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南宋孝宗皇帝赵昚:执意北伐壮志难酬

南宋孝宗皇帝赵昚:执意北伐壮志难酬

本文摘自:《文史天地》杂志2009年第6期  作者:史式
南宋王朝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是个有名的卖国皇帝,可是他的接班人孝宗赵昚(shen同慎,用于人名)却是个胸怀壮志,奋发有为的爱国皇帝。父亲是坚定的投降派,儿子是坚定的抗战派。表面上两人的关系很好,但是彼此志不同、道不合,内心里互相较劲。
靖康之变,徽钦被掳,朝野上下都希望建立一个新的朝廷,推动中兴大业。宗泽等人扶立的赵构虽然德才两方面都很不行,合法性也有问题,许多人还是把宋室中兴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直到15年后,他和秦桧合谋害死岳飞,有识之士才看清了他这个卖国贼的真面目。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接班人赵奋身上。
比较而言,赵昚在南宋的9个皇帝之中还算是个拔尖人物,他不仅比较能干,而且比较正直,所作所为,并不令人失望。只可惜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虽然在改革内政、发动北伐两个方面都尽心尽力,做出了不少成绩,最后还是壮志难酬,未偿宿愿。因为他做皇帝一共27年,却有25年生活在赵构的阴影之下。赵构虽然把帝位传给了他,但是还以太上皇的身份在各方面控制着他,老而不死、退而不休。他始终没有真正抓到实权。等到赵构去世,他也到了老年,要想有所作为,可惜时日无多,来不及了。
南宋初年那一段时间,正合民间谚语所说的两句话“好人不在世,祸害一千年”。凡是对国家中兴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文官武将寿命都不长久,使人无限遗憾;但是一直阻碍国家中兴的卖国贼赵构却肥头大耳活到80多岁,这是什么原因?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凡是忠于国家的文官大都殚精竭虑,宵旰为劳,可以说是累死的。例如宗泽,他如果能够多活一两年,王师一旦渡河,两河百万民兵纷纷响应,失地可以收回,国家复兴有望,可惜他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他也可以说是被赵构气死的。凡是忠于国事的武将大都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正在青壮年时代就战死在战场上。至于39岁的一身系天下安危的岳飞,却是由赵构直接害死的。他如果能够多活几年,还我河山,洗雪国耻,是立刻可以实现的事。所以他在东京城下被逼班师的时候,会愤激地高呼“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只有赵构这种极端自私的人,时时牺牲别人,专保自己的命,才能活到80多岁。
赵构和赵昚名义上是父子关系,实际上是养父子关系。从表面上看,两人关系不错。赵构从许多赵氏子孙中选择赵昚当了接班人,以后又把他养在宫中20多年,延请名师加以培养,一直到禅位给他。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赵构都是赵昚的大恩人。赵昚对于这个养父,也能克尽孝道,没有一丝一毫失礼的地方。所以后来人把他谥为孝宗,却也名副其实。不过他们二人之间,既是亲人,又是敌人。因为在一个重大问题上,他们之间的立场、态度都不一样。赵构是坚定的投降派,赵昚是坚定的抗战派。在他们父子相处的几十年中,凡是谈到国家大事,涉及抗金问题,那就难免发生矛盾。虽然表面上总是赵昚认错,无亏于孝道;实际上是矛盾越积越深,互相之间总在打肚皮官司。就在这父子两人大打肚皮官司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复兴祖国的大好时机,最后是一事无成。
经过多次挑选才登上了帝位
