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品味红楼——贾母说谎 推荐

品味红楼——贾母说谎 推荐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中,贾母大发议论: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批驳“才子佳人”。一般认为贾母是在含沙射影,不是说黛玉就是说宝钗。
指说黛玉者,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贾母掰谎前“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这一“轻浮”举动导致贾母不满。从而否定贾母是不支持“木石前盟”的。
指说宝钗者,无直接证据,多从贾母对宝玉黛玉的态度来反驳,认为贾母绝不可能如此对待敏感的黛玉。且贾母对宝钗是“真客气”,不是“很喜欢”,书中有不少例证来说。
但却从没人举出这一回前脂批,“庚辰:首回楔子内云‘古今小说千部共成一套’云云,犹未泄真。今借老太君一写,是劝后来胸中无机轴之诸君子不可动笔作书。”对照楔子,
“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这一段,是作者直批“风月笔墨”,与贾母所言,异曲同工。也就是说,贾母掰谎其实就是代作者说话。
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书中人物的言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不少见的。如宝玉、如探春、如宝钗。妙就妙在,这些人说话并并不是强说,而与人物性格相合。宝玉就不必说了。探春对本家的危机认识,对末世的冷静悲观预言,读之让人心痛。这些完全符合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性格。
宝钗论画一段,就不仅仅是说画画了,也是说文学创作了。“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段话也就宝钗说的出,也就宝钗能说。还有“螃蟹诗”,除了宝钗这样关心“仕途经济”的姑娘,谁能作得出?
扯远了,回来再说贾母。
要掰谎,要经历得多,要听得多,而且要有身份。凤姐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自然也明白这些书上的谎,可是她不够资格,阅历也浅,认识也没有这样的高度。王夫人辈根本就不可能考虑。宝钗自然也是明白的,可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儿,说这样的话没的叫人看轻,也就不是宝钗。
要代作者说这番话,也就只是贾母了。
那为什么贾母要在大节下说这些话呢?
要说这些话,总不能随便就说,必须要合适的时机来。这样的时机就是宴会,宴会上就会听书,既听书就能批书。《红楼梦》中大小宴会不少。可也只有元宵夜宴时候可说。大年下的,随口说说,也不至于多扫兴。况且是“笑说”,不是冷笑,更不是怒言。
就像我们平时聚会一样,也有引发自己不喜欢的现象议论议论,批驳批驳,与在座的人未必有关系。“言者无心,听着有意”。别人怎么想,是说者无法控制的事情。


如果您喜爱探讨红学问题,醉迷红楼QQ群诚邀您加盟,群号75893465
品味红楼,有滋有味!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