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雄睨四方的蒙古帝国

雄睨四方的蒙古帝国

位于亚洲北部、戈壁大漠南北的高原地带,素为众多游牧部落、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自春秋始,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回纥等民族崛起,构成人类古代游牧世界的东翼,与相邻的中原农耕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和政治、军事的频繁冲突与交往。13世纪左右,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冲出高原,掀起1股强劲的扩张浪潮。短短时间内,这股扩张浪潮便将欧亚农耕世界搅得周天寒彻,一片昏暗,造成人类中古时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上的巨变。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蒙古民族的历史进程,也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成吉思汗与草原的统一

8、9世纪之交,原来游牧于贝加尔湖东南和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一带的蒙古诸部,开始向西迁徙,进入斡难河、怯鲁连河和土拉河上游地带,随之占据了东起贝加尔湖、西至额尔齐斯河、南达万里长城、北抵西伯利亚的广阔高原地区。10至12世纪,蒙古诸部与南方的辽金政权往来甚密,接受先进物质文化的影响,铁器使用逐渐普及,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私有制度开始出现。以往那种传统的氏族集体游牧方式“古列延”渐渐让位于一家一户的游牧方式“阿寅勒”,社会阶级分化加剧,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各个部落首领“汗”和贵族“那颜”在大肆攫取社会财富的同时,还豢养亲兵勇士“那可儿”为其效命,以此作为维系权势,攻伐征战的武装力量。各部落为争夺牧场、牲畜和奴隶,相互拼杀,弱肉强食。12世纪下半叶,蒙古诸部在残酷角逐之后,逐渐形成孛儿只斤和札只刺两大部落,彼此虎视眈眈,力图吞灭对方。与此同时,整个高原自东向西,塔塔儿(鞑靼)、蒙古、克烈、乃蛮四大集团及北方的蔑儿乞集团五雄并存对峙。为争夺支配蒙古高原的最高权力,五大部落集团展开激烈厮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吉思汗阔步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1162—1227年),出生于蒙古孛儿只斤部落,原名铁木真。其父也速该原为该部酋长,在与塔塔儿部争雄时,被对方毒杀,部众离散。铁木真时年9岁,随母亡命,食野果、野菜,为避仇人追杀,历经千辛万苦。严酷的生活使铁木真性情刚强、意志坚定。他不仅精于骑射,勇敢无比,而且肯于动脑,多谋善断,逐步成为强有力的草原英雄。及长,他又寄身于克烈部王汗麾下,聚集其父残部,以图东山再起。不久,铁木真与蒙古札只刺部札木合联手,击败蔑儿乞部落集团的侵扰,取得首次重大胜利,势力渐趋强大。1189年,铁木真聚集部众自立为汗,并对传统的部落体制进行改革,羽翼渐丰,势力日强。因争夺部众,铁木真与札木合之间渐生仇隙,最后刀兵相向。双方先后两度决战,铁木真先败后胜,基本控制了整个蒙古部落集团。不久,他又消灭高原东部塔塔儿部,报仇雪耻。后又乘势吞并了高原北部的蔑儿乞部,将整个高原的东北地区握入自己的掌中。蒙古部落的崛起壮大,引起克烈部的极大惊恐。1203年,王汗为尽早剪除铁木真这一隐患,突发重兵。铁木真仓促应战而败。但克烈部王汗沽名钓誉,允铁木真求和。不料铁木真乘王汗欢宴之际,突袭得手,彻底击溃克烈部主力。王汗率残部流亡,为乃蛮部所灭。这一胜利使铁木真统一高原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昔日五雄并存之势转为蒙古与乃蛮部两强对峙的格局。乃蛮部太阳汗深知双方迟早不免一战,于是网罗铁木真的宿敌札木合及克烈、蔑儿乞等部残余,策划进攻蒙古。铁木真也洞察时局,积极整军备战。1204年,双方大军会战纳忽山。铁木真点篝火,布疑兵,逼乃蛮军退守山上。而后,铁木真又亲率大军冲杀,大破乃蛮军阵,太阳汗死于军中,札木合被擒杀,太阳汗之子屈出律侥幸逃生。至此,经数十年浴血奋战,铁木真终将大漠高原统一于蒙古的大旗之下。

