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日本随军摄影师拍摄:甲午威海卫失陷[组图]

日本随军摄影师拍摄:甲午威海卫失陷[组图]



查看原图


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日军侵占旅顺后,其大本营鉴于渤海湾行将封冻,遂组成2.5万余人的山东作战军,于十二月中陆续运抵大连,企图与海军相配合,进攻威海卫,歼灭北洋海军,以利尔后进攻直隶(约今河北)。清廷因对日军进犯方向判断有误,重兵集于盛京(今沈阳)和京、津一带,山东半岛防御薄弱。北洋海军各舰艇于旅顺失陷前即撤返威海港,尚有舰艇28艘;港区陆上筑有炮台23座,安炮160余门,守军16营;烟台、酒馆、荣成(今旧荣成)等处另有驻军29营。    此时,慈禧起用恭亲王奕欣,令其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共筹和议。当得知日军企图后,始作迎战准备,命驻威海将领以现有兵力部署防御。十二月二十三日,日舰炮击登州(今蓬莱),实行佯动。其山东作战军则从大连乘25艘舰船,于二十五日在荣成湾龙须岛登陆。荣成仅有清军4营,稍事抗击后即不支而退。三十日,日军分南北两路扑向南岸炮台。北洋海军在提督丁汝昌率领下坚决抗击。战至次年正月初五中午,南岸炮台失守。初七日军占威海卫。初八凌晨,日军占北岸炮台。至此,坐困威海港的北洋海军已被日军海陆包围 。从初十开始,南岸炮台的日军及联合舰队,连续炮击北洋舰队,并用鱼雷艇于夜间突入港内袭击,定远、来远、靖远、威远、宝筏号及鱼雷艇两艘被击沉、击毁。十三日,北洋海军鱼雷艇10艘自行从北口突围,1艘撞毁,余9艘的官兵弃艇逃走,艇均被掠。十七日,丁汝昌见外援已绝,突围无望,服毒自尽。十八日,威海营务处候补道员牛昶昞,假丁汝昌名义致书请降。二十日,牛昶昞与伊东祐亨在日“松岛”舰上签署降约,中国在威海的所有军舰、炮台及军事装备等,全部交给日军。    清光绪二十年(1894)底,日军在辽东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后,为配合对东北地区的军事攻势,给清政府以更沉重的打击,日本政府拒绝了清廷的和谈要求,决定实施扩大对华侵略的作战方案──山东半岛作战计划,将在中国辽东的侵华第二军第二师团和在国内的第六师团合编为山东作战军,由陆军大将大山岩指挥,准备从海路登上山东半岛,进攻北洋水师海军基地威海卫(威海市)。清政府鉴于山东半岛是京畿左辅,战略地位重要,很早就开始布防。威海卫军港依据天然屏障修筑工事,易守难攻。中日战争爆发后,威海又添新兵、筑炮台,加强海上防御。旅顺失陷前,北洋舰队全部驶入威海。至二十年底,山东半岛清兵总数已达60营,约3万多人,分别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李秉衡统辖。    李鸿章被日军在朝鲜和辽东的强大攻势所震慑,对山东布防更加消极被动,命令北洋舰队以“保船”为主,不许出海与日军作战;加之山东半岛海岸线绵长、地面辽阔,清兵防守部署分散,李秉衡又不谙战事等因素,故清军在山东半岛的防务漏洞很多,难以阻挡日军的锐利攻势。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95年1月19日),日本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下分乘50多艘运兵船从大连湾出发,次日在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占领滩头阵地。守岸清军兵少力单,被迫后撤,日军乘势进占荣城。二十八日,日军3.4万余人登陆完毕,三十日,分两路进犯威海。日本海军也从海上正面进攻,企图全歼北洋舰队。是日下午,日本陆军行至白马河,遭到福字军和嵩武军总兵孙万林率领的1000多清军的英勇阻击,激战2小时,日军死伤10余人,狼狈后撤。    二十一年正月初四(1月29日),两路日军对威海港南岸炮台形成包围,次日发起总攻。驻守摩天岭、杨枫岭等炮台的清军奋力抵抗,日军少将大寺安纯被击毙。但清军寡不敌众,付出重大牺牲,炮台陷落。不久,百尺崖、龙庙嘴、鹿角嘴等海岸炮台亦相继失守。为避免日军利用海岸炮台轰击威海港内的北洋舰队,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下令将皂埠嘴炮台炸毁,威海港南岸炮台于是全部失守。初七,日军开始进攻威海卫和北岸炮台。炮台守将戴宗骞(1842―1895)贪婪谲诈,致使士兵溃散,炮台无人把守。    次日,丁汝昌只得下令将北岸炮台炸毁。这样,“威海之防尽堕”,威海卫城陷落,北洋海军被封锁在港内,形势万分危急。此时,丁汝昌和广大清军水陆官兵表现出可贵的爱国精神和无畏的高尚品质。丁汝昌断然拒绝日军的诱降,决心血战到底。初九,日本海军大举出动,猛烈进攻威海港前沿天然门户刘公岛和日岛。日本陆军也将原南岸炮台的7门大炮修复,从海岸射击北洋水师,形成“炮资敌,我杀我”的惨痛局面。北洋官兵及守岛陆军奋起发炮还击,击中筑紫、葛城等日舰。次日深夜,日军鱼雷艇进港偷袭,北洋旗舰定远被击伤搁浅。十二日,日军故伎重演,北洋海军来远、威远、宝筏三舰又被鱼雷击沉,实力大损。十三日,日军发动总攻,清军士兵奋勇迎战。双方炮火互射,硝烟蔽海,战斗甚为激烈。松岛、桥立、千代田、秋津洲、浪速、扶桑等日舰均被击中,士兵死伤众多。 威海卫之战清军日岛炮台弹药库也被敌炮击中爆炸,守军被迫撤至刘公岛。正当战斗激烈进行时,北洋鱼雷艇管带王平贪生怕死,率10余艘鱼雷艇和2艘汽船乘机逃跑,被日舰追及,大部分鱼雷艇被击沉,北洋海军损失惨重。十四日夜,日舰又破坏了封锁威海港东口的铁链,打开了港口门户。清军极其盼望援军赶来,但希望渺茫,士气开始低落。这时,在北洋舰队服务的外国船员英人泰莱、克尔克(Kirk)、德人瑞乃尔等散布失败情绪,威逼丁汝昌向日军投降,遭到丁严辞拒绝。为避免战舰落入敌手,丁汝昌下令炸沉各船。十六日,管带刘步蟾在定远被炸沉后自杀殉国,其余各舰将领害怕以徒手降敌“取怒倭人”,竟拒绝执行命令。    十七日,北洋守军弹药将尽,势不能支。当夜,丁汝昌召集部下,提出冒险突围,多数将领表示反对,纷纷散去。丁汝昌见大势已去,决心以身殉国,与刘公岛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1895)、镇远管带杨用霖(1854―1895)先后自杀。第二天,外国洋员浩威勾结威海卫水陆营务处候选道牛昶晒等人投降。二十日,牛昶晒代表清军在投降条约上签字,刘公岛沦陷。    二十三日上午10时30分,日本联合舰队摆出征服者的架式,占领了威海港,举行捕获仪式。北洋海军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10艘舰船全部作为日军战利品,被插上日本国旗。北洋练习舰康济号被解除武装,交还中国。下午4时,康济载运着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张文宣等人的灵柩,在潇潇细雨中凄然离港,驶向烟台,汽笛哀鸣,威海卫战役至此结束,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查看原图


2.jpg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