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最后的假期》——把今天当成最后一天

《最后的假期》——把今天当成最后一天

在五一黄金假期,凑巧看了一部美国2006新片《最后的假期》,短短两个小时里,静坐家中,跟着女主人公乔治亚·伯德飞到欧洲城市,住昂贵的总统套房,高山滑雪有惊无险,一人点10个菜尽享口福,温泉按摩全身心放松,进赌场连赌连赢……也算是享受了一下出游的乐趣。 其实,影片重点并不在展示奢华的生活,而在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就像片中的乔治亚一样,在获知自己的生命只有三周之后,争分夺秒地去体验以往做梦也未梦到过的生活方式。有人会说,乔治亚尽管不富裕,但她是取出了所有存款和退休基金后去消费的,我没有钱,怎么去体验?我的回答是,乔治亚花钱如流水的享受只不过是影片用以体现影像强化视觉吸引眼球的手段和表象而已,编导真正要强调的是乔治亚说出了从前不敢说的话,做出了从前不敢做的事。乔治亚描述自己过去“总是低着头,一直往后退,”现在“抬头看天,自己怎么到了这个地步?”于是,在“生命的最后”,她放下了一切,也由此体会到“过去担心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我们担心。”而这,几乎与金钱的多少无关。在这个意义上,我之所以最爱《最后的假期》,皆因其所拯救的不是不懂吃喝也不爱饮食的清教徒和乡巴佬,而是把救生圈抛向了大都市里更多的欲海饥民。后者无时无刻都在“健康塔利班”以及“环保法西斯”之惨无人道的教条禁锢之下苟且偷生,最起码,... 各大高校临近开学,玩了整整漫长寒假的学生们反倒更珍惜这最后的假期,即将面临繁重的课程和各种扰人的考试,临开学前的这几天无疑是最好的放松时间,在家疯狂畅玩各种大型游戏绝对是男生们的首选。所以 类似《最后的假期》的影片,美、韩等国以前都拍摄过,《最后的假期》里的乔治亚虽也是误诊,但她不是主动去求死,而是主动体会生,这就与那些影片中的人物有了根本的区别。 放下,自在,这是佛的教导。可世人总是把周围的一切看得太重,握得太紧,如辞职前的乔治亚,谨言慎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连暗恋的男人也不敢接近,生怕被拒绝日后不好相处。其实有时,目光短浅一点,把今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未必不能积极地进取人生,也许,在放松的心境下,可能更有利于创造幸福,享受完美。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