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宁化“红色娘子军”:我心依旧长如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有一支“红色娘子军”。作为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的宁化有没有“吴琼花”呢?有!一段逝去的岁月在江炎火、邱发发、黎盛珠、马观水等宁化县革命“五老”人员的描述中生动起来。
割掉髻子当红军
“铁树开了花,土地回了家”。这句苏区时期的流行语,其实是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翻身妇女对摧枯拉朽的革命运动的倾情礼赞。
当时,和许多地方一样,宁化的妇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种权势的支配,戴着“三从四德”的精神枷锁,从小被迫缠小脚、梳髻鬟,被当成商品出售。石壁南田村的谢富秀,从小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不堪虐待逃跑出去,被抓回后割去脚筋,以致终身残疾。像这样消极抗争结果失败的妇女难计其数。在残酷的现实中,妇女要求解放的愿望成为无言的期盼。
1931年9月,红十二军来到宁化西南区,开始领导妇女斗争,妇女们看到了光明。1932年5月,禾口乡妇女张伍秀当选为宁化县苏维埃首届代表,在会上听了福建省苏维埃主席张鼎丞的工作报告后,立即剪掉髻鬟,将银器献给财政部,放开小脚,把裹脚布烧掉,她还演唱了一首革命歌曲: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6月,宁化苏维埃政府召开全县妇女代表会,徐富秀、张十秀、马金娥等一批求解放的妇女积极分子带头在街头演“文明戏”,帮助其他妇女提高觉悟。到年底,宁化西南区妇女的髻鬟都剪掉了,小脚也退掉了。之后,其他各区的妇女也获得了解放。
《宁化县志》记载:1931年,宁化县委设立妇女部,首任部长是吴富莲。1932年初,城关4个区成立妇女连。城厢区妇女连长是熊贤桂,指导员是罗卜子;南郊区妇女连长先后是张木根、生金女、吴细细、伍秀莲,指导员是江炎火;西郊区妇女连连长先后是张贵女、黄财秀;东郊区妇女连长是伍金玉,指导员是罗家秀。每个妇女连设3个排、9个班,每班10个人,统一由妇女部和城郊局领导,随后编入红军独立第七师,隶属福建军区。1933年8月,安远区苏维埃成立妇女队,队长是黄招女。同年12月,禾口区苏维埃妇女连成立,人数有103人。至此,宁化(包括澎湃、泉上两县)共建区妇女部21个、乡妇代会180个,全县参加妇女连、赤卫军的妇女达到774人。在当时21个区,180个乡苏维埃政府中,452名妇女担任了领导职务。1933年,中共中央发出“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宁化1.37万人参军参战,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当红军、夫妻并肩上战场的动人景象。邓坊区妇女部长张沾秀,让丈夫也参加了红军。邓坊区妇女徐富秀、石碧区妇女张吉秀入伍后,参加了长征。
宁化苏区时期的妇女组织和妇女武装,除了后勤保障、革命宣传、站岗放哨外,还主动配合红军、游击队作战。1933年三八期间,为完成10万双草鞋慰问红军的任务,妇女们夜以继日,7天内赶制1.78万双,城关王大妈一人就做了5双精致的布草鞋慰劳红军,名列各县之首,受到中央苏区机关报《红色中华》的表扬。7月,妇女连作为后勤保障部队参加了攻克泉上土堡的战役。1934年苏维埃政府开展“借谷运动”,禾口大路背一个红军家属自动借谷450公斤,不要政府借条。至1934年8月,全县筹粮借谷10万多石(约600万公斤)支援前线,并组织1 300多名妇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