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冰箱有冷气就要,电视机出图像就抱

冰箱有冷气就要,电视机出图像就抱

冰箱有冷气就要,电视机出图像就抱
阳光不锈
1988年,邓XP决心闯价格关。“不要怕冒风险,胆子还要再大一些。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就走不了路。”
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多谈道,“国家每年强调稳定物价,怕乱涨价,不敢主动涨价,结果导致自发乱涨价,越乱国家越不敢涨价”。“现在的形势,不进则退,没有别的路子,只能迎着困难前进”。
这一年的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由国务院拟定价格、工资改革方案,基本设想是:价格连涨5年,年涨10%;工资也连涨5年,年涨10%以上。
改革行动按原计划进行。8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北戴河召开,正式通过价格、工资改革方案。
改革一开始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时任国家物价局局长的成致平回忆:“一斤装茅台酒从每瓶20元蹿到300多元,汾酒从8元涨至40元,古井贡酒从12元涨至70元,中华香烟从每包1.8元涨至10多元。”
20年前的中国,物资依然短缺。面对物价上涨,人们的应对办法与当下截然相反:倾囊抢购。北京、上海、天津、昆明等城市,商店开门后两三个小时,原计划卖一天的名烟名酒被抢购一空;盛夏时节,杭州的毛衣毛裤柜台前排起了长龙;四季如春的昆明,经常滞销的电风扇变得炙手可热;武汉有人买回200公斤食盐,南京有市民买下500盒火柴,广州有女士扛回10箱洗衣粉……
按照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的说法:人们都疯了,见东西就买,不管需要不需要,也不在意质量好坏,冰箱有冷气就要,电视机出图像就抱。
由于人太多,以至于许多商店不敢敞开大门,只开一个门缝,或者隔着铁栅栏,一手收钱一手交货。抢购者挤作一团的景象随处可见,抱怨、谩骂夹杂其间,焦灼像传染病一样弥散。
与商店一样人满为患的还有银行。定期的、活期的,到期的、没到期的,储户蜂拥而来,致使多家银行纷纷告急。湖北某县银行因拿不出钱,柜台被愤怒的人群掀翻。
8月27日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暂停物价改革方案,治理环境、整顿秩序。不过,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已经成为许多人对那一年的共同记忆。《中国物价年鉴》记载:“1988年是我国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通货膨胀明显加剧的一年。”
1989年1月1日,一向出言谨慎的《人民日报》也一改昂扬之态,非同寻常地以一篇语调沉重的《元旦献辞》迎接新年:
刚刚过去的1988年是难忘的……在这一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遇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党政机关和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
我想起一篇文章:谁是摘桃子的?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