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他们 精华 推荐

他们 精华 推荐

这个就算是前面谢逊、林平之和金蛇郎君三篇的总结了吧。

相比之下,他们是幸运的。他们虽然背负着杀亲之仇,但其实并未在仇恨里浸淫太久。最后无论大仇是否得报,总能够全身而退,而不至于伤筋动骨。他们是张无忌,李文秀,郭靖,胡斐,杨过。一个不算例外的例外,是游坦之。
游氏双雄在世时,游坦之是个性格顽劣的纨绔子弟;游氏双雄去世后,游坦之也没有真正把报仇放在心上。他是这样一种心态: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报仇吧。然后他就遇见了阿紫,然后就给斯德哥尔摩了。我曾说过阿紫跟游坦之是一对,一样的偏执和激烈。其实他们不是一类人,阿紫至少还有自我,游坦之是没有自我的。说他例外,是因为他落得个遍体鳞伤的下场;说他不算例外,是因为他的伤跟仇恨实在是没一点关系。

张无忌的善良和宽厚也许源自天性,也许是在冰火岛上渡过的童年使然,也许是两者都有。冰火岛是个绿色无污染的世界,没有阴谋和机诈,父母和义父都不是他的坏人。张翠山自命侠义,当然不会教儿子走极端路线;义父谢逊的经历更是让他对仇恨有着几乎是本能的戒惧。张翠山夫妇死后张无忌由张三丰和武当派的诸位师伯师叔带,后来到蝴蝶谷跟胡青牛一起生活,这些人也都不是坏人,他们的人格和处事原则跟他在冰火岛上形成的世界观是一以贯之的。之后虽然历经诸多机心和阴谋,也只是令他更加成熟而已。
依着殷素素的性子,武当山上的那些人是一个也不能放过的。但是如大脸师太所说,殷素素在嫁给张翠山后就义无反顾地背叛了娘家的价值观,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彻底放权了。等她重拾教鞭一切为时已晚,她叫儿子提防漂亮女人——其实不是这个意思——儿子后来给漂亮女人骗得溜溜转,要不是有女人缘,早不知死哪去了;她叫儿子挨个去报仇,一个也不放过,儿子后来一个不落地把他们全救了——总之是一句也没听进去。

和张无忌一样,李文秀也放弃了复仇,可能她的脑子里根本就没这根弦。也许是性格柔弱,也许报仇本来就是男人的事。我们应该向那位伟大的母亲致敬,她在下马走向敌人时,只是叮嘱女儿照顾好自己,并且在心里为女儿祝福,只字没提报仇的事。女儿生活得并不快乐,她爱上的哈萨克少年不爱她。但是比起那些在在仇恨中迷失半生方才悔悟的人来,她还是幸福的。她爱过,也被人爱着。白马驮着她走向江南,江南不仅有杨柳桃花,还有很多好少年。

胡一刀夫妇死时胡斐只有五天大,郭靖和杨过都是遗腹子。他们虽然天然地背负着父仇,但是对仇恨并没有直观的印象。他们把复仇当成当成使命,当成长大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却从没把它当成生命的全部。胡斐的动力来自他的父母,平四口中的胡一刀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子,胡夫人是英风飒爽的奇女子。他们是胡斐的榜样,胡斐不可能为复仇做出丧失原则和底线的事情,那样等同于对父母的背叛。
胡斐做到了最好,一个也没有放过,一个也没有冤枉,末了还陪苗人凤玩了一把极限运动。他对得起他的父母。辽东苦寒之地的那座山峰不应该是两个绝世高手的葬身之所,他们会一起活下来,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达成和解——别忘了,还有苗若兰。

