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RJ21飞机完成最高难度试飞 美方高度评价
5月9~13日,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副主任、ARJ21-700飞机首席试飞员赵鹏作为局方试飞员代表,试飞中心赵生作为申请人试飞员共同驾驶新支线飞机,在试飞中心经过7个架次的试飞,最终圆满完成我国民机试飞里程碑节点、最高难度Ⅰ类风险科目——最小离地速度试飞。该科目试飞为国内首次,属于申请人与局方并行验证项目,科目完成标志着新支线型号合格审定试飞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中国民航局(CAAC)审查代表现场目击试验全程并给予高度评价。
最小离地速度(Vmu)是指飞机不呈现任何危险特性,能够在离地后继续起飞的最小速度,是运输类飞机起飞极限性能达到的速度。最小离地速度试飞对运输类飞机起飞速度制定和起飞安全性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民机试飞难度最大的风险科目,国际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名试飞员能够完成试飞。
该科目试飞技术难点和风险点体现为:一是飞机很难建立稳定的尾橇擦地姿态;二是试飞中尾橇触地滑跑姿态角较大,试飞员几乎看不到跑道,很难保持飞机姿态和方向;三是科目成功率很低,国外相关民机首次试飞该科目就导致机尾损坏。同时飞机尾部擦地可能导致结构损坏或着火;低速飞行时飞机稳定性较差;可能产生过度的抬头姿态,产生大迎角,导致低高度失速现象;大姿态情况下起飞可能造成飞机发动机停车;试飞可能引发飞机意外撞地或偏离跑道。
面对压力和挑战,试飞中心参试团队克服困难,集智攻关,组织系统培训,查阅大量资料,深入研究探索试飞方法和技术,做好全面技术准备。早在2011年,试飞中心就首次摸索开展了最小离地速度申请人研发试飞。经过数十架次的训练,逐渐掌握了飞机擦地技巧。同时试飞中心编制了试飞任务单,明确了飞行所需条件、动作区气象要求、飞机结构更改情况,提出了试飞方法、试验点、飞行过程动作执行程序、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等。试飞中心空勤、地勤、科研人员全力攻关,经过7个架次试飞,最终给出了飞机各种推重比下的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架次成功率达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飞还创造了相关纪录,飞机尾橇触地滑跑姿态角最大曾达到13.8°;飞机曾保持擦地姿态16秒不离地,时刻面对冲出跑道的危险,最终在距离跑道200米时起飞离地,得出了飞机最小推重比情况下的Vmu,这对试飞员心理素质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5月13日,试飞中心组织召开试飞讲评会。会上,参加目击试验的FAA、CAAC审查代表一致认可通过试验结果,并给予高度评价。ARJ21型号合格审查组副组长、民航华东局适航审定处副处长钱惠德认为试飞中心组织有序、技术到位、准备充分、保障有力,特别是试飞员试飞技术及心理准备相当充分,动作精确到位,完全满足试飞要求,为任务圆满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而目击该科目试飞的FAA审查代表则用“杰出的表现”来评价此次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