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揭露二战日军残忍一幕:人相食的惨剧

揭露二战日军残忍一幕:人相食的惨剧

1941年11月6日,日本为进攻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组成“南方军”,总司令为寺内寿一大将,其战斗序列为陆军第14、第15、第16、第25军及第3、第5飞行集团。日本南方军曾在印缅和我国云南作战,1945年为英、美和中国军队歼灭。笔者曾在《轻兵器》杂志发表《岛屿生存》和《台湾地区野外生存ABC》,本文试就日本南方军热带岛屿野战生存做一概述。他山之石,为我参考。
昔时日军的野战生存教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的“精英”们,除注重对预定战区的兵要地志调研外,还有对特定方向作战研究的专著。时任日本台湾军研究部的主任参谋辻政信大佐(上校)和林义秀大佐共同编写的南方作战“极密”手册《一读必胜》。该书讲述了假想战地民情、地形、气象及其他特异现象;有关卫生防疫给养常识;战斗方法和军中勤务;兵器及使用使用方法;英、澳、印、荷兰各军军情等等。这本印发了数万本的小册子,对1941年6月日军在我国海南岛登陆作战训练和登陆后持续千里行军演习,继尔选择相似地形进行的针对马来西亚北端,进攻新加坡在炎热、骤雨条件下的通道作战演习很有参考价值。被日军称为“作战之神”的辻政信大佐的《一读必胜》被战后日本的战史编写者称为“作战的宝库”,其中也有野战生存的内容。书中说:小心毒蛇。这些潜藏的危险物要么藏在厚草丛中,要么栖居在树杈上;在你停留的地方如果没有注意到它们,就有可能遭到伤害。如果你发现了一条危险的毒蛇,必须立即杀死它。你也应该吃一些活的动物,并且要把这些肉食煮熟,没有比这更好的食物可以增强你的体质。菠萝和椰子有助于解渴。在山区地带,你会发现吮吸垂下来的藤的末端部分会喝到水。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程,面对火力是日军50倍的美军,日军领率机关进攻作战研究和编印的教程向“战地自活”即野战生存转化,其部队在战地也搞起生存训练和“大生产”。
  曾任日军大本营动员课长的林三郎大佐在其《太平洋战争陆战外史》一书中说,日军在印度的英帕尔作战中曾“训练士兵食草”。读日本藤田昌雄《激战场》一书可知,昔日日本陆军在大正、昭和时期,根据对中国、蒙古的作战设想,十分重视对作战地域的物产,人马粮秣和可作代用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以期对战时军队粮秣不足的补充。特别是1944年,由明治以来以研究马粮为主的日军陆军兽医学校研究部编写了针对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台湾以及中国各地可食野菜的《可食野草》一书。书中记述了各种可食野菜的特征和调理食用方法,并附图说明。
  1941年,随着日本发动所谓“大东亚战争”即太平洋战争,日军海空补给线拉长,战局恶化,日军舰船补给优先装载武器弹药,而对其部队的粮秣给养,提倡所谓“现地自活”即野战条件下的战场生存。
    日本陆军省于1943年7月颁发了《现地自活(衣粮)之胜利》,这一时期日本陆军经理学校(后勤学校)对日军战地农业、畜产、林业、水产等项内容编写教材进行“自活教育”即开展战地的“大生产”运动。另外,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的日本南方军编写了针对其战区专门的《南方地域现地自活教本》,通称“南方军自活教本”。

TOP

  我们以日本陆军省《现地自活(衣粮)之胜利》为例,书中分《粮食之部》和《被服之部》。主要内容为:粮食品的制造,野菜类的栽培,家畜的饲育及渔业方法,以及味噌、酱油、酒的制做,各种被装的补修,军靴的代用品的制做等等。
  在《粮食品的制造》中,有“澱粉制造”,如把椰子的木质部分制成澱粉,并附图说明。还有“野战速成渍物法”,即如何用盐腌制豆类、瓜类、以及薑、筍等可食的野生植物。方法从1——2月的贮藏到长期保存。还有将甘薯叶、南瓜叶、胡瓜叶,以及一些药用植物制成“野战代用茶”。书中例举了拉包尔地方食用植物调理法,对椰子、甘蔗、甘薯、芋、藤等26种当地可食植物的名称、产地、食用部位、调理法,如生食、浸煮或炒。还有南方有毒植物的识别,并都列表说明。
  在书中《其它》项,介绍了如何用数个木箱或木桶加沙砾、木炭制成野战简易滤水器,如何制做鱼叉,用苇、竹、葛藤编织捕鱼的篓网等鱼猎方法。

