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放弃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批准转基因水稻 中国经营报报道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意味这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转基因粮食作为主粮的国家,暂且不提此证书的如何保密和静悄悄的出炉,不过这表明了官方对于转基因的态度,意 ..
转:转基因水稻
转基因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取得迅速的发展。据汪其怀(2000年)报导,在1996~1999年全球共有12个国家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美国是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居第4位,但种植面积仅占全球总面积的1%.
目前,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大多分布在抗虫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品质基因工程、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控制发育的基因工程等领域。如抗虫基因工程将Bt基因导入棉花、玉米、水稻、烟草、马铃薯等作物,毒杀害虫;或将胶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作物,干扰害虫消化作用,而导致害虫死亡。中国是继美国之后育成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现在河北省与美国孟山都合作育成33B抗虫棉(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由中国农科院生物中心、江苏省农科院导入Bt基因,由安徽省种子公司,安徽省东至县棉种场共同选育的抗虫棉“国抗1号”在安徽省已通过审定。国际水稻所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育成抗二化螟、纵卷叶螟的转基因水稻。中国 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农科院等许多科研单位和高校将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小麦育成抗病转基因小麦、转基因烟草、转基因水稻等等。英国爱丁堡大学将水母发光基因导入烟草、芹菜、马铃薯等作物,获得发光作物,驱赶害虫。目前在其它转基因工程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此不能一一例举。总之在作物种类方面,大多集中在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南瓜、木瓜、西葫芦七大类作物。
在油菜方面利用转基因工程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利时为了提高菜饼粗蛋白质的含量,将一种草控制的蛋白质基因转移到油菜上来,选出高蛋白质含量的转基因油菜品种。瑞典Svalow-Weibull等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培育成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比利时PGS公司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创造出新的油菜授粉系统;法国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萝卜不育细胞质的恢复基因引入甘蓝型油菜,充分利用萝卜不育细胞质不育彻底的特性,实现了萝卜不育细胞质的三系配套,对推动全球杂交油菜育种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据戴离安(2000年)报导,美国Galgene公司的研究人员将加利福尼亚月桂树中的硫酸酶基因和可可植物中的酰基转移酶基因转入油菜,可获得月桂酸含量高达70%的转基因油菜,为制造肥皂、洗发香波、化妆品、去污剂、表面活性剂等工业提供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美国孟山都公司,把抗草甘磷的基因转入油菜,在加拿大已有70%以上的油菜面积使用这种抗除草剂的油菜品种。目前又有研究单位将利用从苏云金杆菌中分离的毒蛋白基因(Bt)转入油菜,获得抗虫油菜。又有研究单位将从豆类或西红柿中克隆出的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油菜中,培育出抗真菌病害的油菜。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和微生物所,将芜菁花菜病毒外壳基因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得到抗病素的转基因油菜植株。1994年,印度Eapen研究获得转基因花生,国内学者在花生基因工程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有许多路要走,还要逐步完善和实用化。
中国已批准首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
这标志着我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这一消息由路透社在2009年11月27日发布,随后南方农村报记者向专家求证,事实确实如此。
转基因水稻走向商业化,这一天迟早要到来。去年7月9日,一项高达240亿元人民币的转基因研究项目通过国务院审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单项投资最高的项目,将主要投入到优势基因的挖掘、转基因品种选育和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产业化。转基因问题第一次上升到中央政府层面讨论,并最终获得高度肯定。获取安全证书,这表明向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更加明确了国家的态度。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吴孔明透露,首个获批的是华中农业大学 张启发 院士课题组的Bt抗虫转基因水稻,接下来要进行品种审定、种子生产许可、种子经营许可等常规品种需要经历的程序,离商业化还需2-3年时间。
12月初,中国生物安全网上公布的“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上,“悄然”出现了一直备受争议的转基因水稻,这两个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首次获得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颁发的安全证书,并准予在我省范围内进行种植。
评审专家不公开 安全认证受质疑
由于关乎国民健康和粮食主权问题,“转基因”一直是舆论争论的焦点,然而,农业部为这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过程,公众并不了解,因而对转基因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疑虑和不安。据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对于安全证书的颁发过程,农业部只提供了一份简短的书面回复。根据这份回复,证书发放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5个阶段的多年安全评价,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结果”作出的决定。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对此也提出一系列质疑,包括“何时获得批准”、“为何不公开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名单”、“环境与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是否参与讨论”、“是否会咨询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请求公开专家名单却无人理睬,这让很多人开始怀疑这一切“是暗箱操作”,与转基因相关的整个共同体的失声,成为人们质疑的重点。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得到其肯定而明确的回复。
“历时10年通过安全评价”
该实验室在回复给记者的书面报告中表示,农业部向该校发放的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安全证书,签发日期为2009年8月17日,有效期5年,适用地为湖北。
该品系的研发工作于1995年开始,1999年成果通过了农业部的成果鉴定,同年开始中间实验,2002年完成环境释放,2003年到2004年进行生产性试验。整个安全评价程序是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
法规的要求,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转基因植物风险评估指南》等国际通用准则进行的。历时10年的安全评价,经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审定通过而最终获得了安全证书。
此外,实验室表示,安全评价是由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独立进行,参加评价的专家名单、专家的学科构成以及是否咨询过其他利益相关者,作为相关成果的研发单位,其并不掌握。
该实验室称,人类认识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已有100余年,安全使用Bt蛋白作为生物杀虫剂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Bt作物已超过10年,目前还没有过敏性反应的报告。
该实验室承诺,转基因水稻一旦批准商业化种植,实验室研究者的米缸里肯定都是转基因大米。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主席高度评价中国批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ISAAA)主席Clive James博士在2009年12月4日出版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周报》(CropBiotech Updata)上撰文指出,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决策,显示出中国正在打造转基因关键作物的“三驾马车”:用于纤维的Bt棉花、用作饲料的植酸酶玉米和粮食作物Bt水稻。 Clive博士在今年年初发布的《200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的报告中曾预测,“与第一轮转基因作物种植浪潮相接轨的新一轮种植高峰即将到来”,他的这一预言在2009年11月底得以实现:中国农业部在一周之内先后公布了转基因Bt水稻(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粮)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饲料作物)的生物安全证书。这一举动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意义重大。 Clive博士认为中国批准这三种转基因作物的顺序是符合逻辑的,即首先是纤维作物(棉花),其次是饲料作物(玉米),然后是粮食作物(水稻)。这三种作物对中国巨大的潜在收益主要是,使农户因作物的增产而增加收入,可以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使粮食产量增加并稳定粮食价格。 Clive博士认为,中国批准的Bt棉花、Bt水稻和植酸酶玉米的研发都是由中国的国家科研机构完成的,其优点也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带来同样的利益。亚洲种植并消费了全球90%的水稻,Bt水稻将对亚洲带来巨大影响,并能持续为减少贫困作出贡献。 Clive博士还指出,Bt水稻和植酸酶玉米的农艺和质量性状只属于改良转基因作物众多性状中的一部分,改良转基因作物能够用更少的资源,尤其是水和氮,显著提高粮食、饲料和植物纤维的产量。中国批准第一种主要粮食作物Bt水稻的举动,可能为世界上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公共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起到独特的加速作用,而这种合作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目标——为本国和全世界生产更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