【改革旧制,创建国家】1206年,高原各部贵族齐集鄂嫩河畔,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高原的大汗,号“成吉思汗”(意为强大无比的或海洋般的大汗)。统一的蒙古国家,取代了以往各部落相互仇视,彼此攻战的混乱局面。蒙古国家的版图南抵阴山脚下,北达贝加尔湖,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成吉思汗上台伊始便着手改革,消除落后的部落体系,建立新的政治、军事、社会组织,以巩固新兴政权的统治。

成吉思汗首先打破古老的血缘关系,摈弃传统的部落、氏族单位,对所有臣民进行户口登记,将其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的结构纳入军政、军民合一的组织框架中。以往的部落贵族皆以百户长、千户长的身份充任国家官吏。成吉思汗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户分封给诸子、诸弟等宗室成员。大汗权力高于一切,是整个蒙古统治阶级的最高代表;皇室宗亲构成的“黄金贵族”和各级那颜贵族组成封建统治阶级;而分属各级人户制度下的广大牧民,则固定在指定的区域之内。“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是所有成年男子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一旦有战事,便携带武器、马匹及粮秣,在各级长官率领下出征作战,据说其总数可达70万之众。在全民皆兵的基础上,成吉思汗还握有三支精锐之师——怯薛军。它是由万名壮勇的贵族子弟组成的近卫军,平素司拱卫大汗金帐之责,战时则担中军护驾之任,往往是成吉思汗在战争最关键时刻投入战场,以决定胜负的生力军。同时,这支精锐勇猛之师亦是大汗镇慑地方割据势力的重要力量。怯薛卫士职守明确,制度严密,享有种种特权,绝对效忠大汗,成为蒙古军事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坚。

成吉思汗还强化国家司法机构,设置了断事官——达鲁花赤。初始,断事官只负责审理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后则发展为兼管人户、财赋的重官。成吉思汗还对传统的蒙古习惯法进行整理,数次召集大会,颁布“扎撒”(意为军令、法度),并将各类扎撒和大汗的“训言”用维吾尔文字记录下来,编成《扎撒大典》,形成1套成文法典。1204年,蒙古击败乃蛮部落时,俘获了掌印宫维吾尔人塔塔统阿,大汗令其以维吾尔字母拼写蒙语,创制出蒙古文字,又令蒙古诸王及贵族子弟皆学习之。蒙古文字的创立及运用,为高原诸部间的联合提供了文化上的凝聚力,统一的蒙古民族开始形成。

成吉思汗所创建的国家机构、军政制度、成文法规、民族文字使蒙古社会的文明进程明显加速。这个由诸多游牧部落组成的年轻国家充满了勃勃生机,祖辈所留下的牧场虽很宽阔,但已无法满足新兴军事封建政权的需求。在成吉思汗的统率之下,蒙古铁骑很快便驰出草原,如暴风骤雨般地冲向世界。



疯狂的征服与庞大的帝国

从1209年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连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扩张侵略,成为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最猛烈、也是最后1次大规模的冲击,最终建立起1个亘古未有的庞大帝国。从时间上看,蒙古铁骑的扩张主要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期为1209至1227年,由成吉思汗本人亲自统率;后期为1230至1279年,由成吉思汗诸子孙分别指挥。从扩张方向上看,蒙古军队进攻方向主要有二:一是向南,攻打西夏、金、南宋、朝鲜等东亚国家,二是向西,进攻中亚花刺子模、西亚阿拔斯王朝的阿拉伯帝国及东欧平原诸国。

