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92%以上的电力来自国有电厂

92%以上的电力来自国有电厂

92%以上的电力来自国有电厂


2002年2月,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此次改革的第一目标。到了年底,原来的巨无霸——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成了 11家公司,包括5家发电集团公司、2家电网公司和4家辅业集团公司。这次拆分最大的意义就是迈出了“厂网分开”的第一步。5大发电集团依次是:华能集 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电力投资集团,虽然都是大型国企,但是每一家的发电份额都没有超过9%,彼此之间实力差距并不大。除了5大集团而外, 还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神华集团、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等央企力量日渐崛起。除此之外,地方国企也不容忽视,广东省粤电集团、浙江省能源集团都是位居发电集 团前十之列。2007年,5大集团占总装机量的38.79%,其它的央企占10%,地方国企占45%, 剩下的民营和外资企业则占6.21%。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从源头上来说,我们所用的电92%以上都是由国有企业来生产的。


煤电之争年年有,今年煤企占上风


目前在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为火力、水力、风电、核能等,火力发电占到了整个发电量的70%,可是电煤之争就从来没有消停过。一方面,煤炭企业强烈要求涨 价,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则大喊降价才能活。实际上,目前煤的产能绰绰有余,但是煤企为了保证卖方市场的地位一直都保持“限产保价”的措施,长期的限价使得电 煤始终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发电企业买不到煤,就顺势喊要提高电价,这样的大戏几乎是年年上演。虽然大煤企和电厂都是国企,但这样的“内斗”并不奇怪,只 因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模式中,利润是一个重要指标。


2010年以前,每年都会召开一个由发改委主导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在这个会上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的博弈尤为引人注目。发电企业的用 煤量占了全国煤炭产量的50%。以五大集团为首的发电企业在09年的会议上联手要求降低煤价。另一边厢,09年开始的“国进民退”也使得煤炭行业全面进入 “大矿时代”,谈判的底气越发地足了。于是煤企要求每吨的合同价在08年的基础上涨80-100元,电企则要求降价50元。最终在会上一单未签。然而 ,在保供暖和保“两会”用电的压力之下,电企和煤企会后达成了某种妥协。煤企取得“胜利”,兖州煤业与五大电力集团签订了在山东省内的重点煤合同,单价上 涨4%。


煤价上涨,必然逼迫电价上调


到了2009年12月15日,发改委宣布“合同汇总大会”今后不再举行,各个发电企业也改变了往日的联合状态,各自为营与煤商进行谈判。而在目前已经签订 的合同中,重点煤合同的最高涨幅达到25%,可以说涨价是定局。而电煤的涨价,必然会通过销售电价的上涨,最终由用户买单。


如今,各个发电企业都眼巴巴地望着发改委的政策留个口子,实施“煤电联动”。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年底。当时国家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 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第一次煤电联动在2005年的5月,当时每度电价上调了2.52分 钱。2006年,第二轮煤电价格联动又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度提高2.52分钱。
发新话题