郭靖是个好孩子,用功,听话,师父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问为什么。师父的原则就是他的原则,而且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原则。江南七怪虽然不招人待见,但是还不至于教孩子学坏。后来郭靖为了一城百姓放弃与黄蓉的爱情,就是六位师父的功劳。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郭靖的问题也在于太听话。他跟张无忌不同,张无忌接受的是启发式教育,有正面宣传也有反面教材。郭敬接受的却是填鸭式教育,他的原则说到底是师父的原则,他接受并遵守,但其实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东西。所以郭靖才会有后来的信仰危机,幸运的是有洪老师,华山绝顶一顿狮子吼,郭靖同学就顿悟了。
别人告诉你的道理哪怕在正确,也是伪道理;只有自己碰过头受过伤迷过路彷徨挣扎之后的若有所思,才是你自己的道理,你才会终身服膺;遇事会自然地按自己的道理去处理,而不是先想想老师是怎么说的。华山绝顶的顿悟是郭靖真正成熟的起点,也是他的大侠之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年郭靖尽管有人说他假,说他经不起推敲,在我眼里还是挺有魅力的。起码,他感动了杨过。
少年郭靖有很强的使命感,这是张无忌所没有的。冰火岛上的十年张无忌傻呵呵地长大、学习,义父没有嘱咐他报仇,也不用想诸如升学考级之类的糟心事,无忧无虑;然后中了玄冥神掌,活命成了大问题;送杨不悔去找杨逍是应纪晓芙之请,给朱长龄摆了一道后就钻进山沟沟当起了宅男,给峨嵋派逮住后也只想着抱着蛛儿开溜。张无忌就是这么个没大志向的人,要不是被朱长龄忽悠地跳了崖,恐怕他能在那个山沟沟里呆到身上长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没理想没抱负的人,天上的馅饼一个接一个往他脑袋上砸,最后竟成了全国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头目,真是世事难料。
而郭靖虽然不用操心自己什么时候死,也不算个苦大仇深的孩子,但他活得也不容易。他身上是有担子的,这担子一头是给老爸报仇,一头是给师父争光。他从小就别无选择地跟着六个不灵光的师父练那不灵光的武功,没有为什么。而且师父们不灵光自己还不知道,总拿孩子撒气,郭靖的委屈受大了。
郭靖南下的任务有二:找一个叫段天德的人并杀掉他、跟一个叫杨康的人PK。只是各种各样的事情总来打岔,比如黄蓉、洪七、欧阳锋、九阴真经、武穆遗书等等,看着看着我们就忘了郭靖上来干啥了。应该说郭靖是本着大侠大英雄的路子去的,而且他也成功了,跟张无忌算是殊途同归。

杨过跟金蛇郎君是一类人,从小尝遍世间冷暖,外表激烈而内心软弱。他们渴望温暖,也更容易感受到和记住他人的好。不同的是金蛇郎君更加自我,更加极端,而杨过,是个知好歹懂珍惜的孩子,从这一点讲,他又跟韦小宝是一类人。
杨过的幸运在于他比早地遇见了小龙女,古墓里的时光在两人之间滋生的更多的是一种相依为命的亲情。小龙女对他好,理所当然他也对她好。小龙女已成为杨过生命的一部分,杨过不能背叛小龙女,就像不能背叛他自己一样。后来的那些女孩虽然很好,但是他们没能陪杨过长大,所以只能是遗憾。
杨过在从傻姑嘴里套出真相后的行为很难称之为复仇,因为他意志坚定地要杀郭靖的时间很有限。一开始是那个被蒙古兵挑在枪头上的男婴让他纠结(貌似这个词很出名,不过我是第一次用),后来去襄阳刺杀郭靖则完全是为了活命,而且最后他还放弃了到手的机会。杨过放弃的不仅仅是仇恨,还有他和小龙女的幸福。
原因还是那句话,郭靖对他好。
此文的标题太不显眼了。本版是老熟人了,所以能一眼就看出文章的价值。不过,建议发在其它地方时,换一个惊心动魄一点的标题,比如说《一个女人和N个男人一起吼:恨你恨到骨头里》之类。

另,薇薇这几篇文章的主题一直是“仇恨”,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差距太大,读者很难引发共鸣。建议下一次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比如说爱情、幽默、夺宝之类……
“少年郭靖有很强的使命感,这是张无忌所没有的。”——
这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
郭靖的文化背景,是来自于李萍的儒家思想。儒家是十分入世的。
而张无忌的文化背景,来自于张翠山的道家思想,及当时已经跨入佛门一只脚的谢逊的佛家思想。这两家都是出世的,讲究的都是“清静无为”和“四大皆空”。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是主角。

TOP

此文的标题太不显眼了。本版是老熟人了,所以能一眼就看出文章的价值。不过,建议发在其它地方时,换一个惊心动魄一点的标题,比如说《一个女人和N个男人一起吼:恨你恨到骨头里》之类。另,薇薇这几篇文章的主题一直是“仇恨”,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差距太大,读者很难引发共鸣。建议下一次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话 ..

