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千里祭战友 精华 推荐

千里祭战友 精华 推荐

初春时节,战友一行8人,沿当年从军之路南下,过友谊关沿一号公路向曾战斗的防区──谅山省有陇县进发……,重走六十年代“援越抗美”之路,寻找牺牲战友的安葬地。在青山环抱的烈士陵墓前,摆上鲜花、翠柏,我们长长默哀。38年后与当年并肩战斗的老战友“重逢”,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终于圆了埋藏心底多年的一桩夙愿……
    列车在原野上奔驰南下,北方还带着春寒料峭,杨柳刚刚发芽;江南早已是葱绿一片,漫山遍野鲜花盛开,油菜花儿一片金黄。车外湿润的空气与北方干燥的沙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闪而过的草草木木是那么熟悉可亲,它们的名字 、用途都说得清清楚楚,惊得同车的老乡怎么也闹不清,这几位山东大汉怎么如此地道,就连他们哇啦方言也能听个差不多。广东、广西的山山水水遍布了我们的足迹,二十多个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南疆。路过的城镇、车站唤起我们无数的回忆,诉说着一幕幕艰辛的里程……,曾在这座城市守卫祖国站过岗;每年打靶都经过这里,是铁路行军的转运站;五。七干校插过秧、瞧,这片山坳是囤牛的老地方;也曾打过石头、烧过石灰建过营房……
    列车继续奔驰,心早飞向南方。那时坐的是大闷罐,铺稻草睡草席,咣当咣当走了6天6夜,实现了参军的梦想。现在是新型空调卧铺车风驰电掣,转车点早有战友购好车票等着,遇车晚点转车仅剩几分钟,下车一气短跑冲上车,没站稳车已启动, 真有一种当年跑防空警报的感觉。
    两天两夜的奔波,我们又站在了友谊关面前。当年出友谊关匆匆,一闪而过,今日触景生情,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现眼前:出关前在路旁山谷集结,系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将我们的水壶一遍又一遍地加满,“解放军叔叔多喝一口祖国的家乡水吧!祝你们多打胜仗”,“为越南人民报仇,消灭美国飞机”,“祖国人民等你们胜利的消息,盼你们早日胜利归来”。本来已满满的水壶倒掉又给加满,山谷回荡着人民的衷心祝愿。热泪盈框回首祖国河山,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不由想起古代诗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
    1966年10月15日18时整,全副武装的车队奉命出关。关门前部队领导、地方政府夹道送别,各车都看着表记下了出关的时间。关外是沙土路,下一个大坡驶上了越南一号公路,车后已是黄烟滚滚,遮住了我们再望一眼祖国的视线。傍晚过谅山,车外一片战争狼籍,路旁是刚填满的弹坑,铁轨炸翻成麻花状歪在路旁,山坡前都是防空洞。战争的气氛笼罩在心头,这不是演习拉练,这是真实的与美国飞机的实战较量,漆黑的夜晚心情多了一份警惕和紧张。军车关闭大灯只开防空灯,时速严限15公里,车队缓缓行驶在黝黑的崇山峻岭中。黎明前到达指定位置,车拖人推、披荆斩棘按时进入炮位。当晨雾拉开时,钢铁的炮管已指向蓝天。
     (未完待续)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