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纪念开国上将吕正操诞辰105周年:永远的吕正操[组图]

纪念开国上将吕正操诞辰105周年:永远的吕正操[组图]


查看原图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查看原图


吕正操(左)与聂荣臻

查看原图


吕正操将军与家人

查看原图


吕正操(图右)与老友张学良

查看原图


*与吕正操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2009年10月20日)
查看原图


*与吕正操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2009年10月20日)
吕正操革命生涯介绍
吕正操(1905.1.4—2009.10.13),字必之,辽宁海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新中国第二任铁道部部长。早年在缫丝厂当学徒。1934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五期。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1925年毕业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1929年起任东北军第一一六师参谋处长。1932年至1936年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六四七团团长。1936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1月起任东北军六九一团团长。1937年5月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第五十三军工作委员会指示率部开赴冀中,改编为冀中人民自卫军,任司令员。1938年5月至1943年秋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其间:曾任冀中区党委委员、冀中军政委员会委员、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年11月至1945年8月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常委。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45年10月起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副总司令员、东北军政学校校长,12月起任中共中央西满分局常委、西满(辽热)军区司令员。1946年1月至1947年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1948年1月至8月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曾任东北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局长。
  1949年1月至10月任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其间:1949年5月起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任铁道部副部长,1965年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铁道部部长;1949年11月至1961年3月任铁道部党组副书记,1961年3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铁道部党委副书记、书记。其间:1954年11月起兼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1954年12月、1959年4月相继当选为政协第二届、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起任铁道部代部长兼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1962年起任铁道部代部长兼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64年11月起任铁道部代部长兼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1964年12月起),1965年1月起任铁道部部长兼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7年7月12日林彪、江青集团以“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罪名把吕正操关押入狱长达7年,夫人刘沙也被关押。1973年初秋,重获自由的刘沙给毛泽东写信,为丈夫申冤。1974年7月,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过问下得以出狱,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5年8月至1977年12月任铁道兵政治委员、铁道兵党委第二书记。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12月至1983年1月任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1980年1月,铁道部党组发出《关于为吕正操同志平反的决定》正式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网球协会主席。
“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这是吕正操将军对自己的总结。

  1937年,吕正操率部在华北地区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镇与日军正面交手,仅梅花镇一战,就击毙击伤日军700多人,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美援朝期间,吕正操指导部队创造了一系列特殊的抢修方法,确保铁路随炸随修、连炸连修、此断彼通、彼断此通,建起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吕正操直到92岁才正式“挂拍”,此前还每周打四五场网球。2006年,郑洁、晏紫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吕正操得到消息后激动得像个孩子,立即向中国国家网球队发去贺电。

  “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这是吕正操将军对后人的留言。

  “不能把功劳算在个人的账上,不能老吹自己。”

  1904年1月4日,吕正操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我少年时代,就痛恨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入学时老师给起了个学名‘正言’,我自己改为‘正操’,意思是操练好了打日本。”将军的名字连接的是一段历史,一种信念。

  1922年春,经一位素不相识的远亲介绍,18岁的吕正操加入了张学良的卫队旅。原因很简单,“从小就想当兵,以为扛上枪,就能打日本。”但是,“扛上枪”的将军并没有马上如愿。因为写的字被张学良赏识,吕正操被张学良推荐考上了东北讲武堂,毕业后担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从此,吕正操开始追随张学良。

  历史没有假设。如果将军没有参加西安事变,如果将军没有聆听周恩来的教诲,如果蒋介石不扣押张学良……将军会经历怎样的人生,我们无法想象。但是,抛开历史的机缘巧合,“民族仇恨”无法消除,追求真理和光明无法阻止。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张学良的命运,也加速了将军走向新生。

  1937年5月,西安事变半年后,还是东北军军官的将军加入了中国*,并迅速将党的种子播撒在自己所领导的东北军691团。也就是这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将军率部奔赴抗战前线。

  将军铆足了劲要跟侵华日军大干一场。但是,当时仍受命于国民党的将军接到的却是道道南撤的命令。

  南撤,南撤,南撤到哪里才算最后一站呢?将军郁闷,士兵们也在议论。终于机会来了,1937年9月15日至10月11日,将军得以在华北地区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镇与日军正面交手,三次激战,让猖狂的日军尝到败绩。仅梅花镇一战,691团就以较小代价,击毙击伤日军700多人。梅花镇一战打出了士气,打出了骨气,也打出了希望,大长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将军回忆说,敌人正当侵华开始,装备精良,气焰嚣张,群众鉴于国民党军队撤退,在思想上存有恐惧心理。敌人在梅花镇所受到的当头一棒,是在河北省遭受的首次惨重打击,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也使当地人民看到,“日本侵略者是可以打败的,中国军队也是能打的。”

  1937年10月14日,阴历丁丑年九月十一,这是691团每一个官兵都始终牢记的日子。这一天,根据党的精神,在晋县小樵镇,将军主持召开了决定部队前途命运的全团官兵代表会议,决定691团脱离东北军,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将军担任司令员,并在所属各总队都建立了党组织,部队成为一支在中国*领导下的人民武装。“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团队走向了新生,每一个人也都走向了新生,我们和自己的团队一起,走向党,走向人民,走向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每念及此,将军总是热血沸腾,“那是一个秋夜,天空是那样清朗,月光是那样明亮,大家踏着皎洁的月光,走上抗日的征途。”

走向新生的将军和他的部队从此驰骋在冀中平原,铸造了平原抗战中的一段段传奇。

  战争讲究占据有利地形,讲究占据战略制高点,但是一马平川的冀中平原却无险可据,无制高点可占,打游击战争先天不足。将军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广泛发动群众,在参与百团大战等大规模战斗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地雷战、地道战、蘑菇战、顶牛战等新战法,使敌人吃尽苦头,惶惶不可终日。直到今天,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小兵张嘎》……小说《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依然脍炙人口。这一系列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在鼓舞抗战士气的同时,也使“吕正操”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三个字。

