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黄麻起义红一团---一桩悬案

黄麻起义红一团---一桩悬案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1930年4月,鄂豫皖红一军成立,黄麻起义部队后编为红1师,下辖1、3团。在红1团的发展脉络上,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在31年3---5月期间。
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鄂豫皖红四军,原红一军1团编为红四军10师28团。3月上旬,参加双桥镇战斗。这些无争议。
31年5月下旬以后,红28团参加反二次围剿,攻打独山、新集等战斗。31年11月组建红二十五军73师,28团编为73师218团,沿袭至今,为13军37师109团一营,这些亦无争议。
争议存在于31年3月下旬至5月下旬,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默认说”。众多权威著作大多持此说。如《红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组织沿革.军科院军事图书馆编》、《中国工农红军史略.张廷贵、袁伟著》、《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简编.王建英著》等。在这些著作中均没有论及28团整体的变动,默认28团一脉相承的发展下来。与28团发展沿革争议有关联的光山独立团,权威著作都认定该团于31年5月编为13师37团,后为12师34团---红九军25师,最后在西路军失败。

二、“警卫团说”。持此说的主要是十三军军史资料。其认为“红1团.28团”在31年3月双桥镇战斗后,编为军委警卫团,而光山独立团编为新28团,团长戴克敏。换言之就是红1团没在十三军,在十三军的是光山独立团。

三、“37团说”。93年出版的徐深吉将军回忆录中认为,“红1团.28团”在31年4月底改为13师37团,后在西路军失败。同时光山独立团编为新28团。

这三种说法中,最经不起推敲的是十三军军史资料的“军委警卫团说”。
首先从时间上讲。根据鄂豫特委决定,31年2月初军委警卫团就已成立,以六个教导队和两个独立连为基础。而“红1团.28团”3月上旬还在打双桥镇战斗,见许世友《我在红军十年》,许世友时任“红1团.28团”一营营长。
一直到四月底、五月初“红1团.28团”都还在战斗。徐向前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载,“四月中旬,我带28团留在鄂豫边攻打大山寨、打银尖,我们大山寨还没打开……吉鸿昌部4月24日占领新集,……就把28团从大山赛撤围,与黄安、光山、罗山三县独立团集中在一起,对付敌人,……5月初红军主力部队西返鄂豫边区,与我们会合”。
许世友的秘书金冶与他人合著的《许世友传》中说,“徐向前率许世友所在的28团及黄安、光山、罗山独立团,坚持在根据地内”。类似叙述在《红四方面军战史》等诸多著作中都有提及。
由此可见,许世友所在的“红1团.28团”直到4月底、5月初都还好好的,没编为警卫团。
而权威著作均认为,根据鄂豫特委决定,军委警卫团在4月中旬就已和黄安、光山、罗山独立团合编为警卫师,5月下旬警卫师又编为红13师。所以从时间上讲,“红1团.28团”根本没有编成警卫团的时间窗口。
其次从28团团长任职人员上讲。十三军军史资料认为,3月下旬新28团成立后,戴克敏任团长兼政委。而《解放军组织沿革.军科院军事图书馆编》记载,戴克敏31年2至5月间任警卫团团长,同时期高建斗、潘皈佛先后任28团团长,潘皈佛直当到9月肃反时被误杀。许世友《我在红军十年》证实,3月初双桥镇战斗时高建斗任28团团长。这样,高建斗、潘皈佛任28团团长的2至5月就与十三军史料所称戴克敏任28团长的时间发生冲突。而《解放军组织沿革》明确此期间戴克敏任的是警卫团团长。
十三军军史资料又说,继戴克敏后,高建斗、潘皈佛先后任28团团长。殊不知高建斗所任的恰恰是“红1团.28团”团长。
《解放军组织沿革》记载,红73师成立后的31年11月至32年2月间,戴克敏继程宏光后任73师218团团长(即原28团),但这已和31年3---5月间“红1团.28团”的变动无关了。或许正因为戴克敏当过218团团长,造成了资料信息的混杂。
综上分析,十三军军史资料搜集的信息,矛盾太多,不排除年代久远记忆混杂的可能。

十三军简史上部(90年版)出版前,曾送徐深吉将军(55年中将)审阅,徐将军纠正了十三军军史上的一些错误。他没有接受十三军的“警卫团说”,但却在93年出版的《烽火年代》中提出了“37团说”,认为“红1团.28团”于31年4月间编为13师37团。实际上31年4月还没有37团的称号,5月底才有。这看似漫不经心的失误,背后却有无法规避的矛盾。
众多权威著作记载,31年5月底,根据特委决定,将警卫师改为13师,而警卫师在4月就已编成,因此28团在5月没有编为37团的时间。3月亦无可能,因直到4月下旬、5月初,28团、光山独立团都还同时在徐向前指挥下作战。4月,根据鄂豫特委决定,将军委警卫团和光山、罗山、黄安独立团编为警卫师。此时如果说把光山独立团编为28团还有可能,但把28团全建制编为光山独立团绝无可能,实际上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于是便有了在4月间将28团编为37团的尴尬。
徐深吉将军32年2月以后曾当过218团团长(原28团),但31年3---5月间还未调到28团来,不一定清楚当时变动的详情。
其次,59年红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成立时,徐将军就是编委会委员。83年又任编委会副主任及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而且许世友等直接经历者都还健在,如果“37团说”属实,为何在《红四方面军战史》87版、90版中均无记述(包括众多权威著作),这不好理解。
很明显,徐将军93年的“37团说”是受到90年十三军“警卫团说”的影响后提出来的。

