如能少量饮些酒,则可利用其走窜推动的作用,使肝中阳气升发。鸭血性平,营养丰富,可养肝血而治贫血,是保肝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如做汤时加上动物血,可治疗肝气不舒。
病从口入
多吃甜食少吃酸食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