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寿王赵德芳的六世孙,生于秀州(今嘉兴)。因为赵匡J乱与其长子德昭、次子德芳都是被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所谋杀,从此以后,当皇帝的从宋真宗赵恒直到南宋的高宗赵构,全都是太宗的子孙,太祖的子孙完全没有份。赵构原来有个儿子赵旉,后来夭折,他就绝了后。民间传说认为赵构绝后正是赵光义杀害太祖父子三人的报应。赵昚即位后,当时著名史学家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中有意记录了赵光义谋杀太祖父子三人的蛛丝马迹,让其流传后世。赵昚知道自己是太祖后代,也理解民间一直有同情太祖子孙仇视赵光义的心理,亲自审阅书稿时就对李焘的记载抱支持与认可的态度,让赵光义的劣迹永远流传后世。赵构对此当然有所察觉,但是不便说明,因为他是赵光义的子孙,一旦明说,引起争论,会把赵光义的丑事揭得更多,反为不美。这样的事,只好打肚皮官司。又如赵昚对岳飞非常推崇,在他未成年时,岳飞曾经来见过他,和他有过一次长谈,还引起过赵构的怀疑。岳飞被害时,他才十四五岁,心中非常不满。对于赵构,因为是义父,不便正面指责,对于秦桧,就少了一层顾虑,每每在议事时不客气地加以贬斥。秦桧也把他当作眼中钉,曾经多次活动,想把这个接班人拉下马来,只因为有很多正直的官员在力保他,赵构自己也以立了太祖之后能够顺应民情,有讨好臣民的作用,不能轻动,才没听秦桧的话。在给岳飞平反这件事情上,虽然是赵构所同意,但是赵构只是在金兵重新南侵的时候,碍于舆论的压力,不能不同意作有限度的平反,好给前线将士一个交代。但是赵昚在自己继位后,就大张旗鼓给岳飞平反,完全超出了赵构所划定的范围,对岳飞评价之高,前所未有,对因受岳案所受牵连的人员一一官复原职,慰勉有加。他的这些做法赢得了老百姓一片喝彩之声,给自己带来很高的威望。对岳飞评价很高,也就相对地贬低了谋害岳飞的赵构与秦桧,当然为赵构所不满,这是父子两人大打肚皮官司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赵昚被赵构养在宫中20多年,一直没有确定太子的身份。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赵构一直在尽力医治自己那个不育症,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有个亲生儿子来继承帝位;二是秦桧和他手下的那批投降派始终从中作梗。秦桧自己的儿子秦熺是个无能之辈,他看赵昚聪明能干,唯恐将来秦熺对付不了赵奋,保持不住相位,就一再出坏主意,建议赵构对接班人一选再选,总想挤掉赵昚。君臣两人在选太子的问题上勾心斗角,各有各的打算。赵构希望选个聪明能干的,秦桧希望选个庸碌无能的。从幼童到成人,赵昚通过20多年的多次挑选,终于突破重重难关,坐上了帝位。
在幼童时代的竞争中,赵昚以他的沉静,一点也不浮躁而引人注目,打败了那些逗猫惹狗的顽童,进入了皇宫。在少年时代的竞争中,赵昚以他读书的过目不忘与应对进退的彬彬有礼压倒了他的对手赵琢。虽然赵构自己荒淫无度,但是他却不愿自己的接班人也荒淫无度,所以才对已经成年的两个候选人出了一道很厉害的考题,那就是对赵昚、赵琢两人各赐十名美人作为侍女。赵昚的师傅史浩对赵昚敲响了警钟,他说:“这是对你的一次重要考验,你要经得起考验才行。这些美人都是伺候过皇上的,你也不用管她们和皇上有什么关系,对她们尽量尊重,以对庶母之礼对待,绝对不会有错。”果然,不久之后,赵构把这20名美人召回,一一询问和检查,发现赵琢和那十名美人全都有了说不清的关系,而赵昚对这十名美人则是彬彬有礼,秋毫无犯。赵构十分高兴,随即拍板,决定赵昚为太子。
赵构把赵昚一直养在宫中,养到30多 岁还不肯立为太子。这时候为什么一下子就想通了,这中间还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当时的金兵一再南侵,虽然依靠许多忠勇将士抵挡了一阵,他总担心一旦抵挡不住,金兵打过江来,他就会像父兄一样,再当俘虏。他已造好了几百艘大船,准备在情况紧急时可以下海逃命。但是这个皇帝的名义是个包袱,有了这个名义他就不能先走。如果他丢下臣民不管自己先去逃命,别人就可能乘机推翻他。倒不如学一学他父亲赵佶的办法,早日禅位给太子,到时候自己可以逃命;以后形势好转,他还可以回来当太上皇,依然掌握实权,决定国家大事;如果形势恶化,他就可以驾着大船一直逃到海外去,而由新皇帝来为自己当替死鬼。原来对赵昚他也并没有安什么好心。他于1162年5月底册立了太子,6月就进行禅位,自己当了太上皇。他在退位之前,已经作好了屈膝和谈的一切准备,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任宰相,并且下令撤销专为抗金而设立的招讨司,从各方面捆住赵昚的手脚,不许他放手抗金。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