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毛泽东心目中最能打仗的帝王是谁?

毛泽东心目中最能打仗的帝王是谁?

  毛泽东喜读古书,对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智囊》一书爱不释手,多次阅读,并在上面圈点了不少地方。《智囊》在记述孙膑“驷马之法”处有一按语:唐太宗尝言:“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盖用孙子之术也。
  毛泽东读此按语后评点道:“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泽东在这里说得非常明白:古代皇帝带兵打仗的冠军是李世民,亚军则是朱元璋。
  在毛泽东看来,在总体处于弱势情况下,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从而造成相对的强势,以相对的强势敌相对的弱势,各个歼灭敌人,最终由弱变强战胜敌人。这是中国兵法的精妙之处,他认为李世民得此精髓,以此战法驰骋天下无敌手。
  毛泽东晚年还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一再流露对李世民能征善战的赞赏,对李世民褒扬有加。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十六岁时就崭露头角。《新唐书》记载,北巡的隋炀帝杨广,被突厥始毕可汗突袭围在了雁门,四十一座城池沦陷了三十九座,没办法,只好写下诏书投入南去的汾水中,希望能有人前去救援。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这时刚投军不久,是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下。在准确地分析了敌我形势的基础上,李世民向云定兴提出了增援建议:目前敌众我寡,不宜直接投入战斗,可在白天遍插旌旗,夜里紧擂战鼓,威而不发,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以迷惑敌军。突厥果然上当,雁门之围不战而解。这正是《孙子兵法
来源于网络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