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zt
谁的内心不曾柔软?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白鸟淹没,秋水连天
慕容雪村又写新书了,这是个令人浑身发冷的故事,更是一个让人不敢审视自己,却直指魂灵的鞭笞。我甚至还没来得及从他刚写完的《伊甸樱桃》里的废墟里挣扎出来又落入更残酷的红尘颠倒里......
慕容的书很残酷,缓慢而真实的扯开城市外在的繁华,让读者随着他的描述逐渐坠入深渊般的沉重而绝望.刚开始书名叫《谁的内心不曾柔软》,随后却改成《原谅我红尘颠倒》,而最后索性用《红尘》作为最终的书名。我想或许他已经无法用善良来驾驭这个故事,只能悲哀而软弱的请求原谅,或者说他自己早就知道,所思所想已经无可救赎
这次讲述的是个律师,曾经努力想当好人的大状。相信看书的人很快就会不由自主产生冰冷而颤栗的感觉,那种五脏都被什么攥紧的痛楚,就好像有人骗了你却依然自若的给你讲故事一样眉飞色舞顾自得意,而你也知道自己受骗了,能做的却只能是看着,怯懦而悲哀的看着,连愤怒的感觉都没有,内心不断泛起的只有绝望
从《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到《天堂向左深圳向右》我们明晰的感觉什么东西在身体内部破裂着,声音清脆或沉闷,但无可遏制.这是个怎么样的人间啊?我们象跨越时空看见世界末日的教徒似的,惊恐而无助的看着灾难肆虐,伸出手却什么都抓不住,不论是闭上眼,还是捂住耳朵都无法回避,哪怕连安慰自己都无法做到,噩梦里我们无法唤醒自己!
其实残酷的不是血腥,不是撕心裂肺的痛嚎,只是真实.慕容的每一个情节我们都知道这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不过是摆在我们面前了,让我们无法避让.
记忆最深的是他对主人公自我描述那一句,那年我34岁,人生过了一半,人生刚刚开始。我知道那句话后面隐含着什么意思,就象其后那个自认自己从此可以扬眉吐气的主人公其实是把自己的灵魂和地狱的撒旦做了契约抵押一样,他明知道从此他不再有希望,明知道自己埋下的种子,收获的果实不论是满贮蜜液,或者暗藏毒汁,与他并无分别,但依然中魔般不停飞舞.洪水滔天的是他人,自己能苟活就行.当然,也许别人不认为他那是苟活,但他自己知道,他早死了,从开始处心积虑的开始算计的时候就死了。
慕容的书是灰色的,哪怕就象《伊甸樱桃》里不断用名牌来充斥全书,哪怕里面有那么惊心动魄的爱情,也不能掩饰那些死灰一样的恐惧和不安.是时候播种泪水了,他如是说.是时候了....
书没写完,主人公成功的一次又一次陷害和算计着他的伙伴或对手.他可以高调的跟人认错,却不妨碍他继续卑鄙的算计对方.但谁都看的出来他有多惶恐和害怕,权势之下,换取荣耀的代价原本就该如此,这个社会谁都无法逃脱.
其实还有一段也让我难以安宁,讲的是主人公认识一位高僧,但很明显,那高僧不象辅助朱棣登基的僧道衍那般翻云覆雨的强势,更不是帮四阿哥雍正抢夺皇位的性音那样明见千里,顶多不过和主人公一样靠自己的小聪明混吃行骗罢了,但高僧过的很好,可以毫不掩饰的公然问主人公要香火钱,或借用主人公的高档车出入一些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身段.在高僧看来唐三藏取经还要缴纳香火呢,何况是他.其实行骗的关键不是技巧而是自己要坦然,坦然到觉得行骗是应该的就不会有事了.
最精彩的是讲放生池那段:
执事僧最近搞了个创收项目,在院里挖了个大水坑,名曰“放生池”,旁边摆着几个铝皮大盆,每盆游鱼几十尾,小的50,大的100,从盆里捉到坑里,就算做了一次善事,救鱼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晚上再派小和尚捞回来,继续摆在盆里卖,称为一纪轮回。据说买卖兴旺之极,一天能收好几千。这事匪夷所思,如果我是一尾有理性的鱼,定会觉得人间荒谬,大道无存,末法之世果然不可理喻:你要吃老子也就算了,清蒸红烧,油炸水煮,老子豁出去了,反正生来就给你们吃的,现在你吃也不吃,天天调戏老子,捉了放,放了捉,鱼鳞掉满地,脚气惹一身,敢问世尊,可是秃驴们神经了?
拿此事就教于海亮高僧,他跟我打机锋:“你是干什么的?”
我说律师啊。
“律师以什么为主?”
“还能以什么为主,以法律为主呗。”
“不对,以程序为主。法律也讲程序正义,对不对?法门沙门,原是一门,诉讼是程序,放生也是程序。诉讼止恶,放生扬善。善念一生,百恶不起。”
呵呵,每每看到假善良之名行恶,或假爱之名杀戮,我都是这种感觉,说的清楚么?
谁的心不曾柔软?可是找再多的理由,我们回的去么?
妄念丛生,贪念肆虐,我们还是不是自己?
谁的心不曾柔软?正因为故事太过真实,那些用来遮羞的理由也只能吃吃的难以为续.其实我们谁都不能例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明明选择了荣耀却指望兼收温情.只落得不断在红尘里沉浮,饱受煎熬.
依然忘不了那两句话,这是什么样的人间啊?是时候播种泪水了,否则我们真的不知道当我们死去的时候有谁为我们哭泣!
ps:以上文字是刚开始看《红尘》的感想,自认根本不足表达这本书的苦痛和残酷,于是我想,真正的震撼需要读者自己去感触,我还只是转载过来供大家一起分享的好,为了我们已经糜烂或正趋向糜烂的生命,为了我们并不干净的魂魄得以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