【南下伐金.以雪旧耻】长期以来,蒙古诸部皆被中国北方的女真人国家金国所统治,地位十分卑辱。内部统一战争完成之后,蒙古人便立即着手准备伐金战争。深谋远虑的成吉思汗在伐金战争开始前,决定首先进攻相对弱小的中国西北党项人所建的大夏政权,目的在于剪除金国的右翼保障。经连续3次攻夏战役,蒙古人直逼大夏国都中兴(今银川)城下,迫其纳贡求和。1211年,伐金战争正式开始。蒙军绕过金军重兵防守的西京大同、中都北京,转袭河北、山东、河南诸地,逼迫金朝迁都汴京(开封)。1214年,蒙军大掠汴京近畿之地,兵锋所至,烧杀劫掠,黄河以北尽入蒙人之手。1216年,成吉思汗意识到一时尚难以彻底火金,于是率主力退回草原,令大将木黎华留在华北作长期经略。伐金之战,虽未实现灭金目的,但蒙军从这次大规模、远距离作战中获益甚多,掠得无数牲畜马匹、大量的人口及财富,积累起雄厚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金人处学会了制造、利用火器等先进技能,增添了蒙军作战的军事威力。

【蒙古第一次西征】1218年,成吉思汗遣勇将哲别率精骑2万,一举击破宿敌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所控制的西域契丹国家西辽,杀死屈出律。从此,蒙古国与中亚新兴大国花刺子模开始相峙。花刺子模原为塞尔柱突厥人的1个行省,后独立称国。13世纪初,据有北界阿姆河上游,南临波斯湾,东起印度河,西抵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一时称盛。1219年。花刺子模讹答刺守将劫杀蒙古商队和使臣,致使两国关系骤然交恶,成吉思汗乘机起兵,兴师问罪。他亲率大军20万,分成4路,攻入花刺子模。花刺子模民风骠悍,又有雄兵40万,但在战略上犯了分兵驻地守城的错误,无法集中御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先后失去讹答刺、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等重镇,蒙军赢得了战略优势。花刺子模国王穆罕默德全然失去昔日英勇,一味夺路西逃,死于里海1个小岛上。王子扎兰丁率众抵抗,虽有数次小胜,但终不敌蒙军,最后被迫单骑涉阿姆河,亡命天涯,不知所终。花刺子模王国灭亡。

蒙古铁骑乘胜进击,越高加索山进入顿河流域的草原地带。1223年5月,蒙军一部在卡尔卡河畔与波洛伏齐人和俄罗斯人的联军会战,大胜,而后蒙军长驱直入,攻掠俄罗斯各地,入克里米亚,溯伏尔加河而上,途中为保加尔人所败,年末,东归蒙古高原。

【攻灭夏、金】首次西征之后,成吉思汗又将进攻目标指向南方的金国。此次仍以翦西夏为前哨战。1225年秋起兵,次年攻入西夏连破州县,年底攻至西夏国都城下,围城半年之久。其时,成吉思汗射猎坠马,身负重伤,1227年7月12日不治而殇。生前令嘱秘不发丧。3天后,夏主出城投降被杀,西夏国灭亡。

1229年秋,在克鲁伦河畔的忽里勒台大会上;蒙古诸王公贵族遵成吉思汗遗愿,推举其三子窝阔台为大汗(1229—1241年),并决定继续奉行成吉思汗生前既定的扩张方针,完成其未竟的霸业。会议决定兵分3路,征服金国、俄罗斯和波斯。1230年,窝阔台汗与其幼弟拖雷,指挥大军侵入金国。蒙军左路进逼济南;右路由拖雷所率入陕南,沿汉水下,直趋汴京。3路大军迅速完成对洛阳和汴京的合围。1233年,金哀宗弃汴京奔归德,再走蔡州(河南汝阳)。蒙军克金都后,与南宋相约,合兵攻金。1234年,金哀宗自杀,蔡州城陷,金朝灭亡。