造成一些混乱的最关键因素,是当时光山同时期存在着两个独立团。光山是红一师最初的核心发展地,部队发展很快。据《光山革命武装史》记载,30年秋光山县委同时组建了两个光山独立团,其中某某光山独立团4月“编入”警卫师,5月警卫师改为13师,该团为37团。这也与众多权威著作的记载相吻合。另一个“陂区”光山独立团则“调入”红10师28团。
据光山县县党史办一位老同志讲,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曾广泛收集资料。为什么写“调入28团”,是因为当时28团虽然调出大部,但还剩团部及两个连(相当于一个营,因双桥镇战斗后28团缩编为6个连)。所以“陂区”光山独立团是“调入”28团,而不是“编为”28团。
而从“红1团.28团”调出的大部,应该在37团里。37团从警卫师的光山县独立团立马成为最著名的主力团之一,其中可以看出端倪。许世友在37团任职经历也是证明。这也是徐将军“37团说”的一些依据。
许世友《我在红军十年》对部队番号变动记述得极为清楚,惟独没有28团31年春夏间变动的记载。许将军的秘书金冶等人所著《许世友传》对此期间28团发生的变动亦无记述,只是提到许世友将军曾讲,当时部队编乱了。乱到什么样子,没有详细叙述。但部队“编乱了”的说法,恰与《光山革命武装史》的记载及光山党史办同志的说法相吻合。
十三军军史研究中的一个最大遗憾,就是没在许世友将军生前把当年“红1团.28团”的情况搞清楚。
由于历史客观原因,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对红四方面军军史的研究不太缜密、充分。八十年代是军史研究的黄金时期,政治环境较为宽松,很多老前辈、当事者都还健在,可惜十三军当时的政委肖怀枢等人忙于“市场经济”,加之其又不是十三军老部队出身,欠缺军史热情,对军史编撰缺乏指导。

十三军的红军源流有多个源头:商南起义的红2师4团,红十五军1团,在红1师影响下发展的陂区光山独立团,源于六霍起义的红3师7团一部,以及红1、3团各一部(待确定)。
八十年代中期编撰的十三军军史资料很有趣,源头拣着短点的定。如“十三军发展的起点是30年12月由红3师一部,红2师两个连,六霍独立营组建的3师7团”。此说颇受各方质疑,有的老前辈问,我29年参军就在这里,怎么弄成30年才成立?“3师7团说”经《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等书登载后,传播甚广,现网上的一些资料仍用此论。
90年十三军简史上部出版时,这些错误被徐深吉将军纠正了,源流订正为多个源头并重。

2000年,在邱健任军政委、张又侠任军长期间,十三军筹建军史馆,“红1团.28团”的源流问题再次被提起。十三军部队一直口口相传是黄麻起义的老部队,就如109团团歌所唱:28年,大别山,大别山有了红军团。而如今军史“红1团”编丢了,各方颇有质疑。十三军新一代军史编撰人员也意识到前任的一些疏忽,进行了深入调查,甚至查阅了一些中央档案,都没有发现“红1团.28团”在31年3---5月间,有整体调出的证据。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直接经历者。戴克敏、高建斗、潘皈佛、封俊、罗炳刚等当年的团长政委都被张国焘在肃反中滥杀了。37团后来编入红九军,在西路军全军覆没;28团历史上又迭遭血战。仅有许世友等极少幸存者。如今仅靠十三军本身的能力已无法下定论,亟需权威军史专家,运用权威军史资料,做出权威结论。

初步结论:
一、1931年3---5月间,“红1团.28团”没有整体调动。
二、1931年4---5月间,“红1团.28团”与两个光山独立团合编为28团、37团。约两个营(4个连)编入37团,而团部及一个营(2个连)留在28团。
最终结论应该由权威军史专家来做。

另外还有红3团的问题。1931年1月,红1师3团编为红10师30团,到川陕后30团编为红三十军88师,后在西路军失败。这条脉络可以确定,(有许多的回忆录证实)。
但《陈再道回忆录》讲,31年1月,红3团编为红11师31团。陈再道当时是红3团3营9连排长,后又在31团任连长、营长。是否红3团一部编入了31团,比如说3营。
是陈再道等一部份人员调入红11师31团,还是3营成建制调入?这也有待于权威军史专家们来确定。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弄清红四方面军“红1团”的源流很有意义,这也是对革命先辈的珍贵纪念。
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