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八十年代的我们 精华

八十年代的我们 精华

一部写出80%中国人心声的电视剧目前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无论你是在校的学生,是正在为自己的事业苦苦奋斗的年轻人,抑或是家有儿女的父母,只要你曾经渴望过在大城市为自己挣得一个立足之地,有过为生计而整日忙碌的经历,或者因为买房的事焦虑不安,那么你一定会被这部戏打动。这部戏的名字就叫——蜗居。从第一轮开播至今,它已掀起了大众的热烈讨论。
时下,有一句很时髦的话在年轻人中流传——今天,你蜗居了没?有无数人在博客、空间发表自己观看了《蜗居》以后的感触,也有人看完后感慨:“看的不是《蜗居》,是浮躁。”“蜗居”似乎已经不再仅限于一部电视剧的剧名而存在,它已完全上升为一种大都市的生活状态,或者成为了一个人群的代名词。
很多人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可能都发现了,有一条主线贯穿《蜗居》这部电视剧的始终,那就是“买房”,而且我们似乎还应该在前面加一个修饰语“在大城市”。无论是姐姐海萍夫妇的奋斗史、生活经历,还是妹妹海藻的感情生活甚至是最后的结局,似乎都是围绕着“买房”这件事情去展开的。“房奴”的生活被真实的再现出来,给观看的人以最贴近心灵的震撼。也许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和作者一样慎重的思考——如果我是海萍,我会为了房子做到如此地步么?如果我是海藻,我会不会和她有一样的下场?抛开其中的感情戏不说,可能姐姐海萍的戏更能获得观众的共鸣,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认识高官并发展成爱情的机会,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有买房的念头和行动。毕竟“房奴”这个角色才是现在大部分中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趁着有能力的时候买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几乎所有中国人的观念。但是随着物价上涨,生存成本飞升,这似乎已经渐渐变成了一个奢求乃至是梦想。于是“海萍”越来越多,“海藻”也越来越多,为了成为“海藻”而挖空心思的人就更多了!但是为什么不好好努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加油呢?找一份薪水还算不错的工作,踏踏实实干几年,买房子真的就那么难?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询问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下属机构国信蓝点的学员,在今年7、8月份时笔者曾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采访过他们,那时别说买房,能租一个自己单住的房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奢望。那么经过4个月的培训后,他们的想法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王伟、彭越和李靖(均为化名)都是来自外地的大学毕业生,之所以会去国信蓝点学习java开发,他们异口同声的说:“都是被逼无奈,实在是找不到工作了!”据王伟介绍,前不久他们学习的java开发课程结束了,并且在学校就业部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始找工作。昨天李靖拿到了一个很满意的offer,刚入职就能拿到月薪4000;彭越正在不停的面试,有几个企业看中了他,他还在考虑中。至于他自己,他笑了笑不好意思的说:“我还在继续学蓝点的3G开发课程呢,我觉得3G这个行业未来的前景很好,机会会更多,我想试试。”而关于买房的问题,如王伟所言,三人均表示:“其实想想,也没以前想的那么难了~!好好奋斗,总有一天,我能在这个城市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蜗居,词典的解释是:比喻狭小的住所。如果今后普通老百姓一辈子的奋斗目标只能落在买这么一个小房子上,估计谁都不会甘心。所以趁着还有时间、机会和精力的时候多学点有用的东西,给自己充充电,那么离开蜗居,成就伟业也将不再是梦想。
80后,为我们的梦想加油
“在‘被就业’以前先就业,找到一份真正到达‘小康’的工作,就不担心‘被自愿’了!”这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的培训机构“国信蓝点java/3G培训中心”的学员张茆(化名)说的话,据他介绍,5个月前,他也是属于“被就业”的那批人,“当时为了找一份工作,可真的是没有少费劲!后来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底子太薄了,简历写得再好,一面试一操作,马上就露馅了。于是就想到了参加培训,学点实用的东西。”经过仔细的鉴别并询问了朋友的意见,张茆决定来国信蓝点学习java开发,后来又跟进学习了3G开发的课程。他告诉笔者,和他一起参加java开发培训的,有很多都是和他一样大学(快)毕业了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有些条件不太好的,就会向国信蓝点申请助学贷款或者分期付款。他们一般很努力,基本上几个月内就能还清所有钱。但是如果不先充实自己学点东西,说不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还在为了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而奔波。“通过就业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我现在有一份收入还不错前景也看好的工作,这在五个月前还是一件不敢去想的事,但是我做到了。于是我发现,被就业不光是学校的事,其实通过努力,都是可以改变的!”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