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秦朝灭六国之后的大移民:数万人迁移至蜀地

秦朝灭六国之后的大移民:数万人迁移至蜀地

  常璩《华阳国志》记述,秦朝统一巴蜀后,便开始了对蜀地的经营。在政治措施上,秦朝采取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用的统治方式。秦相继分封的三位蜀侯(王子通国、公子恽、公子绾)虽然在不到三十年内皆死于非命,而秦初置的巴蜀汉中三郡三十一县则不断添置达四十一县。为了加强对蜀的控制,秦采取的另一个重大措施是仿照咸阳的模式修筑了成都城、郫城与临邛城。此外,据其他文献记载还修筑了江州(今重庆)城和阆中城。这些城市都夯筑有高大的城墙,上建观楼、射阑,下建粮仓,城内有街道府舍市肆与居民住宅区,为秦提供了驻守和控扼蜀地政权的便利,同时也促使了盐铁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秦朝觉得尽管任命了官吏派驻了军队,但对蜀地的控制仍不放心,于是又实施了从秦国本土往蜀地移民的措施。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说秦认为“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就真实地记述了这一状况。按一家最少三口人计算,迁移入蜀的秦民至少有数万人之多,从当时的人口数量来看,这绝非小数字,足见秦朝用心良苦,是下了决心要彻底将蜀与秦融为一体了。史载开明王朝败亡后,蜀王子孙及其部族流散于西南各地,蜀国的一位王子安阳王则率领所部兵将与家属三万人辗转南迁,在交趾之地建立了安阳王国。加上战争中的死伤者,这些都造成了蜀地人口的锐减。秦朝可能也是有鉴于此,才大量移民入蜀。常璩所说“实之”,便有补充与充实之意。从考古发现看,20世纪中叶以来在四川各地考古发掘的战国秦汉墓中,就发现有大量的移民墓,也印证了当时秦朝的移民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秦灭六国之后,仍继续实行这种移民措施,将六国的富豪大户大量迁往蜀地。这种做法,既扩充了蜀地人口,又削弱了六国势力,对秦朝的统一大业来说可谓一举两得。这些移民中有善于铸造与经商者,将中原地区的铁器铸造技术与农耕方法带到了蜀地,不仅对蜀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客观上也加速了区域文化之间的融合。譬如《史记》与《汉书》记述的临邛卓氏,便是秦汉之际从北方迁到蜀地的移民中的代表。《史记
来源于网络
古代很多人跟着皇帝来回跑,包括很多大臣会去戍边。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