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陈嘉庚一纸电报提案改写国民党抗战史

陈嘉庚一纸电报提案改写国民党抗战史

年少出洋海外闯荡的陈嘉庚,发家致富后一直心系祖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并带头捐献巨款,组织各类活动,积极支援祖国抗战。仅1939年,南洋华侨就在陈嘉庚带领下就向祖国汇款4亿多元,极大地支援了国内抗日斗争。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在汉口成立了国内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民参政会,陈嘉庚作为爱国华侨杰出代表当选为国民参政员。陈嘉庚当选为国民参政员后,团结海外爱国华侨,积极向国内捐款捐物,声援支持国内抗战,并主动参政议政,为全民抗战献计献策,受到当时国内社会的一致好评与称赞。
1938年10月28日,随国民政府被迫从武汉迁徙到重庆的国民参政会,正在举行第一届二次全体会议,陈嘉庚因受日军侵略战火阻隔,没能及时参加国民参政会议。而此时担任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利用蒋介石不在重庆的时机,以他的如簧之舌在会议上下发表了一篇篇演说和谈话,或隐或显地大放“和平”烟幕,企图销蚀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瓦解前线军人的抗战决心。远在南洋的陈嘉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内心十分焦急,他担心由于汪精卫的位高权重和能言善辩,很容易使国民参政会议成为国民党内部主和投降派登台表演的场所。而国民党内主和投降派一旦占据了上风,就很有可能导致刚刚形成的中国全民抗战的形势发生逆转。
为了防止和避免国内抗战形势发生逆转,原定到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议因事未能及时回国的陈嘉庚,当他得知确信汪精卫已有种种投降日本的企图之后,经过反复再三斟酌词语,特地从新加坡给国民参政会紧急发过来一份坚决反对求和的电报提案。
据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民政府档案中陈嘉庚这份电报提案原文及办理案卷记载, 1938年10月26日上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收到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报局送来的“陈参政员嘉庚”的电报。电报原文为:“议长秘书公鉴东电悉庚因事未能赴会甚歉兹有提案三宗乞代征求参政员足数同意并提请公决(一)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二)大中学校在抗战期间禁放暑假(三)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陈嘉庚叩首”。
陈嘉庚的这份电报提案一到会场,立即有20位参政员在上面签名联署,并经与汪精卫等人展开激烈辩论,最终经修改后在国民参政大会上表决通过,给了国民党内妥协投降势力以当头一棒。
据说,当时主持国民参政会第一届二次全体会议的恰恰是议长汪精卫本人,陈嘉庚的电报提案交付会议讨论及通过后照例须由主持人汪精卫当众宣读,这令他极为狼狈。汪精卫在高声朗读时,脸色大变,而且在随后的讨论中又坐立不安,所受刺激极深。
据史学家分析,在蒋介石当时尚未真正下定决心实施抗日救国方针、且又不在国民参政会会场的情况下,如果任由汪精卫等国民党内主和投降派胡说下去,势必会使汪精卫等主和投降派占了上风,并由此可能会由汪精卫等人的对日主和投降方案形成最终决议,甚至直接造成国民党抗战史出现根本性逆转。因而,陈嘉庚的一纸电报提案犹如给汪精卫等人的当头棒喝,是非常及时、非常恰到好处的。难怪著名新闻工作者邹韬奋先生将陈嘉庚的这份电报提案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来源于网络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