TOP

日本南方军的战地“大生产”
  我曾见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作战命令:“今作战10日间,……携带口粮7日份,尔后现地调达”。即7天后的食物现地解决。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发动之前,如果有人提及后勤问题,日军参谋本部也是一条既定方针“现地调达”。我们以美日激烈争夺的被日军称为“饥饿之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下称“瓜岛”)为例,远离日本本土6000公里的瓜岛,实际情况如何呢?我见到当时日军测绘的50万分之一所罗门群岛兵要地志图瓜岛部分的图,其中对战场给养条件记述只是一句话:“饮用水可从河川取得,山地取水困难地域多。食物除海岸地区有少量的椰子之外,其他皆无。”面对这样的战场环境,日本南方军不得已在战地搞起了“大生产”。以往我只知道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搞过“大生产”运动。读日本滕田昌雄《帝国陆军战场的衣食住》和《激战场》等书,才知道二战中,日军在南洋也搞过“大生产”。特别例举了瓜岛作战、英帕尔作战、北部所罗门作战。

TOP

  日本南方军在各师团经理部组成“自活班”、农耕班、渔劳班、制盐班、在战场种粮、种菜、采集可食的野生植物,捕捞鱼类、鸟蛋等海产品。如1943年,在英帕尔作战中日军菊兵团,即18兵团经理部部长山口忠雄大佐,收集并对战地46种可食植物的食用季节、部位进行研究。如南瓜、萨摩芋的叶、柄、幼芽,人参叶的食用,芭蕉幼芽、干茎的中心部分,以及这些植物干、幼实腌制后的食用等等。
  日军旭川步兵第26联队夺取岛屿之后,卫生班立即对该岛饮用水和可食植物进行调查。并计划在岛上种植蕉、小松菜。

TOP

冬季除了苔之外,野菜不足,该部以小队(排)为单位编成“渔劳班”捕捞海产品鸟蛋及海藻。因南洋战场气候湿,食物不易保存,日军将采集的野菜和鱼类,搭制简易的灶,用木炭或锯沫等烟熏使之干透便于长期贮藏。
  日军该部队登陆之初使用帐篷,我见到日军的战地照片,在坡地反斜面用单兵“九五式”天幕,即帆布制的方块雨布盖在半掘式的土坑上,再覆草进行对空伪装。为过冬之计,日军构筑了“三角兵舍”。这种兵舍图我在日本藤田昌雄的《激战场》一书中见到,形制与日本关东军半地下的寒区兵舍相同,只是材质之不同。寒区的关东军用树木做骨干支撑,而热带的南方军则就地取材用木板或竹和草搭制。

TOP

日军战场生存真实的记述
  日本南方军的“现地自活”只是暂时的维持,一当开战之后,许多溃散的日本官兵逃入了丛林之中,真正的野战生存开始了。印缅战场的英帕尔作战和南洋诸岛成了南方军官兵的地狱,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瓜岛作战日军连岛上的草根和苔藓都吃光了。士兵遭遇炎热、潮湿、疾病的折磨。一名日本随军记者回忆道:“日本士兵为了充饥什么都吃,如嫩树枝、草根,甚至连泥儿块也吃。这些东西极大的损坏了日本士兵的肠胃,他们被带到战地医院时,任何食物都无法消化了,有许多士兵吐血而死。”
  曾在台湾军研究部任职,后任南方军第25军作战参谋的辻政信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一书中,引用不少日军的战地日记:“……最近,山上显著少了四脚蛇,在这块地上,它是唯一的上等佳肴。”“……今天,再去挖野菜,这是我们一整天的粮食,……”参战的日军说,瓜岛的敌人有两个,第一是饥饿,第二才是美军。瓜岛的日军根据当时的情况,开列了衡量活命的指标。据说很准确:“能站立者可活30天;能坐立者可活20天;躺着小便的可活3天;不能说话的可活2天;不能眨眼者当日必死。”

TOP

  我从原日军驻菲律宾棉兰老岛三宝颜半岛的独立第54混成旅炮兵大队的中士荻原长一的《骷髅的证词——棉兰老岛死里逃生记》一书中找到“吃”、“取火”“找水”的部分内容和他绘制的可食植物的图片:
    原以为丛林里野果一定相当多,可与预料的相反,能吃的一种也没有。
    为了解决粮食,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试吃野生的安蓬芽就是其一。每个人分别拿出珍藏的大米150克,然后集中在一起,再把安蓬芽切碎,掺在大米里煮,熬成汤一样的稀粥,8个人分着吃。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