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赶超日本世界露头 健壮还是虚胖?

中国赶超日本世界露头 健壮还是虚胖?

大陆于近期公布的经济状况令国人高兴,不仅宣告了中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有望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根据《联合早报》的消息说,中国经济去年全年增长8.7% ,其中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7%,是2007年以来最快的单季增速。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达到了33万5353亿元(人民币,下同,约6万8613亿新元),按现行汇率计算约4万9200亿美元。另一方面,日本2008年GDP总量是4万8400万亿美元,中国的最新数据明确了两国差距缩小,甚至中国“赶超”日本的态势。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的确为之骄傲,这也证明,中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一个务实的政策。但是,藏在这些令人骄傲的数据背后,却隐含着两大隐忧。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是否能够持续,如果能够持续,那么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寻找到淘汰落后产能与增加劳动力供给的新的平衡点?第二,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升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不仅给存在沉重落后的产能的实体经济,留下刺激的空间越来越小,反而会诱使高层收紧流动性,对过剩产能给予沉重的一击,也就是说,大陆现在面临着冰与火同存的双重考验。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有三方面的担心,归纳起来是:第一个是如何保持增长与通胀的平衡;第二是淘汰落后差能很棘手;第三是,保持比值稳定与控制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过快上涨。

  事实上,关注增长、就业与通胀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中国的难题,现在其他国家都在关注,只不过重点不同,美国主要关注就业和增长,中国则更注重通胀,但是,经济冠军和亚军如果政策目标不一致,可能就会产生巨大的冲突。

  去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普遍担心中国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但如今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又有人担忧经济过热,要求举起收紧的大斧头,真是进退皆忧。

  虚胖镜像:房地产挟持经济共进退

  最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一些名家怂恿中国高层捅破高房价,而且,国内反对高房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和日本当初的环境是一致的,但随着日本经济的低迷,房价也降了一半,日本人买房的年轻人还不到5.6%,这说明,房价降一半经济也会随着崩盘,事实上并没增加购买力。因此,现在日本人更加要求政府拯救失业和经济低速增长的难题。

  在内外压力下,中国高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直接来源于房地产的强劲增长,但《华尔街日报》有人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成也房产,败也房产?这这篇文章中,作者严重的警告了中国的高房价。风险在于过多新建住宅价格过高,无人购买,导致无效投资和不良负债,从而在未来几年对中国经济造成危害。即使不会崩盘,这种只为少数城市精英一族服务的房地产市场格局也有可能演变成令北京当局担忧的政治问题。

  事实上,高房价确实给中国经济蒙上了日式和美式的危机阴影,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土地控制是政府反危机的一个有力的工具,最近央企拿地,也可能是中央政府控制未来泡沫的破裂倒逼经济的一个重要筹码,也是控制地方疯狂拍地的一种手段。中国的金融管制手段比较严格,因此,高房价未来还可能继续存在,不会像日美那样,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但是,在中国经济或已经超过日本的时候,是健壮还是虚胖,房地产是一个试金石。因此,高层不会垂直对高房价给于打压,这是因为接受了2007年底的教训,但官员们还在为07年底、08年初试图消除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努力感到懊恼。当时的做法致使中国家庭对房地产市场失去信心,导致住宅销售量与施工量在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之前便双双急剧下跌。

  政府这次行事更为小心。其主要策略不是打压市场,而是加大更便宜、有补贴的住宅的供应量。但开发商不愿为低收入家庭建造低利润的单元房,中国立法机构去年的调查显示,公共住宅投资到8月份仅完成24%。

  为何开发商不愿造小户型的单元房,这是未来政府要建立的激励机制的核心,也是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而不至于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基础。但现在这种激励机制并没有动手,尽管高层要求增加小户型的比例。

  笔者尽管比较倾向于政府大量的增加廉租房以平抑房价,但理智告诉我们,廉租房和可能征收的物业税,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心腹大患,也可能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噩梦。

  是调整还是就业:产能过剩实在难以乐观

  中国当前存在奇怪的逻辑,一方面是所谓的落后产能制约了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正是这些过剩产能,支起了中国经济的基础,吸纳了大量的低端劳动力;而高级产能却迟迟难以起来,大量的大学生和高级白领面临就业危机。是该加速淘汰过剩产能,还是该暂缓过剩产能的淘汰,显然是进退两难的事情。

  在过剩经济时代,产能过剩将是一种常见病。日本一方面死在了泡沫破裂,另一个方面是死在了产能的结构性过剩以及过渡依赖外需上。

  在中国,产能过剩尤为明显,因为中国经济的外向型模式,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剧变,中国经济的脆弱性就立即显现出来。

  比如纺织产业,这是大量青年农民工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这个产业被视为夕阳产业,产能过剩严重,但因为该产业却是吸纳农民工的重要产业。

  农民工是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导性力量,数量庞大,这是高层之所以对待过剩产能投鼠忌器的最核心的原因,但是,中国的产能过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导致产业过剩一个重要原因是机器踢出工人,技术的大量进步导致供给迅速增加,而需求却增长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投资增加以及劳动力供应充足,供给能力加快增长,相反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并不一定会导致生产过剩,即技术层面的因素只是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大量的落后产能是中国就业的重要产业,因此,在中国淘汰落后产能的阻力重重。

  另一个导致产能过剩的因素是投资的盲目性,看见什么好项目就一窝蜂的上,结果导致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市场信号失灵,企业很难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导致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因此,摆在中国领导层面前的是如何化解落后的产能与就业的关系。归根结底,中国产能过剩最核心的难题是,新兴产业或者升级后的产业能否吸纳落后产能挤出来的庞大就业人口。一般来说,这个问题并不严重,但对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来说,却是致命的,中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是结构性过剩,结构性过剩的根子在劳动力是结构性过剩的。如果不调整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或者说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淘汰结构性产能过剩虽然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却会引来了失业导致的大量不稳定事件。

  事实上,解决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改善中国的需求能力结构,中国的需求结构很畸形,富人的购买力非常强,但是他们不用花钱购买过剩的产品,他们在国际上到处炫富,处处追求奢侈品,引起了各国的不满;另一方面,底层的需求庞大,但由于购买力十分脆弱,因此,中国需要增加底层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但难点在于,底层消费者从事的行业,大部分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增加他们的消费力,却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过剩产能。这是一个死结,如何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增加底层消费能力已经是迫在眉睫,而淘汰过剩产能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立即找到新的平衡点来解开这个死结。

  从数字上来看,中国经济体是壮大了,但从健壮的程度来看,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特殊的困难,可能是虚胖,但只要能够认真的解决,虚胖转为健康只差那么一小步。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