【三王子出征——蒙古第二次西征】1235年,窝阔台汗决定派蒙古诸王的长子西征俄罗斯。术赤长子拔都为帅,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等王子从之。1236年,蒙军进入钦察草原,扫荡波洛伏齐人,继而冲入俄罗斯平原,连败俄罗斯诸王公,先后攻陷梁赞、莫斯科、弗拉基米尔、车尔尼戈夫等地。1240年,蒙军攻占古城基辅,蹂躏了俄罗斯大部分地区。1241年,拔都兵分两路,南北挥戈。南路主力由拔都统领越喀尔巴阡山,攻入匈牙利,击败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抵抗,焚毁布达、佩斯等重镇,然后直逼奥地利国都维也纳城下。北路蒙军攻入波兰,先夺克拉科夫,再入西里西亚。4月,在里格尼茨会战中,痛歼西里西亚王公亨利组织的波兰、德国和条顿骑士团联军3万余人,击杀亨利。蒙古大军在东欧势如破竹般的攻势,使罗马教廷和西欧诸国陷入极大的恐慌之中。正当拔都将南北两路兵马合为一体,准备新的攻势时,窝阔台汗病故。拔都闻讯,依从惯例,停止军事行动,并率军经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回到南俄平原。1243年,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中心,建立钦察汗国。

1241至1251年,蒙古扩张的态势处于间歇期。整个蒙古统治阶级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汗位的争夺上。窝阔台汗死后5年,才由其子贵由承继大汗之位。不料贵由短命早殇,仅居汗位两年。蒙古诸王又陷入新一轮争斗漩涡之中,术赤—拖雷系与窝阔台—察哈台系展开数年的激烈角逐。最后,拖雷的长子蒙哥在其兄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和术赤长子拔都的支持下,登上大汗之位。上台伊始,他便残酷镇压反对派王公,改革政权体制,巩固大汗的权威。

【金雕射弯月——蒙古第三次西征】1253年,蒙古的扩张战火重新燃起。旭烈兀奉蒙哥大汗之命率大军踏上西征之路。1255年抵撒马尔罕,1256年渡阿姆河,平定伊斯兰教伊斯马恩派阿萨辛人的木刺夷国。1258年,旭烈兀涉底格里斯河,向衰弱不堪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国都巴格达发起进攻。末代哈里发穆斯台耳绥木出城投降,为蒙军纵马踏毙。历时500余年的阿拉伯帝国灭亡。历史名城巴格达惨遭洗劫,无数财富被掠,数十万平民死于蒙古武士的弯刀之下。1260年,蒙军又陷大马士革,直抵地中海东岸。正当旭烈兀准备进攻北非埃及之时,蒙哥大汗死讯传至军中,旭烈兀留下5000人马驻守叙利亚,自己率主力东归。不久,驻叙利亚蒙军为埃及马本路克王朝所歼。
【忽必烈称汗与攻灭南宋】就在蒙军西征之际,蒙哥大汗遣其弟忽必烈南下攻宋。忽必烈经川西攻入云南,1253年灭大理国。1257年,又进兵安南,迫其统治者投降。此时,蒙哥以为向南宋发动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留其幼弟阿里不哥监国,自己亲率大军于1258年初南下。他令忽必烈攻鄂州(今武昌),兀良合台攻潭州,自己则率军出六盘山进攻四川。各地宋军接连败降,但合州(今四川合川)守将王坚顽强抵抗,坚守孤城数月。蒙哥大汗亲赴阵前指挥,为矢石所伤,不久死去,蒙军败退。正在鄂州前线的忽必烈闻讯后,恐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于是忙许南宋和议,轻骑北上,于1260年在开平自即大汗位。此后他与阿里不哥血战数年。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待大汗权位稳固后,继续进兵南宋,经多年苦战,克襄阳、樊城。蒙军顺江而下,势如破竹,占南宋大部河山。1276年,攻陷宋都临安(今杭州)。此后,虽有文天样、张世杰、陆秀夫等继续抗战,但已无力回天。1279年,南宋王朝终于灭亡。

