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总参谋长陈炳德披露汶川大地震用兵过程

总参谋长陈炳德披露汶川大地震用兵过程


陈炳德,1941年7月出生,江苏南通人,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上将军衔。中共第十五至十七届中央委员。

总参谋部某陆航团直升机整装待命。

部队官兵在抢救伤员。
中安在线2月15日报道
开篇语
讲述幕后故事。解密重大决策。
日前,一部可与《星火燎原》相媲美的英雄史诗《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大型丛书在京首发,引起强烈反响。
这套由包括15位军委首长在内的120名将军带头写作、全军上下共同撰写的回忆录共10卷,收入文稿416篇,最大限度地公开了我军历史事件的重要细节和幕后故事。
本报从今日开始,连续7天推出军事解密专栏,摘录丛书中的精彩片段,与读者共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14.6万名中国军人抵达灾区抗震救灾,涉及地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创下了我国军队抗灾历史纪录。国外媒体称:中国军队在震后的反应之快令世界震惊,并称这一壮举为“救援大长征”。
这14万军队是如何调遣的,有什么幕后故事?作为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组长,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陈炳德在《强军之路》书中,首次披露了这一用兵过程。
地震两分钟后就接到电报
地震发生两分钟后(汶川地震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编者注),一份特急电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后修正为8.0级),具体灾情正在了解之中”送到我面前。
我心头一震:32年前唐山大地震也是7.8级,有上百万人被埋压,24万生灵殁没,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倒塌。这次可能是一场罕见的巨大灾难。
判明情况才能定下决心。早一分钟了解灾情,才能早一分钟制订出兵方案。胡主席和军委首长要求,动用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查明灾情。
重要信息可用白纸条传
我立即传达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特别交代应急办:“这是特殊时期,要建立特殊机制,简化程序,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要信息不必综合,可以直接用白纸条传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部分灾区受损情况逐渐探明,但震中汶川等重灾区一直杳无音信,成为令人揪心的“孤岛”。这些地方灾情到底怎么样?几十万群众是生是死?我心急如焚。
我通过军委一号台搜寻第一线的指挥员,迅速接通了正在带队奔赴灾区的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向怀树。他边走边报告:灾情异常严重。成都军区处于地震的最前线,大量第一手信息要从那里传出。我接着打电话到成都军区作战值班室:“要迅速出动赶赴灾区救灾,部队人员进去时要带通信分队,尽快查明灾情报上来!”
15名伞兵请战空降茂县
当晚,某集团军一支22人的突击队徒步向震中映秀镇进发,于13日中午12时到达,第一时间报告映秀镇灾情。
13日23时15分,200名武警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强行军到达汶川县城,用海事卫星电话首次报告汶川灾情。
14日12时25分,空降兵某大队15名伞兵写下请战书,在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示、没有气象资料、能见度差、地面山川河流纵横的地区,从近5000米高空云缝中空降茂县。
说实在话,在气象、地形等极为复杂的情况下,超常规实施伞降,风险是很大的。他们成功地安全降落,并及时报告灾情时,我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为我们的空降勇士在心里打了一个满意的10分。
地震一小时后签呈首份出兵令
地震发生后,军队应急机制全面启动。根据胡主席和军委指示,成都、兰州军区迅速派出部队奔赴灾区救援。
正在昆明部队调研的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立即对组织部队参加抗震救灾作出安排,并迅速赶赴灾区现地指挥抗震救灾。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则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对部队抗震救灾进行研究部署。
12日15时40分,我签呈第一份出兵命令:“派某集团军工兵团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灾区。”
18时10分,胡主席打来电话,询问部队救灾准备情况。我报告:“部队4400人正在向灾区机动,但道路保障情况不好。”
19时20分,我给四川省军区作战值班室打电话,要求值班的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苏巍:“马上组织部队进入灾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可以直接行动,现役部队也可边行动边报告,在灾区附近的一切部队都可以使用。”
直电济南军区下达预先号令
但随着灾情陆续报来,我越来越意识到,仅靠驻灾区附近的部队远远不够,必须立即大规模增兵。根据1998年抗洪的经验,为加快部队投入速度、便于组织指挥,同时考虑到当时全军部队执行战备训练任务情况,初步形成“集中使用济南军区部队、适当调集其他部队、多路多方式开进”的方案。
21时34分,我顾不得平时那些繁琐的程序,拿起电话直接给济南军区范长龙司令员下达预先号令:“济南军区两个集团军立即做好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准备,随时待命出动。”
胡主席火速调遣14万官兵
当晚22时34分,胡主席来电话指示:“当务之急是救人。兵力出动越多越好、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胡主席还询问了救灾部队输送问题。我说:部队输送有两条措施:一是空运,空军和地方运力结合起来,据了解,机场问题不大,可以保障起降;二是后续部队铁路输送和摩托化开进相结合。并简要汇报了用兵方案。
“可以这么定下来,”胡主席进一步指示,“现在的关键是速度,要抓紧救人!”
我随后向主席建议:为加快速度,建议派空军的空降兵赶赴灾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派小分队伞降查看灾情。主席当即同意,并要求注意空降兵伞降的安全。我马上报告军委首长,并与空军领导通话商定有关事宜,要求空降兵某部随时准备出动。
当晚23时50分,胡主席再次来电话询问部队抗震救灾部署情况。我报告说:“重灾区是汶川、北川、绵竹、什邡等地,成都军区某集团军1万人正准备紧急机动,空军空降兵某军6000人13日早上8点即可出发,防疫医疗分队同时赶赴灾区。”
一个小时后,经胡主席和军委首长审批,总参谋部发出《关于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调动3.4万名官兵参加抗震救灾。
但两天来不断传回的情报显示,地震灾情比最初预想的要严重得多,灾区还需要增兵。
14日12时20分,胡主席打来电话:“前方说兵力不足,还需要再出动3万人。”
我报告胡主席:“再出3万人没问题。济南军区还有2.2万人做好了准备,空降兵还可出部分兵力,海军陆战队1个旅也已准备出动。请主席放心,兵力需要多少就出动多少。”
灾区大部分地区道路不通,大多处于山区,空运空投急需大量直升机。14日晚20时,徐才厚副主席主持召开空运空投协调会,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决定立即从全军调集增派直升机。
夜里23时,我向胡主席报告了两个情况:一是直升机已组织好了,二是今天增派的3万多部队已开始出动。胡主席指示,“直升机除了已在前面的36架,还要再出动60架,民航也出30架。”
随即,我签呈命令,增派陆航直升机赶赴灾区。
现在回想起来,数日之间,军队先后调遣14万多部队进行抗震救灾,涉及地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创下了我军抗灾历史纪录。某集团军“红军师”先遣部队25小时机动1200公里,海军陆战队某旅43小时机动1860公里,火速赶往灾区,赢得了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快速高效的指挥和机动部署能力,与我军装备发展、投送能力提高是分不开的,反映了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带动部队全面建设的成果。南方都市报  资料来源《强军之路》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