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从唐诗中可以看出唐军的真实能力

从唐诗中可以看出唐军的真实能力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朝诗人卢纶(748--798或799)写的边塞诗,这首诗写得如此有英武之气。可是这首诗写得不是唐朝的将军而是赞美汉朝的飞将军李广的诗篇。卢纶还有一首怀念李广的诗“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不止是他怀念李广,还有很多唐朝的人都怀念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大概可以从这些怀念李广诗篇中可以看出来,王昌龄(698--75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702--765):“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严武(726--756):“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假若飞将军李广还在,胡人哪能度过阴山?如果当年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将士们哪能征战那么艰苦?多么希望飞将军李广在呀,杀得那些胡人匹马不留……

  

  唐朝诗人们不止怀念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还怀念汉朝的嫖姚校蔚霍去病大将军。王维(701--761)“护羌校蔚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李白(701--762)“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王昌龄:“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卢纶:“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杜甫(712--770)也有“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的诗句。可见在唐人眼力唐军的战斗能力不如汉朝时候的军队。唐人不止怀念汉朝的将军而且还怀念汉朝以前的将军。陈子昂(661--702)怀念歌颂春秋晋国大夫魏绛与东汉车骑大将军窦宪,“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李白怀念战国赵国的大将军李牧,“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李白怀念东晋的谢安,“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益(748--829),怀念汉朝的马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沈全期(?--713)“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唐军的软弱无能致使唐人充满悲怨……
     

  其实描写唐朝军队的诗篇很多都是充满凄惨悲凉的如:“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以一首完整的唐朝诗,杜甫在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安史之乱前写的《兵车行》做结束,这样招募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呢?……
 

  为什么唐朝诗人总是怀念前朝的大将,怎么不怀念号称“天可汗”之称的李世民呢? 因为这“天可汗”图有虚名。因为处唐对的那点突厥怎么能和当初的匈奴比呢? 突厥已被隋朝分化,被杨坚杨广父子搞得很弱了。边疆的问题早在杨广时代获得大体解决,杨广已有“圣人可汗”的美誉。当然在隋末/动/乱/国家四/分/五/裂/暂时不能全力对付突厥时,突厥又出来捣乱,但它还是很弱的。中国不乱了,突厥自然就不行了。唐太宗只是接收了隋朝的成 !
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