如果真改成那样就俗了,是雪莲哪里都会很很清幽,

不妥不妥,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吧,追随自己的感觉走,就像段誉的凌波微步一样,任意敌人怎样刺,他的步法仍是那么精妙,

TOP

游氏双雄在世时,游坦之是个性格顽劣的纨绔子弟;游氏双雄去世后,游坦之也没有真正把报仇放在心上。他是这样一种心态: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报仇吧。然后他就遇见了阿紫,然后就给斯德哥尔摩了。我曾说过阿紫跟游坦之是一对,一样的偏执和激烈。其实他们不是一类人,阿紫至少还有自我,游坦之是没有自我的。说他例外,是因为他落得个遍体鳞伤的下场;说他不算例外,是因为他的伤跟仇恨实在是没一点关系。


唉,游坦之对阿紫的真情实意,恐怕小说中没人比得上了,其实我对游坦之有着一种深深地怜惜。

TOP

此文的标题太不显眼了。本版是老熟人了,所以能一眼就看出文章的价值。不过,建议发在其它地方时,换一个惊心动魄一点的标题,比如说《一个女人和N个男人一起吼:恨你恨到骨头里》之类。另,薇薇这几篇文章的主题一直是“仇恨”,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差距太大,读者很难引发共鸣。建议下一次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话 ..
就知道在岛主的地盘上不会被埋没,O(∩_∩)O~
本来想像天涯上的那种巨坑模式,把几个帖子放到一起的,然后起个深邃的名字,如《被灭门之后,他们的沉沦与救赎》之类的。但又怕写不完,就分开发了。在天涯这几个帖子都放在我挖的一个坑里了。

TOP

游氏双雄在世时,游坦之是个性格顽劣的纨绔子弟;游氏双雄去世后,游坦之也没有真正把报仇放在心上。他是这样一种心态: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报仇吧。然后他就遇见了阿紫,然后就给斯德哥尔摩了。我曾说过阿紫跟游坦之是一对,一样的偏执和激烈。其实他们不是一类人,阿紫至少还有自我,游坦之是没有自我的。说他例外 ..

我一直反对游坦之式的爱,太卑微,太下贱。一旦爱到作践自己的地步,也就得不到想要的爱了。
也许游坦之并不关心阿紫对他怎么样,他只是偏执于自己的想法,说到底是场独角戏。

TOP

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我和你的观点不同而已,独角戏也罢,世人对爱情不都是两情相悦才会付出的吗?又有几个会真正失去自我的爱

TOP

此文的标题太不显眼了。本版是老熟人了,所以能一眼就看出文章的价值。不过,建议发在其它地方时,换一个惊心动魄一点的标题,比如说《一个女人和N个男人一起吼:恨你恨到骨头里》之类。另,薇薇这几篇文章的主题一直是“仇恨”,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差距太大,读者很难引发共鸣。建议下一次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话 ..
“仇恨”与“复仇”是个常见的小说主题。很多人读过《林海雪原》这本在七十年代极为流行的小说。这本小说一开篇就描写土匪屠杀百姓,描写的十分恐怖,读者自然而然地对土匪就产生了深仇大恨。之后就是描写解放军小分队剿匪复仇。
与“仇恨”-“复仇”相对应的是“忏悔”-“饶恕”。我发现,在武侠小说中“仇恨”-“复仇”很多,“忏悔”-“饶恕”很少。似乎在中国文化里,甚至在东亚文化里,“忏悔”-“饶恕”不是主流。联系现实,日本没有认真忏悔二战中犯下的罪行,亚洲国家也没有真正饶恕日本犯下的战争罪行。在欧洲,德国能真正忏悔,受害国也能饶恕德国。

“仇恨”-“复仇”是人类社会两大毒。《圣经》“创世纪”记载,亚当、夏娃堕落后不久就发生了该隐谋杀弟弟亚伯的案件。上帝惩罚了该隐,但禁止人类无限报复(“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然而该隐的后代拉麦却说出了这样一句恶狠狠的话:“壮年人伤我,我必杀他;青年人损我,我必害他;人若杀该隐,要遭报七倍;人若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
针对这两大毒,耶稣教导“忏悔”-“饶恕”。“天国近了,你们应当忏悔”;“如果你们饶恕别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上帝)也必饶恕你们。如果你们不饶恕别人,你们的父(上帝)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