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基本简介

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布列斯特和约-时代背景

布列斯特是位于白俄罗斯的一个小城。十月革命前后,它又叫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属于俄国的领土。如果它不是记录了一段重要的历史,也许布列斯特今天仍然默默无闻。

十月革命刚胜利不久,苏维埃政府就颁布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并多次向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英、法等国政府发出倡议,立即停火,展开和平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公正民主的和平。但是,苏维埃俄国的这一和平倡议遭到英、法等协约国的断然拒绝。英、法等国对世界上出现的这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恨之入骨,他们要求苏俄在东线继续与德军作战,这样既能牵制住一部分德军,又可以让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与德国杀个两败俱伤,从而将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一箭双雕。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不受英、法等国的摆布,立即单独与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德国竟然同意了。原来,它迫切希望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以便集中兵力与英、法等国决战;另一方面,德国抓住苏维埃政权渴望和平、重建经济的心理,打定主意狠狠地敲一竹杠,从中捞取最大的好处。

从1917年12月3日起,两国在当时俄德边境的小城、德军东方战线司令部所在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了和平谈判。经过两个多月的唇枪舌剑,德国在第二年的2月9日向苏维埃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俄国必须割让给德国十五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加三十亿卢布的赔款;否则就继续打下去,别无出路。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内部爆发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强烈反对在屈辱苛刻的和约上签字。但是,列宁却主张在和约上签字。

德军在2月18日果然发起了对俄军的全线攻击。由于旧军队正在复员,红军刚开始组建,许多阵地无人防守,德军夺取了大量的装备和弹药,进展迅速。那天晚上,党中央的紧急会议一直开到深夜。列宁提出的一项新提议——立即按照德国人的全部条件签订和约,经过激烈的辩论后终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获得通过。第二天,人民委员会立刻打电报给德国政府,同意签订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历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任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
布列斯特和约-主要内容

和约由14条正文、5个附件和7项补充条约组成。主要内容有:
①缔约双方宣布停战。
②俄军全面复员,在签订普遍性和约之前,俄军舰驶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装。
③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
④在缔结普遍性和约和俄军全面复员之前,德国将继续占领德军于和约签订前夕在上述地区以东所占领的地方。
⑤俄军立即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地区(该地区实际由土耳其兼并)。
⑥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
⑦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
⑧德国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

TOP

布列斯特和约-存在的不利因素

条约规定,要苏联政府和乌克兰拉达政府缔结和约,也就是要苏维埃政府承认已被乌克兰人民赶走的拉达资产阶级政府为合法的政府,乌克兰苏维埃政府为非法政府。苏联军队和乌克兰人民军队都要撤走。那就是要苏俄背叛即将取得完全胜利的乌克兰革命。同时,苏俄就失去了粮食和煤的供应地(乌克兰的粮食占俄国的1/3,铁砂煤占70%)。
1918年1月28日,芬兰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人民苏维埃政府。条约规定,德国要苏俄撤走在芬兰的军队,也就是要苏俄放弃国际主义的义务。芬兰是一个小国,没有苏俄军队的支持,芬兰随时都会被帝国主义国家所吞食。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不久,4月3日,德军“波罗的海师”在汉科登陆,镇压芬兰革命,推翻了芬兰革命政府。虽然,苏俄军不一定能够保护得住芬兰革命政府,但重要的是苏俄放弃了国际主义的义务,放弃了对芬兰革命的支持与援助。
条约规定,不得进行反对对方国家政府和兼并地区的政府的宣传鼓动,这就是要解除苏联进行世界革命的武器。列宁说,没有西欧革命,尤其是德国革命,苏俄是会灭亡的。如今,接受这个和约条件,就是放弃了国际主义,放弃苏联进行世界革命的义务,也就是违背了国际主义的纲领。
条约规定,苏俄被割去了近100万平方公里(包括乌克兰在内)的领土。苏俄失去了北方建立了革命政府的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失去了被称为俄国粮仓的乌克兰和盛产煤的南俄,加剧了苏俄粮食的短缺和煤的供应不足。割去了大片领土,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居民(4,600万人),也就是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兵源。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这部分居民中的大部分拥护苏维埃的民心。在德国方面来说,取得粮食和煤,使国内严重缺乏的粮食得到缓解,也就缓和了国内人民日益不满的情绪(从1918年3月到10月,德奥从乌克兰就取得的农产品有:52,000吨粮食和饲料,34,000吨糖,4,5000万只蛋,53,000匹马和39,000头牛。有一半工厂因缺少原料和燃料而停工或半停工的得到从苏俄掠夺得来的煤和原料使工厂能开工,增加了产量,也就缓解了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的困难。这些都能起到和缓国内阶级矛盾剧化的作用。
即使这样,德军依然不断越出布列斯特和约的界线,继续侵占俄国领土。5月开始谈判,到8月27日在柏林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附加条约。条约承认利夫兰和爱沙尼亚最终脱离俄国,把土耳其占领的巴库交还俄国,而俄国答应把巴库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提供给德国。德国保证不越过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及附加条约所规定的边界(德国之所以答应不再越界发动进攻,是由于德国在西线发动几次进攻均遭失败,已无力进行进攻了。在东线已扩大了占领地区、兵力薄弱,也没有甚么力量发动进攻,德国的败局已定。)德国撤出新分界西南侧的占领区。俄承认格鲁吉亚独立。俄国要支付60亿金卢布的赔款给德国,俄国又失去了一大片领土,而且要支付巨额赔款。这个附加条约比布列斯特和约还要更加“屈辱”。

TOP

布列斯特和约-引发争议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苏俄仍然属于协约国一方,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顺应民意,退出战争,保住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苏俄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月3日开始的谈判中,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托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权衡利弊,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国际帝国主义宣战;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但不与德国签约。
在1918年1月2日召开的中央和地方负责人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列宁的态度是,尊重大会的结果,但继续阐述自己的主张。1918年1月24日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布列斯特谈判于1月30日恢复。作为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
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反而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中央委员会举行了2月18日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德国得到通知后继续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并要求苏俄在24小时内答复。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气氛紧张,争论十分激烈。发言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焦急而愤怒,但仍然严格遵守民主制的原则,他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的政策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发生动摇。列宁指出:“如果你们不签字接受这些条件,那么三个星期之后你们就得在苏维埃政权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结果,2月24日苏俄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

TOP

看来这是某组织的传统啊!为了党的利益而出卖国家利益是理所应当的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yonglin 于 2011-1-8 16:55 发表
看来这是某组织的传统啊!为了党的利益而出卖国家利益是理所应当的啊!
有点意思。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