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蔡骏拒绝悬疑作家标签

蔡骏拒绝悬疑作家标签

蔡骏拒绝悬疑作家标签
作家蔡骏近日在2009BIBF(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向媒体表示:他的最新作品《人间》根本就不是悬疑小说,如果公众始终认为这是悬疑小说,那也是他最后一本悬疑作品。
以悬疑小说见长的蔡骏为啥急着和悬疑小说撇清干系呢?本次BIBF会议期间,蔡骏还联合王干、解玺璋等知名文艺评论家发起“类型小说现实主义”的观点。这两者之间有无什么关系呢?
● 《人间》非悬疑,可比《基督山伯爵》
蔡骏表示,《人间》表面上保持着悬疑小说的形式,但在整体结构与内核精神方面,都已经远远超出了悬疑小说,综合了其他许多类型小说的特点。通常悬疑小说的核心在于解开故事发生之前的谜,而《人间》最重要的并不是解谜也非宝藏,而是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发展,有更大的空间去展现人物形象,去描写现实中的人与社会。所以,我给《人间》的定义是“跨类型通俗小说”,它更像十九世纪欧洲的通俗小说,既有浪漫主义又有批判现实主义,比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 类型小说创作新方向——现实主义题材
今年上半年,蔡骏曾联合那多、小饭等青年作家,发起真写运动。时隔半年,蔡骏在本届BIBF期间,蔡骏面对数十家媒体,独家发起“类型小说现实主义运动”。他认为“作家不单要埋头写作,更要关注社会现实。因为单纯靠想象营造出来的情节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类型小说更应当结合现实问题创作,最好进行批判现实写作。反应当下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大众的生存状态。因为类型小说更自由,更先锋,更代表大多数读者的心声……这不但是类型小说家的责任,还是类型小说创作的新方向。”
● 《人间》在现实写作方面的积极尝试
在自己最新长篇作品《人间》中,蔡骏已经开始了“理论结合实际”,在“类型小说现实主义”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在《人间》里,蔡骏第一次将视点投射在我们当下真实的生活中,描述的是当下社会的生存空间和时间,里面更是不乏对一些热点事件,诸如5.12地震、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种种事件,甚至杰克逊的离世等都进行了记录和批判,充分表现了一个作家的人文关怀。
对于自己的作品,蔡骏认为“《人间》可以算是我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也是类型小说领域的第一次现实主义运动。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使更多的读者与作家们,关注我们当下的现实社会,重拾十九世纪文学大师们的精神,扫除小说界脱离现实脱离读者,纯粹为故事而故事的低俗风气。”
《人间》在现实写作方面的积极尝试

谢谢朋友介绍!
欢迎朋友常来哦!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