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巴巴罗萨”计划主攻方向的战略失误和再选择

“巴巴罗萨”计划主攻方向的战略失误和再选择

“巴巴罗萨”计划作为一个经典的作战方案,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别是在主攻方向的制定上存在严重的战略失误。
  
     它将德国进攻力量一分为三: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其中最为强大的是中央集团军群。不仅如此,在后来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希特勒和德军总参谋部却又反复调整,使德军在战场上疲于奔命。
  
     应该说,三个进攻方向都很重要,假设德军的实力足矣分兵三路,并能达成既定目标,当然是最理想的(我想可能希特勒尽管很谨慎,但还是高估了自己)。但事实上,第三帝国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工业潜力都不能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就如一个人本可以一拳击倒对方,却偏偏用两个拳头,其结果必然是以失败告终。
  
     再从计划的实际实施过程来看,北方集团军群在整个计划中并未做为主力,这本是对的,但在列宁格勒受阻之后,德军本应果断地改变原定方针,抽出有生力量,配合其它方向,而德军却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如果一直走下去也未尝不可,但在双方都精疲力竭,德军稍加增援就有可能发生转机的情况下,却又急于在另两个方向组织了新的战役。),一度增加进攻力量,试图突破苏军防线,可惜的是未能如愿。也就是说,从始至终,北方集团军群仅仅充当了一个牵制苏军北方战区部队的作用,可事实上德军投入的兵力比例,远远超过了苏军防卫部队的兵力比例,反被苏联牵制长达三年之久。总之,北攻击方向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进攻之初的战场形势看,以中央集团军群的实力,兵临莫斯科城下绰绰有余,但是以中央为主攻方向,必然要考虑侧翼(所以计划中同时实施了南北两个进攻方向),也就不可能集中更优势的兵力,何况德军还两次分兵支援其它战线,更加削弱了进攻力量。其实,德军若以攻取莫斯科为目标,就要不为其它的诱惑所动,若以歼灭苏军有生力量为目标,就不要为一地的得失而计较,可德军却两个都舍不下,结果狗熊掰棒子,两手空空。
  从德国的整体实力出发,我个人认为,德军进攻苏联的主力攻击方向置于南部战区是比较合适的。可以把战区切为南北两半,将冯 李勃元帅的北方集团军群在适当加强力量后,南移约1000米,处于布列斯特—布良斯克—奥勒尔一线,在发展进攻的过程中,掩护南方集团军群的侧翼(从后来的战场实际来看,苏军北方地区实施反攻的力量不大,足矣对其实施牵制);冯 包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作战略总预备队。以此深深切入南方,第一年即可抵达斯大林格勒。(此处的第一年是指从战争开始的6月到第二年6月-有军友提问特此加几句),加强了的南方集团军群的用一年时间兵临斯大林格勒还是可能的,在此方向上苏军力量不强,加上北方集团军群的徉攻,苏军必然会为保卫中部地区和莫斯科而置重兵于中部一线。第二年攻下黑海、巴库和高加索油田,或者掉头北上,配合北方集团军群和作为战略预备队的中央集团军群合攻莫斯科。
  
     这样一来,不仅符合德国的军事实力现状,而且苏联东撤的工业将被迫向更东方的秋明—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迁移,大大增加运输和工业各部门协调的困难。乌拉尔山工业区也将处于轰炸机航程之中,没有后方工业的大力支持,苏联很难在短时期内转入反攻。同时,德国也可免受高纬区秋冬严寒泥泞之苦。
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