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原创] 当你饿及难忍时,职业还有贵贱之分吗?

原创] 当你饿及难忍时,职业还有贵贱之分吗?

随着国家公布就业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就业问题再一次成了当前舆论的热门话题。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每年2000余万人的就业需求,和市场只能提供1000余万就业岗位的严峻形势,国家没有理由不重视这一问题。
  毕业即失业,是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描述。(尽管这一描述不很准确,因为大学生从来就没有就业,何来失业? 有的职业没人干,有的职业打破头,也是当前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的体现。按理说,中国经济现在这么落后,就业压力又这么大,对待就业应该是“饥不择食”,但偏偏在人们的心目中还存在社会职业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就有了关于“大学生毕业后做什么”的话题。如大学生当了村官、卖糖葫芦、炒瓜子、卖肉、做“陪聊”,有人就不拿正眼看这些事,更有人为此忧心忡忡,认为“大材小用”“四年大学白上”等等。
  大学生毕业生应该做什么,其实是一个职业观、就业观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职业观值得我们借鉴。在德国,扫烟囱的“黑衣人”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有一笔不菲的收入,连市长都愿意去兼职做“黑衣人”。在美国,亿万富翁的儿子到牛排店做厨师助理、哈佛学生到机场做安检等等,都是极平常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做什么都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在我们国家,本来是一种谋生手段的就业,却被当成了身份、权势的象征。这当中,有太多的偏见以及陈旧畸形的社会价值观。当然,这有历史等多种原因,但无论如何,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大学生缺乏,社会地位不高、工资标准低的岗位无人问津,另一方面,沿海及发达地区就业竞争激烈,公务员招聘趋之若骛,两者的反差十分明显。实际上,不管是从解决生计问题还是个人事业发展角度考虑,选择农村或欠发达地区就业,都应该是就业的优先选项。尽管工资待遇不及发达地区高,但与同类地区相差无几,而较低的消费却能使自己的生活负担更轻,不会成为“月光族”。而低起点的事业基础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之所以有相当多的大学生(特别是城市大学生)宁愿选择在家待业而不愿意屈就或者采取蜻蜓点水式的就业方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生活没有出现危机。宁当“啃老族”,也不愿愧对大学生这一称号。
  职业本无贵贱之分,能解决生活之急的就是适合自己的。当你饿及难忍时,你只能别无选择。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