  当年在冀中平原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我们英勇的吕司令

  给冀中八百万人民

  带来无限的光明

  在广大的平原上

  在滹沱河两岸

  领导冀中人民展开神圣的战争

  ……

  但是,将军总是对人说:“冀中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我们,培育和壮大了人民子弟兵。如果没有冀中人民的英勇战斗和流血牺牲,我们这些人能不能活下来就很难说了。”“不能把功劳算在个人的账上,不能老吹自己。”

  “只有自己变成内行,才能更好地管理铁路。”

  将军常说,“我倾向革命,主要是出于民族仇恨。”如果没有民族仇恨,日本在将军心目中并不都是坏印象,比如铁路管理。

  “小时候,我曾站在离家不远的南满铁路旁,惊叹于日本人管理铁路的正点,萌发了长大后从事铁路管理的心愿。”但是,当将军真有机会“抓”铁路时,才知道铁路管理“岂止是一个‘正点’”这么简单。

  1946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成立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将军任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从此,将军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将军首先面临的是一个硬任务——保持铁路畅通,而且是在战事危急的战场上保证铁路畅通。辽沈战役,铁路损毁严重,将军带领部下和支前群众,排除万难,紧急抢修抢运,硬是在9天内把近十万大军和大量作战物资运送到前线,对辽沈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抗美援朝战争,面对敌军的狂轰滥炸,将军深入战地现场指挥铁路抢修和物资运输,指导部队创造了“先通后固、先易后难、确保重点、预有准备”等一系列特殊的抢修方法,确保铁路随炸随修、连炸连修、此断彼通、彼断此通,建起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当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如何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加速铁路建设,成为将军的主要工作。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成渝、天兰、湘桂、兰新、宝成、丰沙、鹰厦等一系列干线、支线铁路工程、西南三线铁路——川黔线、贵昆线、成昆线……这一系列中国铁路的标志性工程让中国的发展迈上快车道,也成为将军人生最为得意的画卷。
从转战沙场到转战铁道,跨越如此之大,将军依然游刃有余,原因何在?

  “只有自己变成内行,才能更好地管理铁路。”将军解释说。在铁道部做领导工作,将军争分夺秒地学习有关铁路的业务和技术。“我长期负责铁路运输,对旅客、货物的运输,行车的组织,以及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方面的业务比较熟悉;在铁路建设事业上,对铁路选线、勘测设计、桥梁建筑、隧道工程等也比较了解。”正是由于领导者成为内行,才让新中国铁路建设沿着科学的轨道阔步前进。

  虽为内行,但将军并没有大包大揽。担任铁道部部长,将军不是事事过问,乱插手,而是分工负责,团结协作。

  将军常对几位副部长说:“部长不能什么事都管,该谁管的就由谁管。”将军的意图很明显,放手让副手独立大胆地工作。

  将军还开玩笑地自称是“九三学社”:上午9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对此,人们曾有一些议论。夫人刘沙也有一些感觉,便问将军的部下,“他上班晚,贪玩,影响工作没有?”“没有,大事他抓得很紧。” 部下的解释让刘沙如释重负。

  将军推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年都坚持挤时间去外地考察。为了统一思想,推动工作,将军有时开会不是先作报告,而是先让与会人员去外地参观,实地一看,回到铁道部里再接着开会。“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可以一竿子插到底,避免中间堵塞,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对问题作出比较准确、及时的判断和处理,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带动机关干部改进作风。”

  “网球一直打到90多岁。后来,实在打不动了,就去发奖。”

  将军有一个爱好——打网球。

  这个爱好保持了多少年?“在东北军跟着张学良先生时,我就打网球了。一直打到90多岁。后来,实在打不动了,就去发奖。”将军说,即使冀中抗战中,只要战况一缓,也要和人打两局。

  将军有一个很在乎的“实职”——中国网球协会主席。从1964年首次当选,一直到去世,将军在这个职务上干了近半个世纪。

  紧张的工作之余,将军总要挤时间打网球。“文革”期间,由于“四人帮”的“疏忽”,将军“一切职务都给抹了,只剩下网协主席的头衔没人动”。重获自由后,将军曾有一段“待岗”期。将军就约上好友,天天乘公交去网球馆打球。有时车少或者太挤,将军就干脆沿着大街走一段路。对那段日子,将军特别留恋,“我们过上了一段清闲、潇洒的日子。”

  在将军朴实的客厅里,一组将军打网球的照片格外醒目。将军的儿子吕彤欣回忆说,将军直到92岁才正式“挂拍”,此前还每周打四五场网球,每场一两个小时,还饶有兴致地观看自家的“家庭网球赛”。有人逗将军,说将军打球是别人“喂”到球拍上的。将军也不恼,朗声笑道:“谁90岁站到球场上试试!”家里人也开玩笑:“打网球不是‘正事儿’,怎么能和打日本、管铁路相提并论呢?”将军很认真地“更正”:“(打网球)是‘正事儿’!”说完,还在写字板上写下“体育”二字。

  将军爱网球,更关注网球事业的发展进步。为了组建中国网球队,将军一直催问贺龙元帅:“什么时候成立国家网球队?建设场馆要钱我们没有,要人要物我们还有办法呢!”后来,他又找到同样爱打网球的北京市领导万里,共同修建了北京最早的先农坛和体委训练局网球馆,使国家队有了自己的网球训练馆。将军是绝对的网球“追星族”,澳大利亚的帕特
源自网络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