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陈毅为什么最后孤家寡人?-自视过高而众望不归

陈毅为什么最后孤家寡人?-自视过高而众望不归

陈毅为什么最后孤家寡人?-自视过高而众望不归
陈毅为将几十年,打仗不行,也不能说其带兵很行,因为从历史上看,陈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团结部下与同级,也一贯与直接上级搞不好团结。

  从历史上看,陈毅在红四军当政治部主任时,与当时的前委书记毛泽东不和,总认为毛不会打仗。其实毛是军事天才,在军事上比陈要强。而陈就不服毛泽东的领导,后来还把毛挤走了,建国后夹着尾巴检讨了一辈子。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中华东,陈先是与饶漱石不和,要求中央不让饶漱石跟随野战军行动,造成著名的黄花团事件,后来夺了当华中局书记失败,华华野战军内不少将领也不服陈,主要是与张鼎丞、邓子恢、曾山、黎玉、张云逸等不和。当司令员后,毛泽东有个电报,中心意思是教育大家要信任陈,因为陈是中央派来的,首先是中央信任陈,所以大家也要信任陈。以当时饶漱石在华野的威信,显然是要明显高于陈。
  为什么这么多将领对陈不服呢?最主要的是陈人格上有缺陷。

  其一,是陈自视过高,打仗时不愿意听下面将领的意见。在泗县战役时,宋时轮对陈的指挥不满,认为主攻方向选择不当,进攻时的指挥协调也不够统一,张鼎丞、邓子恢、曾山还亲自发电报给毛泽东,说陈毅不会打仗。

  其二,陈一贯自以为功劳大,打了胜仗总是把功劳算作自己的,打了败仗总是在部队下面找原因。惹的众将领多心有不服,打起仗来牢骚满腹。这也是为什么华野最后只宣传陈一个人的原因。华野机关把打胜仗的功劳都记到陈的名下。而其他将领在全国就不太响亮。不象林彪,林彪从来打胜仗都是极力向中央军委汇报下面各位将领的韬略和英勇,因此,最后四野出了邓华、韩先楚、刘震、洪学智、吴克华、梁兴初等那么多名将。而陈在泗县战役失败后,首先把战役失败的责任推给宋时轮,好象完全与他无关。

  其三,陈毅平时不善于与部下交流,平常总是关起门来自己研究东西,很少下部队。到了部队也不善于鼓动部队的士气、关心部属的疾苦。陈在开会时,一般不允许下面提意见,在陈眼里,困难都是能克服的,至于如何克服,那都是下面的事,与他无关。因此许多将领都对陈的作风不满。认为陈目中无人。不善于团结,不体谅下级将领。

  建国后,陈担任外交部长,与几位老帅的关系都不太好。先是与国防部长彭德怀多有不和,后来又与林彪老帅不和,庐山会议时,给毛主席搞了个报告,要求毛主席决定,说林彪是逃兵。其实质就是要象毛泽东要权力。有点军事政变的味道,结果引起了一场政治斗争自己也被逐出政治舞台。

  陈在军队内,是最少朋友,最多对头的一个人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到底,他最大的弱点,就是在人格上有缺陷。刘伯承在总结自古名帅名将的为将之道时讲到,严、勇、智、仁、信五大品德,缺一不可。而陈在这上面就不全面,所以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千古名将,人们只言其略,而难以赞其德。因此,陈最后客死他乡是真正的历史的公正。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