在亚洲东部,蒙古扩张战争还波及到朝鲜、日本、缅甸、印度支那和爪哇等广大国家和地区。这些战争有的取胜,如降服朝鲜高丽王朝,迫其称臣纳贡。有的战果不大,只取得暂时性的臣服纳贡,如缅甸、爪哇;有的则彻底失败,如两次进攻日本、三次入侵越南,皆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煌煌战功的原因】自一统大漠南北、创建国家以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断征杀,狂暴的蒙古旋风在亚欧大陆激荡数十载,蒙古大军金戈铁马纵横驰骋,雄睨四方,威风八面,终于建起1个东起朝鲜半岛,西至波兰,北到北冰洋,南临太平洋和波斯湾的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取得如此辉煌战功的原因是多重的。刚刚走出氏族部落社会的蒙古人,热衷于掠夺战争的习性尚未改变,打垮敌人“乘其骏马,掠其妻子,占其土地”仍是蒙古社会得以生存扩展的重要机制和动力。而统一建国后,蒙古诸部都已成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及勋臣权贵的财产,不再是掠夺对象,这势必使他们将富庶的邻国作为掠夺目标。新兴国家的建立使蒙古社会获得勃勃生机,国势正盛,并在军政、军民合一的基础上组建起庞大军队,其士兵骁勇强悍,坚韧不拔,惯于吃苦,再加平素无薪俸供给,唯视掠夺为生计,故而不畏生死,争先恐后,勇往直前,使蒙古能长期保持强劲的扩张势头。蒙古军队既把游牧民族所特有的来如闪电、去如流星、机动灵活、连续作战等军事特长发挥到了极至,又从中原等农耕文明社会学会使用和制造火器、攻城器械等先进的军事技术,使之具有极为强大的进攻与摧毁能力。此外,成吉思汗、拔都、旭烈兀和忽必烈等三代军事统帅皆为长于战略筹划,精于战术运用,善于用兵使将的杰出军事家,也是互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更为关键的是,13世纪,亚欧诸国的内部局势为蒙古的扩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这些封建国家,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先进的文化和相当的军事实力,但在政治上,这些国家或昏君在位,好臣当道;或党同伐异,内讧不已;或国势已衰,分裂瓦解,几乎没有1个国家强大到足以阻止蒙古帝国的扩张锋芒,于是蒙古帝国的侵略扩张在短期内便势成燎原,绵延达数十年之久。

【蒙古狂飓对文明世界的冲击】作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最后也是最为激烈的一次冲击,蒙古帝国的征掠搅扰了亚欧大陆文明世界的发展格局。农耕、游牧两种文明、两大世界间的交往融合,在野蛮残酷的征服运动推动下,规模更加广泛,内容更加深刻。包括蒙古在内的人类历史进程由此而受到巨大影响。在蒙古铁蹄的践踏下,被征服地区的生产力遭到大规模破坏,无数民众被杀戮,诸多古老文明遭摧残、灭绝,经济衰退,长期不得恢复。

蒙古帝国的征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和文明分布状况,它将原来相互隔绝的文明地区,用军事征服的方式一度联结为1个整体,并促成了特殊的人口流徙。大批的蒙古人、汉人、突厥人西迁到中亚、西亚、东欧等地,又有大批中亚人、西亚人、钦察人和俄罗斯人东来,彼此糅杂,形成一些新的民族。有些民族却因政权灭亡,人口流散而永远地消失了。还有些则因这场征服战争而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如蒙古贵族的一部突厥化,使突厥人在整个中亚、西亚地区逐渐占据优势,从而为后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蒙古帝国的征服与以往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有所不同,它不是采取民族大迁徙的形式,而是以蒙古高原本部为基地向外扩展疆土,因而蒙古统治者十分重视梳理、连接被征服地区的通道,以确立有效的统治。凿石理道,砍木搭桥,使许多古今不通轮蹄之路,车马喧闹;使因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崩坍而中断千年之久的丝绸之路重新恢复,并有所扩展延伸。相对便利、有序、安全的交通,把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带入1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各条陆路商道上驼铃声声,商旅不绝;便捷的海道上,巨艟大船,往来不断。各国使臣、僧侣、旅行家的交往也相当频繁,各地间的政治、文化联系十分密切。东亚中国的印刷术、火药、罗盘针、天文历法、医药和工程技艺传至西亚,再流至欧洲;阿拉伯、拜占廷乃至西欧、北非的文化成就也传至中国。13世纪是大旅行家造出不穷的时代,其著名者有意大利商人马可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