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消失始末:林彪给予公正评价
创立于1930年6月的红3军团,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和长征途中立下了卓越功勋,然而,这支雄师劲旅却在长征后期神奇地消失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期甚至比它成立更晚、功勋没有它突出的那些军团却一直存在到抗战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前。彭德怀的红3军团哪里去了?它为什么会消失呢?红3军团的将士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情感历程呢……
长征后期,彭德怀把自己创建的红3军团让给了林彪
根据1930年5月中旬和下旬中共中央先后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与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作出的“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建正规军团”的决定,1930年6月10日前后,中共红5军军委在湖北大冶果城山的刘仁八村召开会议,决定以红5军为基础,正式成立红3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5军、红8军两个军。1930年8月23日,红3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同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1军团会师,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等人的领导下,红3军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力量不断壮大,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后来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影响,红3军团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战略转移。在这过程中,红3军团经历了两次大的整编,前一次起因与张国焘有关,后一次则是红3军团的创始人彭德怀自己提出来的。
1935年,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张国焘在两河口召开了两个方面军会合后的首次政治局会议,商讨下步行动问题。会上,张国焘对中央作出的决定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然而从两河口回到红四方面军后,就立即变卦,提出与中央决定完全相反的南下川康边的主张,并借口所谓“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拖延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他还策动和纵容其支持者向中共中央提出由他出任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专行”的大权。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没有同意张国焘的要求,但为了促进两个方面军的团结,争取张国焘早日改正错误,于1935年7月18日任命他为红军总政治委员。3天后,中革军委作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免的决定》,统一了红军的编制。在这份决定中,红3军团正式将番号改为红3军,军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8月份后由李富春担任),参谋长肖劲光,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红3军团的将士完全拥护并坚决执行了中央的指示。
9月12日,张国焘致电红1军、红3军领导人,企图煽动北进途中的红1军、红3军背叛中央,破坏党的北上方针。彭德怀、李富春和林彪、聂荣臻都及时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张国焘的阴谋没有得逞。同时,中共中央为了解决张国焘阴谋分裂党和红军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红3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李富春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一致同意中央已采取的步骤和今后继续北上的战略方针,并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在这次会议上,为了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红3军军长彭德怀根据形势和战略方针的变化,提出了改变部队编制的建议:“团不设营,每团4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班。团以上不设师,直属军,军改为纵队。上层机关尽量缩小,政治部不要超过60人,司令部缩小到130人。”会议采纳了彭德怀的建议,作出了将北上红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即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决定,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副司令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会议还决定成立编制委员会,负责部队的整编工作。
彭德怀为什么会提出把自己辛辛苦苦带出来的部队整编掉呢?在《彭德怀自述》中是这样记载的:“在哈达铺约休息了四五天,从报纸上看到陕北有刘志丹苏区根据地,很高兴。从哈达铺到保安县,还有千余里,要经过六盘山山脉。那时干部和战士真是骨瘦如柴,每天行军,还少不了百八十里。沿途还必须战胜敌军阻击,尤其是敌骑袭击。为了充实战斗单位,准备继续战斗,部队需要缩编;为了保存干部,发展新区,也必须缩编——取消三军团,编入一军团。我这提议得到军委毛主席同意。”
9月20日,部队全部到达哈达铺休整。期间,部队进行了整编。按照俄界会议精神,中央于22日在关帝庙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正式宣布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辖3个纵队。第1纵队以红1军为基础共编5个大队,把红3军13团编入第1纵队;1纵队司令员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第2纵队以由红3军团组成的红3军为基础,编3个大队,司令员彭德怀(10月由彭雪枫接任),政治委员李富春,副司令员刘亚楼,参谋长肖劲光,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后为罗瑞卿);第10大队(原红10团)大队长黄珍,政委杨勇;第11大队(原红11团)大队长和政委仍是邓国清和王平;第12大队(原红12团)大队长文年生,政委苏振华。军委直属队编为第3纵队,司令员叶剑英,政委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